【转】楼主游记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这个瓜洲古渡,就是唐代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的瓜州古渡。同是唐代的张祜在对岸的镇江西津渡也写了一首《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万古长江,奔腾而下,经由各段,流向大海。晋时,长江口日渐向东延伸,泥沙不断淤积,形成露出水面的“沙渚”,其状如“瓜”字,遂称“瓜洲”,迄今已有1700余年。由于泥沙沉积日益严重,到唐代中期时,瓜洲已经与长江北岸的扬子津相连,成为一个渡口,是为瓜洲渡。
宋乾道四年(1168 年)开始,修建了瓜洲城池,史称“簸箕城”。经历代多次修建,瓜洲城日趋完善。元代设置行省于此,马可·波罗称之为“瓜洲市”。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润州刺史齐浣为保证漕运,开伊娄河12.5公里,将原有运河与扬子津相连。瓜洲成为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十字形黄金水道的咽喉,漕运与盐运的水路要冲,迅速发展为江边巨镇,是当时政治、经济和军事要地。唐末时,瓜洲渐渐出现城镇,长江航道逐渐南移,瓜洲与京口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镇江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洲时,见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
瓜洲渡位于长江北岸,距扬州15公里,与镇江隔江相望,为“南北扼要之地”,“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全扬保障也。且每岁漕船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徙之人,往返络绎,必停于是”,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和漕运要冲,为古运河的入江口,形势险要,有“江防要塞”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
宋金对峙时期,瓜洲成了战争前线,在瓜洲建都巡检营廨,宋军曾在此击败南侵的金主完颜亮。南宋乾道四年,瓜洲开始筑城。
陆游《书愤》中也写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古瓜洲渡是堪比镇江西津渡的大码头。镇江的北固山在历史上是登高怀古思三国慕孙权的,而扬州却是风花雪月思美人慕**的,诗人们在镇江写男人,到了扬州就写**,这里有“春风十里扬州路”“豆蔻梢头二月初”“楚腰纤细掌中轻”,是唐朝以来著名的风花雪月之都。
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杜十娘就在瓜洲怒沉了百宝箱,纵身一跃:话说,明朝期间,京城**杜十娘,与浙江人李甲相爱,用私蓄银两赎身,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李甲登船返回家乡。然而船行到瓜洲时,李甲竟私自将杜十娘卖给盐商孙富。后来杜十娘将金玉珠宝尽投于江,当众痛骂孙富;又怒斥李甲“爱心不诚,负妾一片真心”。既然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幻灭,杜十娘纵身跃入江心,倏然消逝于滔滔波浪之中,与《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说》共同演绎了古代民间4个才子佳人生离死别悲惨爱情故事的千古绝唱。
为纪念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建的沉箱亭,静静立于古渡景区的江边。八根廊柱撑起八角形的飞檐穹顶,亭内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沉箱亭”几字,石碑的背面记述着杜十娘投江的故事概况。精致优雅中透露着清凄。亭边岸畔垂柳成行,柳丝依依随风摇曳,晃动人的思绪,勾起那段凄婉往事。
明末清初,从仪征青山到十二圩的江面上淤涨出北新洲、礼记洲、回龙洲、沙曼洲等江心洲,并逐渐并连,通称北新洲(即今世业洲),大江遂分为两汊,主流在北汊。江流北移,以至不断淤积导致径流改变方向,给瓜洲坍塌入江埋下了隐患,也是后来瓜洲坍塌沉没江中的主要原因。
清康熙年间至雍正六年,长江航道北移,镇江、扬州段长江开始出现南岸淤涨、北岸坍塌的情形,南岸的镇江附近涨出大片江滩、沙洲,北岸的瓜洲则成为顶冲点,致使瓜洲开始坍江,花园港一带江岸日渐坍塌,逼近城垣。
乾隆四十一年(1776),江泛水长,瓜洲城外查子港以下殷家庄,接连回澜坝江岸断裂入江,长百余丈,宽四十余丈,西南城墙塌去四十余丈。
乾隆五十七年(1792),瓜洲回澜坝以下江岸坍塌一百余丈。历朝虽尽力补救,终无回天之力。从清道光三年(1823年)起,瓜洲城开始发生坍陷。为挽救城池,当地百姓修筑大坝,填埋石料,但江水滚滚,无法阻挡。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瓜洲举城十几万众在沉没与抗争的拼搏中持续了近200年后,瓜洲古镇终于全部坍入江中。古迹无存。
现在,周边一系列现代建设的煌煌成就如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汽渡、扬州港等等的与其毗邻相接,隔江相对的是大名鼎鼎的镇江金山寺和西津古渡,这个赫赫有名的“瓜洲古渡”也因此有点不明不白的被湮埋了,灰头土脸的,让人甚至都有点将信将疑:废弃的旧楼,透着无比萧瑟颓败的气息,荒芜的郊野之地,要想遇上个人问问,都不容易。这荒芜、萧瑟、颓败的氛围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平添了几分古意。的确,事实上我们眼前所见并非从前的渡口遗址,而是长江改道、瓜洲运河建闸后的一处替代物。
原来的瓜洲镇于光绪年间塌陷后,现在的瓜洲镇是清末重建的,上世纪 20 年代,瓜洲仍然维持了数十年之久的繁荣。此后,瓜洲日趋衰退。真正的古渡码头早已不见,只能在古诗歌中找寻,这也正是古人所说的沧海桑田吧。
红线所标识的是现代海岸线和现代长江入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