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评级币一些问题的思考
以69分为基础价格,整体来说,2000年之前的币70分2倍于69分的价格,2000年至2010年的币70分比69分的价格溢价50%,以后年份的币70分价格溢价20%。
这个数据给我们一个整体的70分币的平均溢价参考,若是偏离平均溢价太高,那极有可能说明买贵了,价格下跌的风险可能也就随之而来。
以70分的钱币为例,因为70分是目前国际主流评级标准谢尔登评级体系中的最高分,拥有一套70分的某系列老精稀的难度绝对不亚于收集某些版别的难度。但是,当我们看到某一枚币的70分数量稀少时,也仅仅表明目前稀少而已,若因此给出了过高溢价,则会使自己陷入一个较大的价格风险之中。
因为根据评级币的一般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评级标准会越来越松,从而使得高分币会越来越高,这是钱币界的分数“通货膨胀”现象。另外,高分数币稀缺导致的高溢价,会刺激市场大量送评此品种的币,有些甚至是砸盒重新送评,已期望博取更高收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70分评级币随着时间逐步增加,从而使溢价慢慢回归到正常水平。
所以,我们在购买高分评级币的时候,切勿给出超出平均溢价太高的价格,尤其是高分币只有一到两枚的情形,更加要注意这点。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品相稀缺导致的超高溢价,必将会被市场调节到正常溢价。
此外,高分评级币的溢价率也受此分数的评级币数量和币本身的绝对价值影响。同分评级币数量越多,溢价率越低;绝对价值越高,溢价率越低。一般来说,70分的币数量超过10枚,相比69的溢价率不应该超过50%;绝对价值在5万以上的70分的币,相对69分的溢价率不应该超过50%。
第三,品相优先于工艺
根据浮雕喷砂和底板镜面的效果对比程度,评级币中有对此类工艺效果的描述,通常用在精制币分数的后面:深镜砂(Ultra Cameo,UC,对比效果极好)、镜砂(Cameo,CA,对比效果一般)以及浅镜砂(无标识,对比效果较弱)的区别。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这三种效果差别,在1980年代的老精稀币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那么,在购买此类老精稀评级币的时候,如果出现分数和工艺的不同组合,该如何取舍呢?
毫无疑问,高分UC是第一选择,那高分CA和低分UC又该做如何抉择?譬如典型的如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金币,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FP69 CA和PF68 UC两者选谁?
正常来讲,同一时间69分的币意味着比68分的品相要好,这种品相的差异可能是高位磨损、磕碰斑点或者发丝擦痕等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造成的品相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而CA和UC的差异,只是铸造工艺的区别,虽会对钱币的美感造成一定影响,但完全不影响品相。虽说钱币的美感也是钱币价值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相比而言,钱币的品相对价值的影响程度更高。故两者之中,应该选择对钱币价值影响更大的品相做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同理,同样分数的两枚同种类钱币,一枚浮雕较浅,底板镜面有明显划痕,但是浮雕品相完美。另外一枚浮雕深刻,底板镜面整洁光滑,但是浮雕上有轻微磨损和漏砂。这两枚如何选择?基于品相优先于工艺的原则,应该选择浅浮雕而底板镜面有瑕疵的那枚。
为何这种选择也是基于品相优先的理念呢?在评判钱币的品相时,瑕疵所在的位置对于钱币的品相的影响程度权重不同。通常来讲,钱币中间位置的瑕疵对品相影响力大于边缘的瑕疵;钱币浮雕上的瑕疵影响力大于底板镜面上的瑕疵;头部脸颊区域的瑕疵影响力大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瑕疵。总而言之,瑕疵越容易被注意到,它对品相的影响程度就越大。所以,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浮雕品相完美的钱币。
第四,评级币分数膨胀与格雷欣法则。
就像经济领域中,随着货币的超发,货币购买力逐年下降一样,在钱币领域,随着同分评级币的量不断增大,该分数的评级币价格也有缓慢下跌的趋势。极端情况下,由于高分评级币数量太多,以至于仅仅比裸币价多了一个评级费。
造成同分评级币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评级币的溢价吸引,驱使着存量裸币送评;二是由于评级标准的放松,导致在相同情况下新送评的同分币大量增加。
最明显的例子,2014年中国青铜器第三组公斤银币,由于采用了硫化仿古做旧工艺,导致币面不可避免的有因工艺原因导致的擦痕。这枚币在之前完全没有70分,而在现在,根据官方记载已经有19枚之多,且都是60,61打头的评级编号,推测应该是2020年以后送评的。此外,许多收藏者把之前67、68分的老币重新砸盒送评,普遍都会获得更高的分数。这些例子都毫无疑问的表明现在的评级标准在逐步放松。
评级币编号会随着送评数量的增加逐渐增大的。一般来说,评级币编号越小,代表送评时间越早。每一年基本上都有一个主要的评级币号段,有心的收藏者可以从评级编号大概判断这枚币的送评年份。结合评级标准有着随时间逐步放松的趋势,大体上可以得出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编号越小的评级币会比编号大的真实品相要好,有时甚至好不止一个等级。
此时在市场上会出现同分数的评级币,品相却不尽相同的情况。实际品相好的评级币是良币,品相差的是劣币。收藏者会优先把劣币丢向市场,而把品相好的良币留在手里。以至于市场中大编号的评级币越来越多,而小编号的评级币日渐稀少。这就是评级币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对于品相较好的良币,要么被收藏者重新砸盒送评以博取更高分数,或者在市场上给予更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