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宝:老纪给我讲起“鼻烟壶”的故事
· 文化范儿 出品 ·
老纪给我讲起“鼻烟壶”的故事
宋玉宝
2019年5月11日,我的忘年交老纪生命走到了终点。生命虽然离去,但友情还在,温暖还在,他经常坐在桌边给我讲的“鼻烟壶”的故事还在。虽然随着他的离世,珍贵的“鼻烟壶”己经传给了儿女,但往事还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老纪收藏的“鼻烟壶”是他的爷爷的爷爷,用八匹骏马交换而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流传,最后传到了老纪手中。老纪介绍说:那时他的爷爷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职位。
关于“鼻烟壶”的故事,我经常在影视剧中、书中耳闻过。在现实生活中,我没有机会观看到真正的“鼻烟壶”是什么样子?听说老纪有“鼻烟壶”实物,我很高兴。有一天,我和老纪聊天时。我又惦记想看看真正生活中的“鼻烟壶”是什么样子?就问老纪:家里正好没人。能否把你收藏的宝贝“鼻烟壶”让我开开眼界欣赏一下呢?老纪笑了,从客厅走进厨房,拿个凳子上去,在厨房碗架柜中一个不起眼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布包,把布包一层层打开,放到桌子上,一会儿露出能有手指长大小那么一个挺精致带图案的小瓶,上面的盖挺醒目,有一颗珠子大小通红的东西镶在上面。由于此物珍贵,我也没动手翻看,全靠目测。说良心话,我也没看出“鼻烟壶”哪珍贵。充其量也就是装指甲油那么个小瓶子,扔在大路上也许不会引起人注意的这么个小东西。我请教老纪:这“鼻烟壶”到底值钱在什么地方?老纪又笑了,慢条斯理地给我讲解说:这“鼻烟壶”周身不值多少钱?主要值钱在瓶盖上那颗“红宝石”上。前几年,老纪家里收藏的“鼻烟壶”,曾拿到黑龙江省某权威文物部门作过鉴定,该部门经过认证,愿以10万元收购他的“鼻烟壶”。老纪不缺钱,“鼻烟壶”要等他去世后传给子女,他并没有做主卖掉。
据有关资料介绍:鼻烟壶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为盛装鼻烟之容器,鼻烟系一种烟草制品,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中国后,加工转化后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之后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闻鼻烟在各阶层更是蔚为风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出匠心独运的各式鼻烟壶,在清代美学工艺上大放异彩,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能够保证鼻烟在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烟民们的喜爱。在中国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闻鼻烟甚是风行。以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奢靡至极,他们使用的鼻烟壶往往搜集名贵的材料,技艺精湛的工匠为他们设计、制造的。在国际上有的收藏家认为,鼻烟壶是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
鼻烟壶这样小巧、别致、方便携带的收藏品价位相对适中,而且与绘画、书法等相结合更使其富有收藏价值。近两年来各大拍卖公司纷纷涉足鼻烟壶等小众藏品拍卖,几十上百万元的天价并不罕见。清朝1750~1830年间的一个白玉福寿双全鼻烟壶拍出6.25万美元的高价,折合人民币约38.8万元;一件十八世纪清朝御制文竹夔龙纹六方鼻烟壶也以24万元人民币成交。
忘年交老纪已经离我而去,无论岁月怎样变换,老纪讲述的“鼻烟壶”的故事,一直是我人生旅途中一首动听的歌,一个耐人寻味、新鲜、丰富我心灵世界的一朵神奇小花。
作者简介
宋玉宝,1969年3月15日生人,老家密山市黑台镇农业村村民,初中文化。19岁辍学后开始学习写作,酷爱新闻,散文,人物写作。连续三年被(牡丹江日报社)评为一等通讯员,1991年,写了(卖甜难读者来信),受到黑龙江省省长邵奇惠批示,中共宁安县委书记靖殿元批示。多年来,累计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消息,小新闻故事,小散文,人物特写1000余篇,之后摞笔7年,直至2017年,幸遇著名编辑,记者鲁戈,重新提笔,开始在朋友圈写人物。2019年,开始进军美篇平台,写出各类人物文章630篇。目前在哈尔滨第四医院打工。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