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泉的传说
文/王选信
不到广西西南边陲靖西旅游,就不知道鹅泉的美名;不到鹅泉旅游,就听不到鹅泉动人心弦的传说。5月9日至14日,康养巴马双飞六日游的第三天,大巴车将我们带到了靖西市的新靖镇,导游告诉大家,这里有一处鹅泉,风景甚是美丽,属于西南三大名泉之一。
广西大多是起起伏伏的群山,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颠簸前行,翠绿的植被覆盖了整个山峦,闷热的天气使人汗流浃背。心里很不以为然:导游都是巧舌如簧,死的能说成活的,丑的能说成俊的,把煮熟的鸭子能说成扑棱棱飞翔的凤凰,吹得再美,都得看了再说。这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四面环山,中间有一片极不规则、大约有一两平方公里的平地,地里不是种着稻子,就是长着翠绿的花草树木,一派勃勃生机。导游说,前面就是鹅泉。
进了景区,顺着窄狭的水泥路走了不长一段距离,就看见左手边有个充气的大彩球,在动力的驱使下,不停地摆动。球周围长满不知名的黄花紫花白花兰花粉花,看的人眼花缭乱,路边一块木牌上写着“绣球花海”四个大字。绣球是壮族民族的符号,是壮族的吉祥信物和爱的定情物。花海造型直径50米,是由四季海棠、凤仙花、木春菊、红季木、满天星、日日新、流花菊等景观花卉组成,代表着吉祥幸福美满。花海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留恋不前。导游再三催促,我才不情不愿地跟着游览队伍顺着圆石礅铺就的弯曲小路在水上前行,走了不到一百米,前面一座雕梁画栋的双顶四角亭子挡住了去路。导游指着亭子旁边一池碧水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鹅泉。仔细观察,一片清亮亮的水花不断地由下面涌出,泉水绿波清漾,温润澄碧,有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心情激动,不由得喊出了“好大的泉眼”几个字来。据当地村民说,有人潜到水下32米处才看到了泉口。
鹅泉是50余亩的巨泉,泉水从石灰岩缝隙中涌出,汇入深潭,然后向东流去。
没想到鹅泉这样美丽。再看看整个景区,仿佛是一个放大的盆景,摆放在巨幅中国山水画当中,既有桂林山水的意境,也有旖旎多姿的田园风情。看着看着,一股巨大的灵气把我紧紧地包围起来,我有些眩晕,有些轻浮,有些飘飘欲仙。我到过不少地方,也看过不少美丽的风景,但总感到那些风景多少有些呆板,不灵动,不活泼,总是灰塌塌的,而这里的风景,像是知人心似的,能走进人心里,和你相依相恋。我的心在沸腾,欲说不能,周围的景色让我发呆。不远处明代皇帝敕封的“灵泉晚照”古石刻使鹅泉更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滔滔不绝的导游,又把我带进了如梦如幻的神话世界:传说靖西鹅泉村念安屯,有个叫杨姆媪的村民,大家都叫她杨婆婆,她无儿无女,靠卖柴草为生。一日,她在城里卖完柴草回来的路上,走过山坳时拾得两枚鹅蛋,便用棉絮把鹅蛋包裹起来日夜背在身上,不几日,老人用自己的体温孵出两只小鹅来。老人惊喜万分,她视鹅如儿女,悉心饲养,常在村后田边牧鹅。小鹅慢慢地长大,身上长出洁白的羽毛。小鹅越长越可爱,越长越聪明,它们早上出去觅食,下午太阳落山前自觉回家,不让杨婆婆操心。一天傍晚,杨婆婆忽然发现见两只鹅没有回家,立即找遍了村前村后的角角落落,仍未见俩鹅的影子。老人伤心地来到过去常牧鹅的小池塘边,忽然看见一对白鹅忽忽悠悠地从池塘中游了过来,上岸紧依偎在老人身旁。老人把俩只鹅带回家中,其中一只的尾羽给剪了,以示作记号。
有天晚上,杨婆婆做了一个梦,梦见两只鹅对她说:杨妈妈,我俩是仙鹅下凡,很快就要回天堂去了,为了报答您的养育之恩,我们造了一口清泉留给您,泉水清澈明亮,甘甜可口,可以饮用,可以灌溉,保证您老人家年年稻谷丰登。夜梦醒来,老人急忙去查看两只鹅,俩鹅却不见了影踪。那晚,倾盆大雨,闪电雷明,次日清晨,杨婆婆到村头找鹅,只见平时牧鹅的田间变成了一口汪汪的泉水,这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念安屯原本是没有水源的,有了鹅泉,这一带百姓从此不再遭受缺水之苦,万亩良田得予灌溉,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不久杨婆婆便去世了,守孝那天从泉边走来了两位美丽的姑娘,说是杨婆婆的女儿来守孝送终。那晚,夜深人静时她们问亲戚要了一对筛子进房间休息。夜间,一好奇村民进去掀开筛子一看,惊骇不已,竟是两只大蛇,一条尖尾巴,一条短尾巴,急忙叫众人进去看个究竟。众人进得屋来,房间空空无也,什么也没有。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边,送殡那天,走到半路上,天气突变,又是刮大风,又是下大雨,抬棺材的粗木杠子“啪啦”一声忽然断了,大家只好放下棺材避雨。雨驻风静之后,棺材却不翼而飞。乡亲们到处寻找,最后只在路边找到了一只美丽的绣花鞋,于是村民就把这只绣花鞋葬了以此作坟。人们会意,准是仙鹅把杨婆婆接去了。为了纪念杨婆婆养鹅造泉之功,明朝初期就有后人在泉边立碑建庙,并定于每年三月初三为鹅泉的诞辰日。每逢三月初三,沿河村民挑着供品,鼓锣打敲举行祭泉活动。念罢祭文,便把大米饭撒入泉中,群鱼跳出水面争食,加上锣鼓喧天,场面极为壮观,故有“鹅泉诞辰三月三,官民同乐共观赏;临祭一歌鱼便起,浮出水面尾朝苍”的名句。如今在杨家的坟地里,碑文还清楚地记载着这个故事。人们把鹅泉称之为报恩泉,这个祭泉习俗已有近700多年的历史了。明朝成化六年(1470年),嘉靖皇帝得知此地山川灵秀,赐名“灵泉晚照”,距今已有551年。鹅泉虽离京城万里,但在那个年代,能得到圣上喜赐泉名,可见鹅泉秀灵之魅力。今天“灵泉晚照”还能保持那么完好,对四面八方的游来说,对丰富景区人文精神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听完导游有声有色的介绍,我久久地沉浸在美丽的传说中。鹅泉就是神泉。从鹅泉出来,还要走很长的山路,到晚上才能到靖西市住宿。大巴车又在山路上颠簸。“天壤之间,泉水有意人有情。画卷之中,赏景放松两相宜。”坐在车上的我,忽然从心底涌出了两句所谓的诗来。
2021-5-16
(作者简介:王选信,长安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出版散文集《枯枝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