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让知识为自我赋能 (下)

一本出版前,内容已获读者“投票”认可的书

洞察管理逻辑

探讨管理本质

把握管理未来

陈春花教授新书:《认知管理》——“春暖花开”微信公众号“10万+”文章选编

导语

在知识的时代谈“知识”,就像我们很想搞懂“什么是一个人”,就像大学教授要跟大家讲“什么是大学”?这是很有挑战的话题,所以我选择了从“激活自我”这个话题切入讨论。

你真的拥有知识吗

在现实当中,我们看到四种值得关注的情形。
第一种情形,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喜欢这个、不喜欢这个”。
这是分别心,不是你有辨识力。有辨识力的人,不会简单说喜欢和不喜欢,因为当你真正辨识价值之后,你会克服自己,如果没有这种辨识力的时候,你就会有分别心,你可能太多去做分别,却没有足够的辨别。
第二种情形,“这个事情我做不到”。
很多学生问我为什么每天晚上可以写 3000字,这是很难的事情。我和他说:“你先从每天晚上写 3个字、30个字开始,慢慢你就会写 300个字、3000个字。”这不是能不能写,而是对于自我设限和认知这个事情没有很认真理解,没有理解这个事情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种情形,世界变化太快了,我常问自己是否变得不够快。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微博时代我没有参与太多,后来发现我如果不动,就会被淘汰。所以在微信时代我就开始行动了,如果要上知识付费,我就赶紧上,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我能不能上、世界变化快与慢,而是我变与不变、快与慢。
第四种情形,大部分人认为我们很难应对信息聚变、事物不断迭代的时代。
其实是你的惯性导致你无法应对。除非上课,我也不是特别喜欢用视频方式和大家交流,但我都做了。有人问我什么是职业化?就是和自己的惯性、习惯不懈地斗争。这样,你就能成为一个非常职业化的人。
你可能有更多别的角度和冲突谈拥有知识的困难,以上四点是我面对的困难,为什么会成为困难?我认为和一个核心问题相关:你是否拥有知识?
如果你拥有知识,你就有辨别力,不再有分别心,知道自我的界限都可以打破、任何变化都是机会,更重要的是知道所有的经验拿掉之后你会看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是我找到的解决方案。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真的需要知道,我们拥有的是不是知识。
数据、信息、知识,这三个概念要分清楚。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时代,我们更容易混淆这三个概念。
我访问过很多企业,很多人说我们有大数据了,我们要做数字化转型,要成为数据公司。我觉得这些道理都是对的,但我都会问,你们要把数据拿来干嘛?他们几乎都回答不出来。

数据

我们容易混淆,是因为我们不清楚知识的边界。
数据的定义是未加工的信息和知识,数据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用的。我曾经到山东一个县级市,当地领导告诉我这是全中国县级市GDP水平最高的,我问他,人口总量是多少?他就不说话了,它应该是全国县级市人口数量最大的。
换句话说,人均GDP在全国县级市是排得没那么靠前的,因此GDP总量最大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天我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当地领导告诉我他们在二类城市人均GDP是最高的,我问他人口总数是多少?他说40万人,我说那GDP总量一定不高。如果数据不加工,数据对我们做任何决策是没有帮助的。
如果拿这个数据做决策,就会把自己害了,我们要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信息。

信息

我去一家企业,他们说自己是行业第一。我问他排在第一的位置有多久了?他说12年,我接着说,那你增长吗?他说最近5年没有增长,我说那你这个定义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要从数据过渡到信息?
没有处理过的数据,是没有办法做价值判断的。处理过的信息,是否可以做价值判断了?还不行。还要再走一步。这一步就是知识。

知识

知识是处理过的信息之后再做鉴别产生的。
我了解一个城市 GDP之后,还要接着了解它的产业结构,然后做一个经济整体的价值判断,就有这个城市的知识了,就可以帮助这个城市做出选择。
想要拥有知识,需要找到真实的来源,然后再做处理并去鉴别它。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可以讨论和拥有知识。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区分信息和知识。这个挑战的解决和调整,需要退回到知识的定义中提到的“知识是属于你个体的”,记住这一点,你就能区分信息和知识。你一定要拥有个人化的信息,然后是对信息有梳理和加工的过程(你需要方法论,自行判断)。
很多时候,当我和你交流,你总是去转述别人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理解,那么你还没有掌握知识。你没有内化成个人的信息,那么就不具备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一个人想拥有真正的知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过技术、互联网可以掌握非常多数据,以及比数据少一点的信息,但是如果你没有内化成个人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我会觉得你是一个知识特别匮乏的人。在知识时代,我们反而知识匮乏,太可怕了。
我想给大家一个概念:知识流动链
怎么把数据加工成信息,然后加上自己的识别和判断,变成行动,获得反馈,最后形成智慧。
人类最高的要求就是希望拥有智慧,智慧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链条,真正拥有智慧的人会充分拥有更大量的数据,变成认知,落实到行动中。这样智慧会变得特别丰厚,这就是流动链条。
你在客观世界得到的数据,只要你愿意,可以努力处理成信息,通过你的处理进入你的大脑,然后成为你个人化的部分,属于你自己,你再通过形式化的组合,最后用来指导你的行为。这样,你就成了有智慧的个体。
很多人问我到底什么叫智慧?
让我们用学术性的说文解字的表达方式: “智”,上面是“知”,下面是“日”,也就是每天要知道多一点; “慧” 上面是“雪”, 下面是“心”,就是让自己冷静学习,双倍吸收,而且这些吸收一定要进入内心,成为你自己的,这个时候你就有“慧”了。
你必须不断向外界寻求数据和信息,但是必须内化为你自己的价值与判断。
我们来看个小小的案例 : 普吉岛的海啸灾难中,有一个10岁的小孩竟然救出当时海滩上的100人。他之所以能判断,是因为他是拥有知识的人类个体。他可以根据数据和现象,经过加工,很快做出知识的判断,因为他拥有关于海啸的知识,他救了很多人。
这个行为是人类智慧的标志行 为。这可以作为对“拥有知识” 的完整理解。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和一本书 : 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教育到底拿来做什么?他有一个观点对我影响至深,也就是智力发展的三阶段论,一个人智力发展一定要经历三个阶段 : 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
智力发展的浪漫阶段 : 在小的时候,一定要在浪漫阶段当中,直观地去获取对世界的认识,不需要加以分析,只要想象就行。
智力发展的精确阶段 : 长大之后,一定要精确,所有接纳的信息要能够处理它,这个时候侧重的是对信息的分析和正确的阐述。
智力发展的综合应用阶段 : 当你学到这些,你还没有完成你的智力发展,要能够综合应用前两个阶段,然后再回到第一个阶段是事物的浪漫认知阶段。
也就是 : 首先,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接下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最后,又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我的问题,也是我的难题:我觉得大家缺失的能力是在综合应用能力上。我们浪漫阶段会了,大学毕业后精确阶段也会了,但是偏偏不会综合应用,也就是我们的智力根本没有开发,这是我比较担心和烦忧的地方。
真正拥有知识,是你把所有东西理解消化,然后你去应用它,经实践验证,经过综合应用后,才有价值。如果你掌握的所有数据和信息是不能用的,而且不能通过实践验证价值,你并没有拥有知识。
我们发现很多人在讨论王阳明,讨论“知行合一”,我这里就转述王阳明的一句话:“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如果不能付诸行动,你就不能证明你知道。宋元之际儒学家金履祥所著《论语集注考证》中说:
“圣贤先觉之人,知而能之,知行合一,后觉所以效之。”知行合一,才能真的检验你所拥有的知识。以上是对于个体而言。我一直在组织领域践行管理,所以不得不说组织如何拥有知识的话题。

组织如何拥有知识

我们非常在意一个组织面对未来的能力。我最近写了《激活个体》《激活组织》两本书,就是想说明组织除了要完成绩效,还要拥有驾驭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个能力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组织要拥有知识。
那么组织拥有知识了吗?
彼得 ·德鲁克对于这个领域的一个观点给了我巨大的启发,他说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之前知识一直被视为“道”,好像离我们很远,只有少数人获得,后来几乎一夜之间知识变成“器”,和我们非常相近,成了一种解决方案、工具和方法,成了资源和使用的利器。这是一种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我们要认真对待。
彼得·德鲁克认真回顾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得整个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对前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 第一个阶段,知识应用于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产品创新,从而产生了工业革命。

  • 第二个阶段,知识及被赋予的含义开始被应用于工作中,从而引发了生产力革命。

  • 第三个阶段,知识被用于知识本身,从而产生了管理革命。

  • 我加了一个阶段:知识在今天正在迅速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处于次要位置,我把这称之为“知识革命”。

这四个阶段,整个产业效率、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全要素效率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么,你的组织要不要拥有知识呢?
现代工业革命需要的要素是把流传千年的技能和经验转化为知识,把工匠的经验变成方法论和工具,这些方法论和工具,我们称之为知识,使工业革命的效率比之前的几十个世纪还要高很多,里面最大的调整得益于管理学的开篇——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知识应用于工作,使社会生产力快速递增,每隔 18年就会翻一番。1911年,当《科学管理原理》出版,管理成为科学普及应用到工业产业线的时候,所有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都已提高了 50倍左右,这是非常巨大的价值贡献。
事实上,知识是今天唯一有意义的资源,它已成为获取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正被应用于系统化的创新。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知识对生产力的发展会提高到什么程度。
今天的知识已经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你可以看到:谷歌、亚马逊、通用电气、阿里巴巴、腾讯,以前很难想象几千亿、几万亿销售额和市值的大规模价值贡献,但今天它们做到了,就是因为知识的支撑。我们如果想在今天具备竞争力,我希望我们的企业成为知识驱动型的公司。
一个用知识驱动的组织,像前面提到的这几家组织,它们在四件事上做出巨大的努力:
  • 第一,组织当中要有知识 DNA;

  • 第二,组织结构通过数据化来驱动;

  • 第三,有知识链和数据流协同开放的伙伴系统;

  • 第四,持续创造价值。

你的企业是一个知识驱动的组织,还是职能驱动、投资驱动、权力和资源驱动的组织?
我们怎么获取这样的组织驱动?
我特别喜欢一个人,他影响了日本经济,他就是戴明,他把质量管理带去了日本,使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巨大的工业腾飞。
戴明很强调组织要有一个东西,就是深厚的知识系统,由四个元件构成并相互影响:
  • 对系统要欣赏(对整体最大化的欣赏);

  • 理解所有变动相关联的知识;

  • 要有自己的知识理论;

  • 对人类心理知识的理解。

它们彼此之间互相影响,然后带来系统特性,如果一个组织具有系统特性,效率就会非常高。
请你去打进你的组织的深厚知识系统。这样,你的组织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知识的生产力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成功、整体经济安现的换规单因素。
你的组织是否拥有知识,有两件事情非常重要 : 是否是知识驱动型的组织;是否拥有深厚的知识系统。

怎么实现这件事情

我给自己三个座有铭,其中一句是“你的手是比头高的”。我们所有想的东西必须变成行动,去验证,通过行动和验证,知识就是你的,而且会让你非常有力量。我们应该有系统、有组织地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创新知识。
在行动上做两件事情就好了。
第一,不断有目的地放弃。组织要有目的地不断放弃,学习新东西不难,关键是忘掉旧的东西,否则你没有办法装进新的东西。
第二, 你必须持续地理解外部环境。
接下来要做几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要“过三关”: 忘记、借用和学习。
这是我们在组织管理常用的方法,如果想做新业务、新领域,就要求组织过这三关。如果你想进入新的知识领域也是如此。
  • “忘记”这关很难过,要把过去形成的观念摆脱掉,我会要求自己去放空;

  • “借用”这一关我鼓励大家使用,希望你去借别人的优势,这会使你非常强大;

  • “学习”这一关是要学习未知,你要有学习未知的能力。

我给大家几个建议。
第一,英国小说家说的一句话给我很大帮助,别人问他小说为什么总是写得这么好,他说唯有融会贯通。
按照知识的逻辑,首先你应该是界定问题,而不仅仅解决问题。
别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做那么多事情?我觉得和时间、和事情无关,很多时候我们忙碌是因为没有清楚问题,不知道哪些问题是你的,然后所有问题全部都去解决。你肯定非常忙碌,有价值的事情反而没有去做,这恰恰是我们出问题的地方。
接着,对问题要进行分析,要把数据处理成信息,再对信息加工变成知识,所以一定要进行分析,看看这是不是你的问题。
我在企业的时候,很多事情我会跟同事说你去做就好了,他说他要跟我汇报,我说不用,你去做就可以,他说那出了问题怎么办?我说出了问题我来帮你担好了,他要做的就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事情很快就处理了,如果不这样,我相信很多事情就解决不掉。一定要对真实的事情做系统的分析,然后要有方法论。
我自己工作的第一个方法论是,我决定去做的任何事情,一定会安排时间,比如跑步、写书、看书、旅游、见朋友,我每天的每一个小时都是割开的。我很少说“一天”这个词,于是发现一天可以拆成八个小时,做八件事情。如果只按一天算,只能做一件事情。
最后要知道,很多东西你是无知的。所以,要通过以上方式去实现。
第二,要想拥有知识,唯有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要有三个能力:基本学习能力、过程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 基本学习能力是对纯知识、专业知识、存量知识的理解;

  • 创造性知识在过程学习能力中出现,包括过程知识、增量知识、跨界知识;

  • 综合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即能否去验证你的理解和想象。

第三,唯有突破自我极限。
人的自我极限是自我设置的,其中有三个障碍常常被我们忽略:
  • 第一,太过自我;

  • 第二,我们信仰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是有差距的,我们总认为我们相信的就是真的;

  • 第三,你的经验 ——如果经验不变,事情变了,经验就会成为绊脚石。

彼得·德鲁克说,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要改变了,过去是为工作、下属、业绩负责的人,未来是为知识应用和表现负责的人。一个人的能力和未来的价值要胜任社会,恐怕确实得做改变了。知识经济的社会,最不能浪费的是知识潜力。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进行自我训练,获得深刻的洞察力、远见,前提就是你要愿意更宽泛接受所有的东西,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你一定要深度介入社会的变化中,然后才会得到足够深的、属于你自己的知识。
我把我自己喜欢的几句话送给大家。
什么是优秀的人?真正优秀的人,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以比别人更高的标准来行动,放弃对自己的过度欣赏,不断接受变化。理想和现实只需要一个桥梁:行动。想到就去做。我的口头禅是“去做啊”。
人的高度,不是思想决定的,是你的双手决定的,手比头高。想在知识时代成为弄潮儿,就要先拥有知识。要拥有知识,就一定要把数据变成信息,把信息变成知识,然后通过行动,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