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三个小字让韩先楚眼前一亮,想出一条妙计,一战炳彪军史
1947年秋,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接到上级命令:趁国民党主力西调之际,切断中长路之敌,力争在中长路上大量歼灭敌人,为尔后打大仗创造条件。
上任才三天的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一头扎进作战室,目光瞄准了驻扎在开原地区的国民党第五十三军一一六师。
一一六师师长刘润川带领师部、辎重营等少量部队驻扎在开原以东的威远堡,主力则呈一字长蛇阵摆开,部署在西丰、郜家店、二道河子、莲花街一线,龙头显然是西丰。
韩先楚深知,西丰工事坚固,且有三四六团的主力在防守。我军若对西丰实施强攻,必然要付出不小的伤亡代价,更怕的是敌人一触即跑,落个鸡飞蛋打……
从哪里开刀好呢?韩先楚在地图前踱来踱去,苦苦思索着破敌之策。
突然,韩先楚紧盯着地图上三个小字——“威远堡”,顿时眼前一亮,心生一条妙计:对!先打威远堡,这里只是敌人的一个师部外加一个营,不仅是敌人的中枢,而且是敌人防守最薄弱的环节。
虽然看上去这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杀招,但韩先楚还要考虑清楚一个问题——纵队所在地小四平距离威远堡200里路远,这“龙腰掏心”的计谋能否实现呢?
他仔细观察沿途村落布局和地形地貌,心里不禁一阵激动 :只要行动隐蔽,出奇制胜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想到这里,他喊来通信员:“去,把侦察科长找来。”
侦察科长郑需凡很快赶到。
“从小四平到威远堡有没有路?”韩先楚问。
“有。”郑需凡答。
“路况怎样?”
郑需凡明白司令员谈话意图,答道:“是乡间大道,肯定能走炮车。”
韩先楚很是满意,又问:“这条路你亲自走过没有?”
“没有。”
“你要亲自走一趟,一是查清道路和沿途敌兵力部署情况;二是摸准小四平到威远堡的时间。”
“是!”郑需凡出发了。
小四平的三纵队作战室里,纵队首长和各师领导正在研究作战方案。
政委罗舜初发言:“我的意见是先打西丰,得手后再扩大战果,一步一步往里打,这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既稳妥又可靠。”
与会者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赞同罗舜初的意见。
韩先楚静静地听着。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赞成政委提出的这个方案。”
稍停,他说:“西丰工事坚固,又有主力部队防守,强攻势必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假使我们拿下西丰,西面的敌人就会向西收缩退却,我们就完不成歼敌一个师的目标。再说,如果西丰之敌一触即向西退缩,怎么办?我军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司令员的意见呢?”有人问。
韩先楚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我的意见是,趁敌不备,奔袭威远堡,直捣一一六师的老窝。”
作战室里一片哗然。有同志说:“这样做太冒险了吧。”
“是有些冒险,但打仗哪有不冒险的呢?只要我们做好保密措施,严密封锁消息,行动隐蔽,就一定能出奇制胜。”
韩先楚呷了一口水,继续说:“威远堡除了敌人的师部之外,只有一个步兵营的兵力。这就意味着,这里既是重点又是敌人的弱点,是极其薄弱而又致命的部位!”
他看到众将的眼睛都亮了,接着说道:“对于我军来说,威远堡看似遥远,实则是一个最有可能成功的绝妙出击位置。更为有利的是,一旦威远堡被我军拿下,敌人必来救援其师部,我军就可以在途中进行伏击,将他们一一歼灭!”
听到这里,八师副师长杨树元、七师政委李伯秋率先表态,支持韩先楚这个方案。
七师师长邓岳则审慎地提出疑问:敌人有两个师在正面阻截,哪有那么容易让我军单刀直入,拿下威远堡呢?即便侥幸插进去了,也有被敌军缠住围堵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
众将反复争论,韩先楚的方案仍然只得到两张支持票,绝大多数人均支持罗舜初的方案。
虽然韩先楚是军事主官,但他毕竟上任才三天,更何况我军历来坚持讨论问题必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因此韩先楚只能将他与罗舜初的作战方案都上报给“东总”,听候上级裁决。
次日下午,这件事终于尘埃落地,因为林、罗、刘三首长共同签署了复电,表示同意韩先楚的方案。
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韩先楚亲自率领三纵主力部队,冒着大雨急行军240多华里,奔袭至威远堡,先灭守敌再打援敌,共取得了一战歼敌6000余人的骄人战果,成为彪炳军史的经典战例。
也正是由于这一战,打得国民党名将杜聿明胆战心惊,连称“韩先楚的旋风部队太难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