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24讲 期末特辑1 七下全册思维提高题精选(上) ——九题突破几何证明&命题

写在前面

转眼间,多地的中考也已落幕,六月,我们迎来考试季,作为初一的倒数第3,第2讲,我们还是分两次,一次代数,一次几何,对一些难题进行探究突破,而最后一讲,则还是选择常考易错类,进行考前指导!本讲我们重点选择几何.

一、命题判断类

例1

某班有20位同学参加围棋、象棋比赛,甲说:“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4人.”乙说:“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人.”对于甲、乙两人的说法,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

A: 若甲对,则乙对

B: 若乙对,则甲对

C: 若乙错,则甲错

D: 若甲错,则乙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命题.要说明某个命题为假,我们只需要举出反例.

A项,若甲对,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4人,可以举例,15人,则两项都参加的人数为5人,与乙所说,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人矛盾,则乙错.故A项是假命题.

B项,若乙对,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人,则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5人,也肯定大于14人,则甲对.故B项是真命题.

C项,若乙错,即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大于等于5人,可以举例,5人,则只参加一项的人数为15人,与甲所说,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4人相符,则甲对.故C项是假命题.

D项,若甲错,即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小于或等于14人,可以举例,14人,则两项都参加的人数为6人,可以举例,与乙所说,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人矛盾,则乙错.故D项是假命题.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2

甲、乙、丙三位同学踢球时,不小心将班级玻璃打破,当班主任追问时,甲说:“是丙打破的”; 乙说:“不是我打破的”; 丙说:“甲说谎”.三个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请你判断:玻璃是_____打破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推理与论证,我们可以分别假设甲打破,乙打破,丙打破,再分别分析甲、乙、丙三人说的话,看看三人中是否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进行推理即可得出结论.

若甲打破,则甲说了假话,乙说了真话,丙说了真话,两个人说真话,不符题意.

若乙打破,则甲说了假话,乙说了假话,丙说了真话,一个人说真话,符合题意.

若丙打破,则甲说了真话,乙说了真话,丙说了假话,两个人说真话,不符题意.

故玻璃是乙打破的.

二、计算证明类

例3

如图,在△ABC中,D是AB的中点,E是BC上的一点,且BE=4EC,CD与AE相交于点F,若△CEF的面积为1,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解决此类问题,通常需要找以共线边为底,同高的三角形,从而可以发现面积比即为底之比.

例4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BE⊥AD交AD的延长线于E,EF∥AC交AB于F,求证:AF=FB.

解析:

本题有基本模型,平行+角平分,构造等腰三角形,则可先证AF=FE,进而通过角等,证BF=FE,问题得证.

例5

如图,BD、CE为△ABC的两条角平分线,判断∠1、∠2、∠A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图贴错,请后台回复 24更正 获取)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外角怎么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角度转化技巧.

例6

如图,CB∥OA,∠C=∠OAB=12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

(1)求∠EOB的度数;

(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或求出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第一问是一个初一上学期的双角平分线问题,利用一半加一半即可解决.

第二问则利用外角,平行+角平分构造等腰三角形.

第三问分别利用外角,内角和,建立方程求解.

三、翻折类

例7

如图1是AD∥BC的一张纸条,按图1→图2→图3,把这一纸条先沿EF折叠并压平,再沿BF折叠并压平,若图3中∠CFE=18°,则图2中∠AEF的度数为________.

解析:

对于这类折叠求角度问题,我们通常采用还原的方法,将折叠后的纸片展平,从而找到折叠前后相等的角,找到几个角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求解.

例8

如图,△ABC中,∠A=35°,沿BE将此三角形对折,又沿BA′再一次对折,点C落在BE上的C′处,此时∠C′DB=85°,则原三角形的∠ABC的度数为_________.

解析:

本题又是翻折两次,我们需要找到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显然,∠ABC=3∠CBD,不难建立方程求解.

例9

如图,将△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ED外点A1的位置,若∠1+∠2=260°,则∠A=_____°

解析:

本题方法较多,最直接的,我们联想到翻折模型.

当然,也可利用规形图模型.

法1:

法2:

由题意得,∠DAE+∠DA1E+∠ADA1=∠2,

即2∠DAE+(180°-∠1)=∠2,

2∠DAE+180°=∠1+∠2=260°,∠DAE=4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