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作者太低调且死得早,这词曾“消失”50多年,如今年年入课本
作为一线老师,笔者在教孩子们念古典诗词时,经常会告诉他们:且读且珍惜。
古典诗词作品和石油等资源一样,是稀缺而又不可再生的。如今我们看到的很多千古名作,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其实就像万年前的琥珀一样,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当年王勃是路过滕王阁,看到阎都督在办滕王阁竣工后的赛诗大会,当时他办这场活动本意是想力捧一下自己的女婿。结果王勃恰巧路过,于是即兴创作了《滕王阁序》,硬是把他女婿的风头全抢了。王勃写完也没太当回事,便继续赶路了,没多久就落水惊悸而亡。如果这阎大人是个小心眼儿的,你觉得咱们现在还能看到这篇千古奇文?
每一首咱们现在在课本上看到的妙文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它们得以流传,是今人之幸。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一段关于千古名作的往事,此词叫《渔歌子》: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二十多个字,是唐代词坛的扛鼎之作。其对宋词的影响可谓巨大,渔夫这一意象,后来被两宋文人反复抒写。但这样的词作在唐代确曾“消失”过50多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切,都要从作者张志和说起。张志和从小就是个牛人,3岁就读了书,6岁就能过目不忘。唐玄宗得知大唐出了个神童,还曾当面出题考他,考完后玄宗决定:不能放他走,以后就留在翰林院,等他长大!
赢在起跑线后的张志和,从此过着吃喝不愁的日子。长大后玄宗果然给他封了官,此后他闲着没事就打打土豪恶霸,在京城办办诗会,官也是越做越大。但突然有一天,他做官做腻了,于是不到30岁就辞职不干了,跑到江南隐居了。
他的隐居不仅仅是住在山林间,而是躲躲藏藏。这样的才子跑了,唐玄宗自然要时不时派人请他出山,为了清静张志和经常是居无定所,没事时他就跑到好友陆羽、颜真卿等人住处躲一躲。因为太低调,张志和此后就算是退出了唐诗歌圈了,由一代大才子变成了“路人甲”。
有一次,听说颜真卿到湖州任职了,张志和乘船前往。几个好友以诗下酒,于是张志和就大手一挥,写下了5首《渔歌子》,咱们现在最熟悉这一首只是其中之一。
词写完,张志和自己也没当回事,又四处玩儿去了。结果没两年,他就在游玩时不小心掉到湖里,溺亡了。而他写的那5首《渔歌子》的命运,从此也就十分“坎坷”了。
颜真卿有个好朋友名叫刘长卿,也是一个大诗人,听说老颜之前和张志和游玩时,张志和写了首词,便让颜真卿念给自己听。颜真卿还真记得,于是这首词就被刘长卿抄了回去。
刘长卿对这首词痴迷得很,但他也晓得张志和为人低调,因为敬重他,他也就没有在诗坛高调公开。当时他与一个日本来大唐的使者关系很好,便把这5首词中的部分给了这名使者看。有心的使者多年后回到日本,凭着记忆把此词念给日本嵯峨天皇听,结果嵯峨一听,惊为天人。他专门办了茶会,把王公贵族都一一请来,每个人都学习模仿,一时期《渔歌子》在日本火得是“一塌糊涂”。
但这些,咱们唐代的文人并不知道。直到后来日本人实在忍不住了,便再派人到大唐,求唐王赐此词的完整版。此时唐朝皇帝早就换人了,他听到本国还有一首这样的奇词,马上派出大臣李德裕下江南,一定要寻回此词。
说来这李德裕也是个办事认真的人,为了寻得此词他是没少费工夫。当时刘长卿、颜真卿都已经不在世了,而张志和因为隐居时太低调、死得也早,访问关于他后人的消息也很难找。不过最后,还是被李德裕找到了,至于怎么找到的据说是刘长卿的后人还保留了一份。具体寻找细节,文史专家还在研究。
不管怎么样,这消失了50多年的完整版词作,终于“重见天日”了。此后,各路大神纷纷击节称赞,流传至今。如今咱们能在课本上见到它,确实太不容易了。
现在很多人说,古典诗词学来没什么用,是不是可以从课本里删掉一些?对此笔者想说:古典文学虽然不如科学那么实用,但它对咱们整个民族的审美水平的提升、文化素质的提升,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咱们且读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