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辩问玉第三十六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①?何也?为玉之寡②而珉多欤?”
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③,智也;廉而不刿④,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⑤而长,其终则诎然⑥,乐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⑦,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⑧,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⑨云:'言念⑩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注释】
①珉(mín):似玉的石头。
②寡:少。
③缜密:紧密貌。栗:坚硬。
④廉:棱角。刿:割。
⑤清越:乐声清澈激扬。
⑥诎(qū)然:断绝貌。
⑦孚尹:指玉的晶莹光彩。旁达:发散到四方。
⑧珪璋(guī zhāng):皆为朝会时所执的玉器。特达:直接送达。古代聘享之礼,有珪、璋、璧、琮。璧、琮加上束帛才可送达;珪、璋不用束帛,故称特达。束帛,五匹帛。
⑨诗:此指《诗经·秦风·小戎》。
⑩言念:想念。言为助词。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请问君子以玉为贵而以珉为贱,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玉少而珉多吗?”
孔子说:“并不是因为玉少就认为它贵重,也不是因为珉多而轻贱它。从前君子将玉的品质与人的美德相比。玉温润而有光泽,像仁;细密而又坚实,像智;有棱角而不伤人,像义;悬垂就下坠,像礼;敲击它,声音清脆而悠长,最后戛然而止,像乐;玉上的瑕疵掩盖不住它的美好,玉的美好也掩盖不了它的瑕疵,像忠;玉色晶莹发亮,光彩四溢,像信;玉的光气如白色长虹,像天;玉的精气显现于山川之间,像地;朝聘时用玉制的珪璋单独通达情意,像德;天下人没有不珍视玉的,像尊重道。《诗经》说:'每想起那位君子,他温和的如同美玉。’所以君子以玉为贵。”

【原文】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①,《书》之失诬②,《乐》之失奢,《易》之失贼③,《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矣;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矣。”

【注释】
①失愚:失:不足,弊病。愚:愚昧不明,憨直。旧注:“敦厚之失。”意指过于提倡敦厚了。
②诬:言过其实。旧注:“知远之失。”意指过于提倡对后代的指导作用了。
③贼:旧注:“精微之失。”意指过分的精微细密。
④乱:乱加褒贬。旧注:“属辞比事之失。”意指褒贬失当。

【译文】
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就可以知道它的教化程度了。那里人民的为人,如果辞气温柔,性情敦厚,那是《诗》教化的结果;如果通达政事,远知古事,那是《书》教化的结果;如果心胸宽广,和易善良,那是《乐》教化的结果;如果安详沉静,推测精微,那是《易》教化的结果;如果谦恭节俭,庄重诚敬,那是《礼》教化的结果;如果善于连属文辞,排比史事,那是《春秋》教化的结果。所以《诗》教的不足在于愚暗不明,《书》教的不足在于夸张不实,《乐》教的不足在于奢侈铺张,《易》教的不足在于过于精微细密,《礼》教的不足在于烦苛琐细,《春秋》教的不足在于乱加褒贬。如果为人能做到温柔敦厚又不愚暗不明,那就是深于《诗》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通达知远又不言过其实,那就是深于《书》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宽广博大平易善良又不奢侈铺张,那就是深于《乐》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沉静精微又不过于精微细密,那就是深于《易》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恭俭庄敬又不烦琐苛细,那就是深于《礼》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善于属辞比事又不乱加褒贬,那就是深于《春秋》教的人了。”

【评析】
古人很看重玉,有些礼器和用品用玉来制作。孔子把玉的品质和君子的德行相比,并引《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诗句说明,对人很有启迪。“孔子曰入其国”章,讲进入一个国家,看国人的举止、修养、学识,就可以知道他们受教育的情况。孔子讲在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经典时,提倡要正确地理解,要避免书中的偏颇。 [下一章>>]

(0)

相关推荐

  • 揭秘:“重玉轻珉”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每个人生存于世, 必定都会依靠某种世间的庇护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这种庇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内心的压力, 也为我们带来暂时的安乐. 但是, 他们无法作为我们永久的庇护, 因为他们也都是无常和 ...

  • 原创 | 何为玉 、玉为何 ?

    玉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珍贵?东汉许慎说:玉,石之美者.可见玉本身,就是石头.玉是美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因为美,所以人们才会喜欢它,并根据它本身的特点赋予了它很多美好的品德和文化内涵,使得玉变得更加珍贵 ...

  • 论语:君子无所争(3-7)

    礼乐是周代贵族一切活动的规范,从乡射之礼就可以看出周礼的完备礼制及其教化功能.孔子特别重视传授射礼的内涵,以此教化弟子学会彼此谦让.相互尊重,通过射礼而修身.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

  • 孔子为何重视诗教?

    文学遗产[孔子为何重视诗教?]孔子教育儿子伯鱼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实际上,这是孔子依据 ...

  • 《孔子家语》辩辩乐解第三十五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①.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②,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

  • 《孔子家语》辩庙制第三十四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卫将军文子将立先君之庙于其家①,使子羔②访于孔子. 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弗知."子羔曰:"敢问尊卑上下立庙之制,可得而闻乎?" 孔子 ...

  • 《孔子家语》辩礼运第三十二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①,与于蜡②.既宾事毕③,乃出游于观④之上,喟然而叹.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⑤,与三代之英⑥,吾未之逮⑦也,而有记焉.&q ...

  • 《世说新语》仇隙第三十六全文,翻译赏析

    (1)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①.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②!"岳于是始知必不免. ...

  • 《孔子家语》辩本姓解第三十九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①,纣之庶兄,以圻内②诸侯,入为王卿士.微,国名,子爵.初,武王克殷,封纣之子武庚于朝歌③,使奉汤祀.武王崩,而与管④.蔡.霍三叔作难,周公相成王东征之 ...

  • 《孔子家语》辩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译文]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 ...

  • 《孔子家语》辩观乡射第二十八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孔子观于乡射①,喟然叹曰:"射之以礼乐也,何以射?何以听?修身而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将安能以求饮?<诗>②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③祈,求 ...

  • 《孔子家语》辩本命解第二十六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也?" 孔子对曰:"分于道谓之命①,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 ...

  • 《孔子家语》辩辩物第十六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孔子在陈,陈惠公宾之于上馆①.时有隼集陈侯之庭而死,楛矢②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惠公使人持隼如孔子馆而问焉. 孔子曰:"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氏③之矢.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