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传奇:七个流派一个家,
(来源:宋韵京剧)
编者絮语:这是一篇旧闻,转眼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这一家子对戏曲的热爱还是令人感动!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有了解这一家子现状的朋友欢迎留言,共同祝福他们!
2006年12月23日,逸夫舞台的大幕如往常般拉开,这天上映的是京剧名段《霸王别姬》。逸夫舞台曾被称作“天蟾舞台”,有着“远东第一”的美誉,但现在站在台上的西楚霸王和虞姬却并不是专业的京剧演员。
顾炳兴和顾思闻是两个普普通通的票友,更为特殊的是,他们是祖孙二人。而此时正在后台准备登场的还有五位,也是顾家的家庭成员。事实上,顾家的专场演出,这已经是第五届了。
一家之主的顾炳兴,67岁,擅长麒派;太太乐芝芬,主要演绎李派;儿子顾侃俭,演绎杨派;女儿顾侃依,张派;女婿刘承江,裘派;孙女顾思闻,专攻梅派;外孙刘功权,喜欢谭派。
顾炳兴一家七口成立的“顾氏票房”是上海第一个“家庭票房”,在圈内小有名气。每个礼拜六,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吊嗓子的固定日期,很多专业京剧演员都会在这依天去参加他们的聚会。
别看现在每个人都能像模像样地唱上几段,但其实就在几年前,这一家票友中很多人压根就不喜欢京剧,唯一可以称得上铁杆京剧迷的,其实只有顾炳兴一个人。
已经年过花甲的顾炳兴热爱京剧有近60个年头了,直到现在回忆起第一次看京剧《白蛇传》的情形,顾老先生依然会眉飞色舞。
顾炳兴:剧场里的灯光马上就暗下来,一暗下来,这白蛇就从舞台的顶楼,有两根钢丝,白蛇就唰地飞下来,往舞台里边串,两条蛇里边还是有灯光的。我小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景象,就感到深深地被它里面的气氛打动了。
从那天开始,顾炳兴对京剧痴迷起来。念高中时,他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下第一张京剧唱片,一到家,就立即捧着手摇唱机迫不及待地听了起来。
顾炳兴:那个时候的一盒唱针有100个唱针,学这样一张唱片我学掉了三盒唱针,就是300个唱针学掉了,现在讲起来就是学了300遍,总算把这个(唱段学了下来),自己也感觉到蛮高兴的。
几十年来,只要顾炳兴在家,家里就一定有京剧声,平时省吃俭用的他,只要是买和京剧有关的东西从不吝啬,甚至有些大手大脚。不过老人的这种爱好,更多的时候只是自娱自乐。
顾炳兴的太太:那时候他跟我恋爱,第一次就带我去看京剧,我不喜欢,我看不懂。这京剧锣鼓响得不得了,一响我就睡着,不要看,那后来呢,它整个戏我都睡着,等它结束了,锣鼓停下来了,我又醒了。
顾炳兴的女儿:其实我是很喜欢旅游的一个人,也很喜欢出去走走看看的。以前不唱戏的时候,我们一般是到双休日也好,长假也好,我们都是结伴出去旅游的。
顾炳兴的儿子:我们当初(唱戏)的主旨,说实在的,就是哄我们老爷子开心。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一家人突然开始学唱京剧了呢,事情还要从十年前,顾炳兴一次突如其来的大病说起。
顾炳兴的太太:他就不灵活了,眼睛露出很恐惧的样子,就走到房间里有个凳子就坐下来,一句话都不讲,把左手捏着右手,就坐在那边。我奇怪得很,说为什么不讲话,我去碰碰他,听得懂,我说你不讲话啊,头点点,你不会讲话了吗?他也头点点,我发现他可能不行了,好像中风了。
这场病来势汹汹,当儿女匆匆赶到医院时,收到的竟然是父亲的病危通知。
顾炳兴的女儿:我们因为做子女的,平时都,说是借口也好,或者是真实的是很忙也好,平时我们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日期去关心去照顾老人。
顾炳兴的儿子顾侃俭:在因为父母这边总想,他们永远健康,他们永远会这样,也没想很多。
顾炳兴的女儿:我爸爸这样一次,等于是一个大病瘫痪在床上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是不是我们做子女的尽孝太晚了。
顾炳兴在被诊断为半身瘫痪以后,活动范围就只能局限在床上。有一天女儿顾侃依在床边陪伴父亲,竟然听到父亲在小声地哼唱什么。
顾炳兴的女儿:一下子就听到他一个很熟悉的音在哼哼,哼什么我一听是戏,是京戏!那一次他哼了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想我们如果能陪他唱戏的话,或者他自己能够唱的话,说不定对他身体的康复会有一定帮助。
于是顾侃依召集全家开了个会,要求大家每个双休日,都轮流缠着顾炳兴教戏。这招果然灵验,躺在病床上百无聊赖的顾炳兴似乎重新找到了希望,他认真地给一家大小分了行当,连嗓音条件最差的老伴也不许偷懒。
顾炳兴:难啊!这样一句唱腔啊,她学了一个月。会的人,不难;不会的人,真难!那个时候,我记得,60分钟的磁带,一面是30分钟,我把一面30分钟,就这一句唱腔,我全把它录满了,就是那么一句,就可以不要停下来再放停下来再放了,就可以连续地半个小时都是这么一句。
一段《打龙袍》,顾太太反复听了足有一千多遍,每天不停地练习。
顾炳兴的太太:[当时练了多久?]蛮多的,一年!一年就唱这一段还没唱好。
顾炳兴:她跟我讲,老顾啊,我买菜的时候也学啊。
大半年的时间里,从老伴到小孙子,从儿子到女婿,全家人都陪着顾炳兴唱起了京剧,顾炳兴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而更让家人感到高兴的是,他的病情似乎也在渐渐地康复了。
顾炳兴的儿子:根本就没有想到,我爸爸能够康复到这样一个状态,根本没想到。
现在看到顾炳兴的人恐怕很难相信,眼前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曾经只能躺在病床上度日如年。
顾炳兴:医生说你把右手伸给我握一握,一握,你这个手还蛮有劲的。他说像你这样的病例,一万个里面只有一个,很少很少。
顾炳兴的康复成了全家最开心的事,于是他们索性成立了“顾氏票房”,把唱京剧变成了全家的固定节目。玩票还不过瘾,每年,大家还非得登一次台才满足。
2004年,“顾氏票房”第四届演出。在顾炳兴扮演的司马懿出场时,道具马鞭不小心掉了,幸好身边专业的龙套演员救场,才将戏演了下去。
也许这些洋相在专业表演中是很大的差错,但是在顾家看来,却是他们美好的记忆。说起这些,每个人都可以回忆起很多。
每周六都是顾家的“家庭日”,全家7口人在这一天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参加活动,风雨无阻。给全家敲锣打鼓的文武场,和他们也已经有五六年的交情了。在他们中间,我们发现了顾炳兴的女婿,正在打小锣。
顾炳兴的女婿:有的时候我还打打小锣现在。[原来并不会的是吗?]不会不会,我想不能唱嘛,那有的时候乐队,我看了看,还比较喜欢的,就学着打了,打了也没几个月。
原来,刘承江由于嗓音条件的限制,戏唱得并不好,但是为了保证参加家庭日的活动,他干脆学起伴奏。
一家子全唱京戏,很少很少,而且是业余唱京戏很少,而且他们很投入,很钻研。他们经济条件也不是最好,但是他们为了要唱京戏,就是把自己买衣服的钱啊、吃的钱啊全花在这上头。
顾家告诉我们,扣除不定期地与其他票友交流的费用,单是每个星期六吊嗓练曲的固定费用就要一千多,一个月下来,就要花费将近六千元。此外,每年一次的演出费用也要花费几万块钱,所有的开销都落在顾家第二代的身上。为了唱戏,儿子女儿都搁置了买车的计划,但从没有怨言。
儿子:钱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有很多钱未必开心未必幸福。像我们这样,只要有能力去赚就行了。
太太:我们家的孩子也是比较孝顺的,他们也知道爸爸妈妈你们要开心哦,但是从哪里开心不知道。但是通过这唱京剧,他们知道星期六爸爸妈妈最开心。爸爸开心的是有京剧唱,妈妈开心的是这一家子都在一起,这是我们家最最重要的一个亮点吧。
也许正是感动于这一家浓重的家庭观念,“顾氏票房”每次活动都会吸引来许多沪上知名的京剧演员。正在给顾思闻讲戏的就是沪上有名的京剧老师沈美秋。
沈美秋:这孩子很不容易的,一直是我辅导,五年都是我辅导她的。这孩子进步也快,她因为功课也好,在学校里也是好学生,还要抓时间学京剧。特别像《霸王别姬》,我很满意,学了七、八次,她都能表现出来。
就在上个月,“顾氏票房”举办了第五届,只有15岁的顾思闻和爷爷一起搭档,演出的就是让沈老师引以为豪的剧目《霸王别姬》。
尽管这场爱情戏由祖孙两人来演绎,在演出上并不能算成功,但是顾家却在演出之外得到了更加宝贵的东西。
女儿:对我来说,我感觉收获最大的就是我们一家子团结,我们一家子和睦。
外孙:京剧使我们整个家庭团结在一起。
顾炳兴:等我们把这戏演完了,一家七口都在台上跟观众谢幕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这更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