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自恋型人格的妈妈
日剧《妈妈,我可以不做您的女儿吗?》讲述了一段母女间爱恨交织的故事。
母亲显子是一名家庭主妇,在朋友开的工作室兼职做人偶娃娃,而女儿美月是一名高中英语老师,两人亲密无间,无论是恋爱,还是工作,都能聊到一起,就连喜欢的衣服、对甜品的品位,都是同一个Style.
女儿美月非常依赖母亲,日常起居、穿衣搭配完全听从母亲的安排。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烦,显子几乎24小时在岗,对女儿有求必应。
每天清晨,她都会为女儿精心准备营养早餐、打上一杯浓浓的蔬果汁;白天在家忙家务、去工作室的途中,也会给女儿发消息,为对方加油打气;会帮女儿美月物色男友、整理房间,烫平女儿每天出门要穿的衣裙。
比起母女,两人更像“情侣”、“姐妹花”。
但这份浓浓的温情背后,却隐藏着母亲强烈的控制欲。
新房装修,母女俩一起挑选灯具、沙发,美月明明喜欢简约风,母亲的一个眼神就可以改变她的决定;挑选墙纸,母亲自以为了解女儿的喜好,没有征求美月的意见就决定了墙纸的风格;美月对松岛太一没有心动的感觉,母亲一句话,就能迫使女儿谈恋爱。
觉醒后的美月,为了和母亲抗争,独自离开家、和母亲断联、直接表达愤怒、自己想办法解决各种问题,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为了把女儿留在身边,母亲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在母亲显子眼里,美月等同于自己,或自己的“一部分”。她没有把女儿当作一个外在的、独立的人,而是把对方看作自我的反映和延伸。
她的种种行为,都在向女儿传达同一个指令:“我那么爱你,你必须听我的。”美月承受不起失去母亲的代价,只能选择屈从,做母亲的“乖乖女”。
图片
自恋型母亲特质“面面观”
对于“显子”这类母亲,美国心理学家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将其定义为“自恋型母亲”。这类母亲,最典型的特质就是情感贫乏、控制欲强,她们很难给到子女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所以,自恋型母亲,往往具备以下特质:
① 以自我为中心
自恋型母亲对自己的重要性有一种“夸大性”的理解,会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应该围着她转。
她们看待一切事物的出发点,是基于自己的感受,而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对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② 缺乏同情心
缺乏同情心是自恋妈妈的“典型特色”。她们往往没有能力承接孩子的痛苦,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表现得回避、抵触,无法与孩子感同身受。
当孩子向母亲倾诉内心痛苦时,她们往往很隔离,没有能力理解孩子,而把家长的角色“让渡”给他人。
③ 情感绑架
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把责任归咎到孩子身上,自己占领“受害者”的位置,不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会用“你到底有没有良心?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竟然这么对我?”这类咄咄逼人的句式攻击孩子,利用孩子的内疚心理实施道德绑架。
④ 情绪不稳定
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母亲是养育者,孩子是被照顾的对象,而自恋型母亲和孩子的角色往往会反过来。
她们内心住着一个情感饥渴的孩子,会表现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常常需要孩子成为自己的父母,安慰她,成为她的容器。
⑤ 毫无边界感
自恋母亲由于自己的不满足、不成熟,所以也不允许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家庭生活中,她们往往不顾及个人界限与隐私,要求孩子对自己绝对忠诚。
同时,也会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孩子,和孩子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及承受力。
图片
遭遇自恋型母亲,要么被吞噬、要么被忽略
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在生命的最初,我们和母亲是融为一体的。我愿意相信母亲爱孩子是出于本能,但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不是每个母亲都会爱孩子,具备爱孩子能力。
而遭遇一个自恋型母亲,她们给的所谓“爱”等同于“害”。
在家庭关系中,因为性别相同,女儿要么容易被母亲看作自我的反映和延伸,要么激起母亲的嫉妒心理,被母亲视为竞争对手或敌人。
所以,女儿的感受常常会分为两极:要么被吞噬,要么被忽略。
首先,我们来说说第一种情况:被吞噬。
美月的母亲显子,就是一位“吞噬型母亲”。所以,她做任何决定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会想尽一切办法“入侵”女儿的生活。
当女儿每次和松岛约会,她都会偷偷摸摸、疯狂跟踪;当女儿搬去和男友同住,她会偷配钥匙、潜入松岛家中,帮女儿整理衣物、打扫房间;美月喜欢穿牛仔裤,她偏要买“淑女风”的连衣裙;美月明明不喜欢喝蔬果汁,可她坚持认为那是女儿的“最爱”……
在“吞噬型母亲”的认知中,女儿和自己应该是一体的,自己的感受就应该是女儿的感受、自己的需求也应该是女儿的需求。在家庭生活中,她们往往事必躬亲,会渗透到女儿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如此高浓度的感情,带给女儿的感受却是如履薄冰、频临窒息。因为在这样的关系中,作为女儿,很难发展出真实、坚固的自体,会常常感觉到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产生怀疑、很难确认自己是谁。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情况:被忽视。
我的一位来访者茵,从小到大就是在被母亲忽视的环境下长大的。茵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是大自己两岁的哥哥,下面是小自己四岁的弟弟。母亲性格强势,父亲性格懦弱,所有家里的大小事务统统得母亲说了算。
在咨询中,茵流着泪跟我说:“在三个子女中,母亲对哥哥爱,对弟弟疼,唯独对我视若无睹。为了供哥哥读研,母亲卖了家里的一套房子,为了满足弟弟的虚荣心,她无原则、无底线,把自己的积蓄都搭进去补'窟窿’。
唯独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各种责骂、凌辱。在她眼里,我就是个多余的存在……”
因为被母亲忽视,长大后的茵在学业上奋起直追、在事业上拼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忽视型母亲”眼里,女儿往往是负担、是累赘。在家庭生活中,她们往往对女儿的养育心不在焉,对女儿的感受不闻不问。
面对这样的母亲,女儿内心除了委屈、愤怒和痛苦,很难有正向的情绪体验。而身处这样的关系中,会导致成年后缺乏安全感、价值感不足、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过度进取追求高成就等多重问题。
图片
如何挣脱自恋母亲的束缚?
生而为女,我们没有挑选母亲的自由,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成为自己的权利。这不用靠“改变母亲”去实现,而完全可以靠改变我们自己去实现。
那么,该如何做到呢?
a. 接受现实
要认识并接受自恋母亲身上的局限,对每个受伤的女儿来说并不容易。但如果我们不能接受这一点,就会不断和母亲纠缠,体验更多负面情感。
只有放弃改变母亲的期待,才能放弃对“理想母亲”的幻想,腾出更多内在空间理解过去,思考当下。
b. 释放负面情绪
释放负面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选择徒步、骑行、爬山、静坐、冥想等等,或者你也可以放肆一点,一个人在家里打枕头、练拳击、大喊大叫,让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写日记,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让那些情绪在书写中得以释放,从而让内心回归平静。
c. 以成年人的姿态面对母亲
如果母亲过分干涉你的私生活,可以和母亲保持低频的联系,或者“断联”一段时间,也可以尝试搬出去住。同时,在经济上也要尽可能做到独立,不向母亲伸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让对方意识到你已经成年,再也不是那个任她控制的“提线木偶”。
d. 尝试与母亲达成和解
你的母亲或许在儿时也曾不被重视、不被善待,在她的内心也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女孩。你可以找母亲、外祖母聊天,或者从其他亲朋好友那里打听母亲的儿时经历,这是我们与母亲达成和解至关重要的一步。
追溯到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母亲自己也是受苦的状态,根本没有精力关照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如果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母亲,就能走出受害者心态,放下对母亲的怨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母亲,也很难有完美的母女关系。
遇到自恋型母亲或许非你所愿,但挣脱这种“有毒”母爱的束缚,却是我们生而为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必须完成的功课。
当你通过自我成长,开始用一颗有觉察的心去思考自己与母亲的关系,你才有可能挣脱自恋母亲的束缚,勇敢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