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有四位汉中都督,一位含冤被杀,一位下落不明!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公元214年,刘备击败了刘璋,从而夺取了益州之地。一年之后,曹操西征张鲁,抢在刘备之前,夺取了益州的门户,也即汉中之地。对此,刘备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于是,在公元217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派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挡。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在下辨之战中,张飞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断曹洪后方的样子,但被曹休识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议下,趁蜀军兵力尚未集结之时袭击吴兰,雷铜、吴兰等阵亡,马超、张飞于是退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从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来抢定军山。此战,黄忠斩杀了夏侯渊,改变了汉中之战的走向。经过两年的较量之后,刘备得以在公元219年击退了曹操,从而占据了汉中之地。当然,在夺取汉中之后,刘备不可能一直留在这个地方。在回到成都之前,刘备设立了汉中都督这一官职,以此授予镇守汉中的将领。在蜀汉历史上,共有四位汉中都督,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四位历史人物。
首先,第一位汉中都督是魏延
魏延是荆州人士,在刘备进入益州之前,魏延已经开始跟随刘备了。公元211年,魏延跟随刘备一起来到了益州,并参加了益州之战。因为立下了战功,魏延被刘备晋升为牙门将军。在益州之战后,魏延又跟随刘备,参加了汉中之战。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备确定镇守汉中的人选时,很多人认为张飞会成为第一任汉中都督。但是,刘备却选择了魏延这位后起之秀。当然,魏延也没有让刘备失望,自公元219年到公元234年,魏延镇守汉中之地15年,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失误。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逝后,魏延却丢掉了性命。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对于魏延来说,因为和杨仪的矛盾激化,最终被马岱斩杀。不管怎么样,魏延没有背叛蜀汉,他被杀的结果,自然是令人感到惋惜的。也即魏延被冤杀,自然是蜀汉的巨大损失,也促使后主刘禅需要任命新的汉中都督了。
其次,第二位汉中都督是吴懿
在魏延被杀后,吴懿临危受命,成为新一任汉中都督。同时,吴懿还被蜀汉晋升为车骑将军。对于车骑将军这一官职,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堪称位高权重了。比如在吴懿之前,张飞就曾被刘备册封为车骑将军。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吴懿是兖州陈留郡人,叔父吴匡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属官。刘焉迁任益州牧,吴懿因其父亲与刘焉交情很好,因而带着全家随刘焉入蜀。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刘备平定益州,拜吴懿为护军,并迎娶吴懿当时身为寡妇的妹妹吴氏为夫人。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逝世。五月,太子刘禅继位,改元建兴,吴懿受封都亭侯。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吴懿也随军出征,并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是他能够镇守汉中的重要基础。对于吴懿来说,公元237年就去世了。因此,吴懿执掌汉中的时间,只有三四年左右,在蜀汉的四位汉中都督中,吴懿的任职时间是最短的。
再者,第三位汉中都督是王平
《三国志·王平传》中记载: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
《三国志·王平传》中记载: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
公元237年,在吴懿病逝后,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镇守汉中。对于王平来说,在公元234年就开始担任吴懿的副手了,所以他接替汉中都督这一官职,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王平是巴西郡宕渠县人,因为小时候养在外祖父何氏家,所以又叫何平,后来才改回本来的王姓。公元215年,王平归降了曹操,成为曹操麾下的代理校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手下黄忠于定军山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王平随曹操率领大军来争汉中,却被刘备击败,王平得以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王平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派遣马谡守街亭。街亭之战后,王平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公元244年,掌握曹魏大权的曹爽,率领10万大军进攻汉中,这就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兴势之战。在兴势之战中,王平抢占险要的地形,成功击退了曹魏大军,并让曹爽在曹魏将士中失去了威望。而这,其实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伏笔。公元248年,镇守汉中十多年的王平病逝。
最后,第四位汉中都督是胡济
胡济是荆州义阳郡人,曾任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簿,与诸葛亮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胡济为人不避嫌疑,敢于直言,多次向诸葛亮进谏,诸葛亮将他与崔州平、徐庶及董和相提并论。胡济后来担任参军,昭武中郎将。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胡济被任命为中典军,并受封成阳亭侯。胡济与蜀汉重臣董允、费祎有一定交情,曾一起约时游宴。后升为中监军、前将军。
公元248年(延熙十一年),蜀汉镇北大将军、汉中都督王平逝世。蜀汉朝廷以胡济继王平为汉中都督,授予节符,遥领兖州刺史。此后胡济又升任为镇西大将军。不过,因为姜维在蜀汉后期掌握了兵权,所以,胡济虽然是汉中都督,却需要受到姜维的节制。
蜀汉后期,姜维改变了魏延制定的汉中防守策略,选择采用主动诱敌深入,并包围消灭的方式。而这,成为曹魏大军在公元263年突破汉中防线的重要原因。这一年,蜀汉被曹魏消灭,而胡济作为最后一位汉中都督,则是下落不明,也即《三国志》等史料中,没有他结局的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