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郑氏被灭亡后,施琅提议一鼓作气灭掉日本,康熙:痴人说梦

“如施琅者,立如此奇勋,必令永秉节钺,荣华以终其身!”——康熙

施琅,天启元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一富裕家庭中,由于从小长了一张大方脸,父亲施大宣认为他天生异象,将来一定会出将入相,所以对施琅的要求非常高。

施琅本身也才华出众,熟读四书五经,尤爱孙子兵法。成年后,施琅投明总兵郑芝龙帐下,每逢出战总是身先士卒,因此屡立战功,受封为将军。

郑芝龙被满清处决后,施琅投至郑成功的麾下,凭借武勇深受重用。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施琅为人十分傲气,在与郑成功意见不合时总是固执己见,两人经常爆发争吵。

顺治九年,施琅不顾郑成功的命令,擅自杀害了郑氏旧臣曾德,双方因此交恶。郑成功认为施琅反相毕露,于是便把他全家处死。

在得知全家被杀的消息后,施琅搭乘小船出逃台湾,来到福建投了清朝。

清廷在听说了施琅投靠后,为了拉拢人心,于是便给了他一个福建水师总督的职位。由于对台湾郑氏的恨意,施琅在任职期间尽心尽力,屡次率部击溃郑经的水师,为沿海百姓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藩之乱后,清廷决心收复台湾,于是便加封施琅太子少保,让他训练水师,以待时机成熟攻占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重金贿赂台湾郑氏内部官员,得知当时政局不稳。于是便上奏康熙,决心出征收复台湾,康熙欣然应允了他的要求。

同年六月十六日,施琅在澎湖与郑氏军队交战,此役大获全胜,清军以五百人的伤亡击毙郑氏四千人,俘虏五千人。

八月十三日,面对大军压境,郑克塽出城投降,至此,清政府正式控制了台湾。

收复了台湾之后,施琅被清廷封为靖海侯。他本人也给清政府上了一道奏章,阐明了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希望政府可以在此地驻军,另外他还提到,日本倭寇袭扰中原久矣,现在不如趁着士气正旺,自己领兵灭掉日本,如此绝心腹大患。

“倭贼盘踞海外为祸,自前明起已有百余年,今锐气正盛,可效元祖之事,提中国之兵伐之,永绝倭患,安定东南。”

当时日本处于江户时代, 各地分裂,如果康熙听从施琅的计划,是很有机会把日本拿下的,但事情总不能按照人所设想的前进。

对于施琅的前一个要求,康熙同意了,他命令中枢向台湾指派官员,并屯兵驻守。而对于施琅的第二个要求,康熙不但不同意,还批复了四个大字,“痴人说梦”。

为什么康熙要这样说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刚建立的清政府有三个大难题,三藩、台湾、准噶尔。在前两个威胁都被解决的情况下,康熙自然是要把所有力量都放到消灭准噶尔上。

这个时候去进攻日本,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另外,当年忽必烈去打日本都碰了一鼻子灰,自己要是再去打,如果不成功岂不是损伤自己的威望吗?

基于这个考虑,康熙最终没同意施琅的这个灭日计划,也错失了一大好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