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盅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阳光、空气、水是生命的三大要素,水是生命之源,空气是生命的基本保障,万物生长靠太阳。

科学还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水占了地表面积的71%,地球上的人类,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约70%都是水,在水的占比方面,二者是如此的相似。

实际上,至少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中国的古人就已经高度的认识到阳光、空气、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还意识到人是与天地相应的,比如,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等等意识形态。

不仅如此,那时候的古人还认知到,人体内部也遵循着自然规律,体内有非常重要的卫气营气和津液,人体每天都要纳入水谷气,来补充营卫津液的消耗。其中,卫气就相当于自然界的阳光,营气相当于自然界的空气,津液相当于自然界的水。

古人更是认知到,营卫津液虽然看似功用不同,实则为一体,这就尤其呈现了高大上的智慧。在自然界,阳光空气水确实是相互相成的,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并享用它们,就是因为阳光里也有空气和水,空气中也有阳光和水,水中也有阳光和空气。

卫气、营气、津液这些词是古人的表述,由于时空转变,现在的人似乎很难理解了。但如果从物理的角度去理解,只要是读过初中的人或许就能明白了:卫气其实就是一种动能,是人体运动的能量;营气类似于势能,是人体存在的前提;动能与势能是会相互转化的,营气与卫气也是会相互转化,营气与卫气结合产生津液,津液则大概类似一种机械能。

津和液之类,概指人体里存在于脏腑之间,皮肉筋骨脉的内外,以及孔窍器官里的那些液体及正常的分泌物,如汗、泪、涕、唾、胃液、肠液、关节液以及尿液等等,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也是一体,也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所不同的是津泛指比较稀轻的部分,液是比较稠厚的那部分,二者的区别,类似于自然界里的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由此可见,水和水质,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一直逐水而居,就是人类意识到生命离不开水的濡养,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正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需要饮水。

饮水,就需要盛水的器皿,所以今天文章的主题为水盅。

盅,指没有把柄的小杯子,呈上小下大的锥形圆柱体,这个形状,简单又实用,放置也稳当,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朴实无华的造型了。

人类喝水的用具,在最早的原始社会,大概应该是本能的用手捧水喝,或者借用树叶、壳类,或动物头盖骨之类的凹形物来盛水。

我怎么知道的?我不知道,几千上万年前的事态,现在有谁能知道?但我认为一个正常人的生长与成长史就类似一个微缩了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所以我是遵循古人取类比象的思维,揣测而来的。

我观察过很多农村的幼儿们,长到会走会跑的时候,几个光腚小孩在田间地头玩,最喜欢玩的是水和泥。玩泥的时候需要用水让泥土变软便于揉捏,这时候他们要么就用手去捧水,要么就用树叶之类来舀,总之出于本能,看到什么东西能装水就拿来用。

把泥巴捏成各种形状,好像是人类天生就会的一门手艺,不用谁教也不用跟谁学,自然就懂。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就是这样的,不过那时候人类已经懂得用火了,把黏土加水揉捏成可以储放水和粮食的形状,经过焙烧,就制成了陶碗陶罐陶壶之类容器。这应该是人类最早懂得利用自然物质,按自己的想法,人为的创造出另一种实用物质的过程。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类开始制造盘、盂、盆、鉴、缶、斗等青铜器物来盛水,到了秦汉时期,开始制作各种瓷器如碗、杯、瓢、勺之类器物来装水舀水……到了当代,陶、瓷、木、金属、玻璃、塑料等各种材料都被用来制作装水的器物。

我还是喜欢自然态,所以对黏土制作的土陶器比较感兴趣。

黏土是土壤的一种,我国土壤的颜色有很多,比如有黑色、白色、棕色、褐色、黄色、红色、灰色、紫色、青色等等,分布全国各地。在每个地方,由于当地的土壤、气温、水质、湿度等等有所不同,当地会生长出一些独具特色和营养成分的粮食、水果、蔬菜之类。

这些粮食果蔬,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里面蕴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能量元素,人通过饮食它们,就能补充消耗掉的那些能量,并满足生命生活所需。

因此,我打算利用土壤里的五气五色五味五行能量,来制作我想要的饮水用具,于是在各地寻求了一些具有不同特性的天然黏土,做了个土陶水盅。

为什么选择盅为饮水用具?

盅这个字,刻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面的钟鼎文,写作:

我们看这个字,上边是一个代表五方之中和五行之土的中字,下边是一个表示容器的皿字,共同组成了盅。

在人体结构里,土代表脾胃,我们纳入的水谷气,经转化之后所产生的能量,在未经输布运化之前,是先存于胃的,这时候胃的意义就相当于皿。

基于这个研究,我就先用蕴含丰富的五气五色五味五行能量的土陶水盅来盛水,静置一段时间。水装在盅里,陶质里蕴含的那些微量元素,多多少少都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里就溶入了一些本不具备的自然能量,相当于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然后我再饮用这杯水。

盛水装水不是目的,因为用陶瓷杯玻璃杯塑料杯纸杯木头杯石头杯啥的,都可以装水,反正都是用来喝水,有什么不同呢?

确实有所不同,材质本身的优劣我们且不说,要知道陶瓷杯玻璃杯塑料杯之类透气性是很差的,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懂得,用这些器物来装水,放的时间久了,水很容易变质。比如陶瓷杯或玻璃杯装水,置放三四天之后,水的口感会变得怪怪的,我们用手去摸水杯的内壁,会有一些手感滑腻的附着物,并且时间越久越多,这时候的水,一定不利于身体健康。

但如果我们用没有上过釉的市售普通土陶缸罐之类来装水,状况就不一样了。由于土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置放个三四天,器物内壁也几乎不会产生那种滑腻物质。

我制作水盅的时候,在它的外表阳刻了“立新七针”四个字,这个logo代表了我的内心祝愿。用这个水盅来装纯净水,放半小时或数小时之后,再直接饮用盅里的水,口感会有一种微微甘冽的滋味,与之前的纯净水在口感上有了很大的区别,饮水之后嘴里胃里都非常舒服。

并且,即使把这盅水置放了一周时间,再来喝盅里的水,水质也不会变得怪异,口感依然是甘冽。我反复试验了几个月,都是这样的规律表现,所以我现在越来越喜欢用自制的土陶水盅喝水。

水盅 (摄影:赵雅邻)

为什么我要用这个水盅来装纯净水呢?

我是希望装进盅里的水能先回到水的本质上去,然后再变成我想喝的水。

水,有很多种类,比如泉水、溪水、湖水、河水、江水、海水、雨水、雪水、井水、地下水等等。出于生活目的,人们把以上的水变成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太空水、蒸馏水等等;出于商业目的,人们将这些水衍生出五颜六色的各种饮料和汽水,以及雪山水、进口水等等;为追求更高利润,还把水炒作出弱碱性水、活性水、富氧水、电解水、离子水、小分子水等噱头……

这么多不同名称五花八门的水,在本质上,其实都是一个东西,即H₂O原水。

但水与水为啥有各种不同口感呢?因为水里面混入了不同的东西,从而改变了水质。商业水里到底添加了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去品。天然水呢,由于在流淌途中浸泡过各地的各种石头和土壤,水里自然而然的就混入了或多或少的各种微量元素,所以口感就有了不同的区别。

天然水的质地,我们无法选择,但水质肯定很杂乱,里面少不了会混入多种矿物质、有机污染物、细菌、微生物等等。这些东西,有的对人体有益,有的对人体有害。如果天然水是出于生态很好的地方,水质自然不会太差,如果是出于植被很差鸟都不生蛋的地带,水质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喝水是为了补充体液,并不是为了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那些东西主要应该从五菜、五果、五谷、五畜之类的食物里摄取。所以,我推荐水盅的搭配以纯净水为主,也就是将天然水经过多道工序过滤处理,提纯和净化之后的水,主要目的是远离污染水。

但纯净水喝起来,口感总是越喝嘴里越淡,似乎对身体也不太有利。

于是,我用那些能生长独具特色和营养成分的粮食、水果、蔬菜的土壤,来调配制作水盅的陶泥,再经1300°高温烧窑成型。把纯净水倒进这样的水盅里,静置一点时间之后再喝。

简而言之,让我的饮用水里不含有其它,只含有极微量的对身体有利的自然能量,我是这样玩水盅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