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南阜后人 2024-06-08 19:31:50 古玺或汉印无论官印还是私印制式,均以白文居多,朱文少而其中以细线居多。元明清流派印也是以细线印为主,至吴昌硕却一反常态,他在充分借鉴古代砖瓦、碑额、猎碣残损线质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了雄浑朴厚、个性鲜明的粗朱文篆刻创作,令人刮目相看。后继者来楚生先生在吴昌硕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粗朱文印风,更增添了各种残破的手段,风格愈发老辣纵横,自成风貌。吴昌硕、来楚生的粗朱文印风,给我们的学习借鉴提供了优良的范例,也说明至少这一类印是可以继续走下去的。实事求是地说,这一类印的创作也确实有难度,弄不好,就会显得粗笨板滞、了无生气。笔者近些年一直致力探索此类印风,感觉到粗朱文印顺应时代审美趋势,大有可为。实践中应努力做到:以书入印,书刻兼融;多向借鉴,融会贯通;边栏变化,助推韵律;整体把控,虚实得宜。 南阜后人 2.8×2.8厘米 雅安绿 友人嘱刻“南阜后人”闲章。此四字印文颇费思量,大篆入印,粗朱文一路基本确定,难度在于四字的摆布上重下轻,唯恐失衡。遂采取了“南”压扁,“阜”拉长,纵向呈右倾之状,“后”搭边与独立之“人”咬合紧密,呈挺立之势。如此这般,整体上上紧下松、上密下疏,空间分割虚实明快而醒目。加之边框从右边的粗厚,到下边的断续回环至顶端则星星点点、若有若无,与文字的粗拙风貌形成呼应,使视觉得到满足。这方印石面杂质较多,刻起来颇为吃力,只能用切刀,甚至是一点点啃过来,才勉强完成,可能整体上也影响了艺术效果。不过粗朱文的魅力是无穷的,还需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赞 (0) 相关推荐 印海拾珍丨吴昌硕刻“破荷亭” 先生 刊头题字:辛尘 第 14 期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不蔓不枝--是人们心中纯洁无瑕的象征. 每逢盛夏,最期待的就是那一池又一池的荷花盛放,午后,于一池亭,吃茶赏莲,绝对堪称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与洛神的邂逅以及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无法结合,最终抒发出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歇却狂心 杭州浣花斋赵军先生寄赠新著纪念黄宾虹先生150周年诞辰画册<朴存画集>,收录诸多黄宾虹先生画作.书作,很多系首次发表的作品,读起来很过瘾.其后还收录两方印章,其中一方白文"歇却狂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心足身长闲 宋代诗人魏野有<寓兴七首其一>: 天地劳覆载,日月劳往还. 此尚不能息,何况在其间. 鸟兽饮食外,悠悠无食悭. 如何人异此,昼夜机相关. 顾我道何如,心足身长闲. "心足身长闲&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春蚓秋蛇 己亥春,嘉德春拍出现了缶翁的一方"春蚓秋蛇",不禁令我心动.这方印,缶翁各类印谱中均有收录.查壬午为1882年,缶翁年方38岁,正当年,这方印无疑是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听于无声 (21)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典出<礼记·曲礼上>,意为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亦可引申为不为事物的表象所拘囿,而能从旁枝末节反推出事物的本意.从艺者,亦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岭上云(25) 丁敬的论印诗句"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想必早已深入篆刻人的骨髓,这句诗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恐怕源于"求新思变"这一亘古不变的追求吧.截句刻下这&q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质朴无繁卉 几年前旧作.白文印"质朴无繁卉",乃清人周亮工诗句.老子说"大朴不雕",今人说"质朴无华",均为表达此语意.<说文解字>说,&q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云朋霞友 明代潘茂弘论印有言"篆法古而章法奇,心须有本",进而又说"空处立得马,密处不容针,最忌笔画匀停,尤嫌棱角峭厉.错综中齐整,飞动里庄严",道出了篆刻作品追求奇特境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刻竹 自明代王冕以花乳石入印,文人篆刻始以刻石为主,沿袭至今已成为主流.其他如刻金属.玉.牙等材质居其次,偶尔有刻木.刻竹的亦难登大雅之堂,聊以添文人雅趣而已.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刚对刻章感兴趣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