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潮流 径流冲淤对河道(河床)形态的影响
了解高中地理《微专题精选100例》、《综合题做题方法50讲》、《核心素养状元卷52套》,扫描下面二维码。
冲淤平衡的概念: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而引起。
冲淤平衡原理
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
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
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河口区域: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响,两个的强弱“此消彼长”:流水沉积+海浪侵蚀;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同时会引起了海岸线进退变化
【考点链接】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解析】
1.D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随着距离海岸的距离增加,海水深度增加。根据图中1975~2004年的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1975年至1990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1990至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减小,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
2.B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下降,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B正确;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的冲刷作用加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加重,河口处水深减小,A错误;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河口处水深变浅,C错误;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变快,泥沙淤积增大,河口处水深变浅,D错误。故选B项。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4.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床展宽
C.流速加快 D.河道淤积
5.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3.D 读图,甲时河床最低,应为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乙时河床抬高,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由甲到乙,由汛期到枯水期的过程。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6-8月),夏季后为枯水期,即9-12月河床由侵蚀转为淤积。据此分析选D。
4.D 水库拦截河流径流,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A错;河流流速慢,淤积严重,河床不易展宽,B错;流速减慢,C错;河水的冲刷力减小,河道淤积加重,D对,据此分析选D。
5.C 水库修建后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带来大量的泥沙,河口泥沙淤积。在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拦截枯水期的潮流,防止泥沙的沉积,C对。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沖淤作用,A错。水闸在河口,能加速汛期洪水下泄,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B错。河口拦截河流入海泥沙,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D错。据此分析选C。
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预测图(冲刷大于淤积为负值,冲刷小于淤积为正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时段内城陵矶至武汉河段( )
A.一直以淤积作用为主
B.一直以冲刷作用为主
C.先冲刷为主后淤积为主
D.先淤积为主后冲刷为主
7.针对0~50年之间累计冲淤状况,该河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固河堤 B.疏浚河道
C.植树造林 D.修筑大坝
【答案】
6.C 该题图表的数据是每10年累计冲淤量的统计,每个(10年)年份的实际冲淤量=该年的累计冲淤量—(减去)上一年的冲淤量。前50年冲淤量均为负值,说明冲刷大于淤积,第50到第100年冲淤量为正值,说明淤积大于冲刷。故答案选C。
7.A 前50年间河流以冲刷为主,为保护河岸需要加固河堤,防治河岸坍塌、河岸摆动。故答案选A。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钱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河,4-7月径流量占全年70%,河口段河床宽浅,形似喇叭,泥沙 淤积严重.钱塘江海潮被誉为 “天下第一大潮”,最大潮多发生在农历八月 (公历9或10月) 十六至十八日,强劲的大潮挟带大量泥沙涌入河口,在冲、淤作用下主河槽迁徙无常,岸堤坍 塌,河道摆动频繁,潮灾严重.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治理多采用沿岸修建大堤抵御潮灾,建国后调整为缩窄江道、增大弯曲、修筑加固岸线大堤.图7为钱塘江河口段地理位置图.
(1)分析建国前钱塘江最大潮的涨、落过程对河道形态的影响。(8 分)
(2)分析建国后采取缩窄江道、增大弯曲、修筑加固岸线大堤措施在钱塘江治理中的主要作用。(8分)
(3)有人建议在钱塘江河口修建大坝(图示位置)发展大型潮汐发电站,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喇叭形河口)涨潮时潮水涌入,流速快,侵蚀严重,河道变宽、加深(4分);落潮时水流 分散(流速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变浅(4分).
(2)缩窄江道,减少潮水涌入量,改善河口段水质(2分);增大弯曲,流速减小,减轻对堤岸 的侵蚀(2分);径流加深,泥沙淤积量减少,保持河道畅通(2分);修筑加固岸线大堤,固定河 道,减轻潮灾(2分).
(3)赞成:钱塘江潮汐能蕴藏量大;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潮汐能清洁无污染;经济发达 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资金、技术实力强.(每点2分,答对3点6分)
反对:江阔潮急,建坝难度大;潮汐能量密度小;影响钱塘江涌潮景观;影响航运;影响河口 地区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每点2分,答对3点6分)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开始由向东流转为向南流,一直到与渭河交汇的地方——潼关,流域内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河口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型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黄河出龙门镇后河道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
(1)说出小北干流大量滩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的原因。
(3)小北干流宽阔的河道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简述此处湿地的作用。
(4)小北干流是黄河中游地区治理的难点,推测加固堤防工程的施工季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众多支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干流位于峡谷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河面较低,形成众多滩地。
(2)小北干流河段地势平坦开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发育河曲,洪水期会促进河流截弯取直,使河道频繁变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3)调节气候,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流速,淤积泥沙,减少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
(4)春季。理由:夏秋季黄河水量大,不易安排施工;冬季寒冷,施工难度大。
【解析】
(1)滩地主要是泥沙淤积而成的,可从夏季上游来水来沙量大、小北干流泥沙淤积、枯水期河面较低等方面进行分析。
(2)结合材料可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主要是由于河流经常改道,可从泥沙淤积导致河曲发育、洪水期自然裁弯取直导致河道变迁角度进行分析。
(3)考查湿地的作用,可从保持生物多样性、截留泥沙、洪水期蓄洪等方面作答。
(4)整治河道、加固堤防,需要避开洪水期、河流封冻期,以降低施工难度。
【点睛】在回答小北干流的特点时注意结合材料描述,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等去推测成因。湿地的功能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提供农副产品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特点。尤其在调蓄径流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生物措施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