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留给乾隆的阴影:这群英夷不好惹,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清乾隆五十八年八月,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所有通商要求,都被乾隆一一批驳拒绝了。

马戛尔尼一行极其失望地离开了热河。

乾隆本来以为这群英夷,飘洋过海是来为了给自己过生日,一开始还把这老头感动坏了。

尔等航海来朝,涉万里之遥,阅一年之久,情殷祝嘏,是以加恩体恤。”(《清实录乾隆实录》)

完事祝寿后才知道,感情这帮英夷是打着祝寿的幌子,其实是来找大清通商的。

乾隆对他们的好感度,直接就降到了冰点,这边刚拒绝通商,那边就下旨驱逐他们了。

不但要让他们赶紧离开热河,而且沿途各地不许停留,不然就别怪大清翻脸无情。

那话就说得老狠了:

尔国船只到彼,该处文武,必不肯令其停留,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清实录乾隆实录》)

你们要是敢在沿途逗留不走,那可就有你们好受的了,哥们提前把话给你撂这了。

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句中国外交圈里最著名的狠话,就是乾隆最先说出来的。

他是真的对英夷不爽了!

但其实他就是色厉内荏,心里老忌惮英夷了,您能想的他恐慌成什么样吗?

1、乾隆深知英夷最为狡悍

马戛尔尼一行收拾铺盖离开了,乾隆的狠话也放完了,随之而来就是心慌慌了。

因为乾隆心里特别忌惮这群英夷,根据国内国外所能知道的情报显示,英国人的确不好惹。

乾隆是这么对军机大臣坦白内心担忧的:

英咭唎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且闻其向在海洋,有劫掠西洋各国商船之事,是以附近西洋一带夷人,畏其恣横。”(《清实录乾隆实录》)

这群英夷在西洋夷人中,属实是个难以驯服的大刺头,不但很狡猾,而且很强悍。

听说他们能在海外吊打各国,到处劫掠别国的商船,让海外的夷人都非常的畏惧。

那咱们大清要是拒绝了他们的通商要求,回头他们要是带兵过来开战咋整?

不遂所欲,藉词生事,不可不豫为之防。”(《清实录乾隆实录》)

这就整的乾隆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一直笼罩在马戛尔尼要报复的阴影里,生怕战端突然发生。

英咭唎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今既未遂所欲,或致稍滋事端。”(《清实录乾隆实录》)

乾隆的担忧可不是杞人忧天,乾隆对英国人的实力,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第恐英咭唎素习桀骜,船多人众。”(《清实录乾隆实录》)

英国人仗着自己人多船多,整天看人都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大清真就不一定能降住他。

到时候一旦桀骜不驯的英夷挑头,其他西洋国家也跟清朝翻脸,那到时候可怎么收场嘞?

西洋各国夷商,本素畏英咭唎强横。今又假天朝声势,捏造谕旨,诓诱夷商,均未可定。”(《清实录乾隆实录》)

拒绝马戛尔尼后的乾隆,那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心里一点谱都没有。

所以乾隆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不行就跟这群英夷撕破脸,做好大战一场的准备吧。

2、乾隆做好了开战准备

与其整日搞得内心惶惶,那还不如咬牙准备开干,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毕竟这时候的大清还是有点能耐的。

但观该国如此非分干求,究恐其心怀叵测,不可不留心筹计,豫为之防。”(《清实录乾隆实录》)

于是乾隆就开始了战前动员。

乾隆立马指示山东巡抚吉庆,前往浙江暂代浙江巡抚一职,全权负责战守事宜。

即委员将巡抚关防,迎赴嘉兴一带,交吉庆接收。”(《清实录乾隆实录》)

按照乾隆的战前估算,如果英夷要来大清作战,那主战场八成要放在浙江一带。

再确切一点就是宁波了。

因为马戛尔尼提出过一个请求:

希望割让割让舟山的一个岛给英国人,作为他们通商的主要据点

但是被乾隆拒绝了。

既然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那八成就得靠武力去抢了。

所以乾隆特别指示吉庆,宁波、舟山一带是防守重点,千万千万不能在这掉链子。

今该国有欲拨给近海地方贸易之语,则海疆一带营汛,不特整饬军容,并宜豫筹防备。即如宁波之珠山等处海岛,及附近岙门岛屿,皆当相度形势,先事图维,毋任英咭唎夷人,潜行占据。”(《清实录乾隆实录》)

为此乾隆严厉要求海防水师,一定不能再疲软应付差事,必须做好战前的大整顿:

近来巡哨疎懈,营伍废弛,必须振作改观,方可有备无患。

清朝水师这些完蛋玩意儿的战斗力,乾隆心里还是挺清楚,他们绝不是英国战船的对手。

所以只能尽可能地做好防守,主动进攻基本上就是没希望了,只要能防守住就是胜利。

乾隆还煞费苦心地分析了双方优劣条件:

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驶。然便于水而不便于陆。且海船在大洋,亦不能进内洋也。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清实录乾隆实录》)

这群英国人牛吗?当然很牛了。

他们牛在哪里呢?牛在他们可以凭借船坚炮利,肆无忌惮地横行海上。

但他们也只能横行海上,他们的战船再大再牛,他们也不能开到内河里吧?

咱们不需要在海上跟他们硬碰硬,只需要用炮台防守好各口岸就行,照样能跟他们杀个五五开。

到时候只要他们耗不过咱们,咱们就有反手回击的可能,干掉这群洋毛子都不是事

乾隆的这种防守观点,后来也被林则徐等人所用,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甚至乾隆还预估了英国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跟大清开战。

若该国将来有夷船驶至天津、宁波等处,妄称贸易,断不可令其登岸,即行驱逐出洋。倘竟抗违不遵,不妨慑以兵威。”(《清实录乾隆实录》)

等到马戛尔尼一回国,英国人指定就要杀过来报复,到时候八成他们会使诈。

说是到天津、宁波等沿海地方贸易,然后就会像三国吕蒙的白衣渡江,轻而易举的拿下沿海。

所以此后只要有英国人的船只,说是来沿海地方贸易的,千万不能让他们登岸。

甭废话那么多,直接驱逐出海就行,如果他们敢不听话,那就直接给他们开火。

要是还不知趣的话,那必须就地歼灭,省的以后没完没了的找事。

怎么说呢?

反正这事给乾隆的阴影挺大的,乾隆真是也被折腾的够呛了。

3、乾隆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法上说了:脱光膀子直接开干,那指定不是高明的战术手段。

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才是最高明的大神级操作。

乾隆也想给英国人事先亮亮肌肉,让他们看看大清的武德充沛,趁早掐灭他们报复的想法。

所以在指示沿海省份备战的同时,乾隆还特意组织清军阅兵,给这群英夷开开眼:

今该使臣到粤回国时,并著该督等即饬各标营,所有墩台营汛,及旗帜器械。务宜鲜明整肃,俾该夷人等见天朝兵威壮盛,不敢稍萌轻忽。”(《清实录乾隆实录》)

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该操练的都给朕操练起来,该有的场面都给朕燥起来。

必须把这群英夷给吓尿了。

按照乾隆的设想,清军组织的阅兵行动,那肯定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八旗招展,人山人海。

只要让英夷见到了清军的超强的战斗力,他们就不会轻易开战,至少得心里咯噔一下吧?

乾隆生怕地方官员不能领会自己的精神,所以再三再四的强调必须阅兵,以及必须阅兵的重要性:

英咭唎使臣过境时,务宜铠仗鲜明,队伍整肃,使之有所畏忌,弭患未萌。”(《清实录乾隆实录》)

最后清军还真就组织了一场阅兵,地点就在沿海的镇江,马戛尔尼使团受邀观看。

结果还不如不看呢。

马戛尔尼看后觉得很辣眼:

镇江的城墙濒临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队伍的主要装备还是弓、箭、戟、矛、剑等,已沿用了千年的冷兵器,就像伦敦展示古代战争兵器时所见到的那样。

寥寥几支落后的火绳枪,也已破烂不堪。

因此,这群英国人非但没被吓倒,反而断定“清朝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

完事就有了马戛尔尼的著名论断: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一句话,干掉清朝是早晚的事;而且他真的有征服清朝的想法。

所以乾隆的阅兵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吓唬住马戛尔尼,反而让他更加鄙夷清朝。

当然,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后,虽然英国政府很失望,但事态也没乾隆想得那么严重。

完全没有走到战争的边缘。

甚至在乾隆驾崩后,英国又派阿美士德访华,但同样吃了嘉庆的闭门羹。

不过乾隆也并非完完全全的多虑:

因为在马戛尔尼回国的47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就爆发了。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