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寇忠理」——笔尖上的华尔兹
寇忠理,字善文,号丁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柳范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苏州市青联委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常熟市政协委员,常熟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熟市诗词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骨干高研班”成员;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兰亭书法班”成员。
学书从北碑入手,上溯秦汉,下法魏晋。五体兼工,精于行草,喜绘事。
作品40余次入展全国大展并获奖。入选首届“姑苏宣传文化青年拔尖人才”,获首届“苏州书法张旭奖”创作一等奖,第二届苏州市优秀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常熟市第二批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多次被苏州市、常熟市文联授予“先进文艺工作者”。
在《中华书画家》,《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人民美术》,《青少年书法报》,《书画产业报》,《圣道文化》,《新华日报》,《中华工商时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现代苏州》,等报刊进行整版专题报道。
已出版《拂云墨语 ——寇忠理书法作品选》,《北调南腔——寇忠理书法艺术》,《劚山——寇忠理书画艺术》,《寸草心——寇忠理书画作品集》,《国展精英榜——寇忠理》。
发表《也说书法境界观》,《读书和写字》,《博观约取习书悟道》,《书法的延长线》,《符号埃及》,《大汉大美——汉代艺术审美与书法脉络管见》,《艰辛而愉快的学术历程》,《美在不经意间》,《山情水意皆思量》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也 说 书 法 境 界 观
文/寇忠理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就需要创作者植根于生活,从生活出发;但艺术又不仅仅是生活,他是对生活的提炼,是生活的升华。
自然界可以成为艺术创作背景的素材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就书法而言,历代先贤观鹅转颈深悟书理,察屋漏痕而回悟笔法,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得用笔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得草书之神,更有见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夏云卷舒而草法大进者,等等此类不胜枚举,都是从生活中对艺术的颖悟。这需要独立的艺术观念支撑,将生活所见所闻提取并转化为艺术语言。一件饱含作者艺术观念的作品,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和精神感召,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才是真正可以让观者产生共鸣的,才能真正称之为艺术作品。
▲《叙书断,一则,行书小品》尺寸:46x18cm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于书法创作而言,在我看来也有一个不断修行,不断精进的境界层次。自主读书,此第一境也。自然书写,此第二境也。自信表达,此第三境也。自在抒情,此第四境也。
自主读书
古之视书法乃小道,非小觑,较之齐家治国平天下,乃一技艺耳。然此技是植根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大土壤之上璀璨的瑰宝、亮丽的明珠。书法的需建立在格调高雅的审美观念之上,审美的缺失,或审美的先天不足,无论花了多大的气力在技法的练习上也是白费。解决不了审美问题,终会掉进忸怩作态,杂乱无章的泥潭。
▲《翁同和诗,草书册页》尺寸:20x30cmx4
对于学养的积淀而言,自主读书应该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寒窗下,油灯前,独坐冷板凳,而陶醉于读书的乐趣。曾有人形容,书籍是案头之山水,是精神上的良师益友。陋室一间,只求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畏炎暑,废寝忘食。且学且养,陶陶然,能忘忧,这便是品位。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而何为神采?神采如人之肌体,须有骨格支撑,骨力遒劲,赋以学养,骨格饱满挺拨,方可神采飞扬。
▲《文心雕龙,一则,草书小品》尺寸:62x30cm
解决学养问题,似乎没有太多或太轻松的途径,笔者认为除了观察便是阅读。有首歌里这样唱到“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看来想通过观察增学养,终会沦陷于选择纠结!那就只剩一条路,读书吧,而且必须是自觉的。读书使人增长智慧。在读书之中与先贤对话、与智者闲谈,进行心灵感应和无言的交流。将纷扰与繁华拒之门外,洗尽铅华,回返本然之心,似乎只有读书人,才能切身地体验到一种悠然神会,亦能呈现出超群的气质。
自然书写
东汉蔡邕在其《九势》开头写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毛笔字从走进人类生活,便带着强大的实用基因,这种基因重要的标记便是自然书写。“书肇于自然”阐明了书法创作的本源问题,既书法创作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临摹几卷古人法帖,然后将古帖中学到的笔法、字法、结构等进行拼凑,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只能停留在制作范式下的工艺层面。
▲《二十四诗品.晋司空张华,行草小品》尺寸:41x22cm
蔡邕认为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这其中的“势”应带了一种书写笔势,即笔画间的呼应关系,笔断意连。借助“力”的表达,突出笔势的沉实与流畅,乃是一种道法自然的意境。当然,要确立对书法一个最本质的了解,应该还是要回归到它的主体上,那便是书法写人、写心、写情。这种突出书写的概念,即便是在今天,毛笔字渐渐退出实用舞台,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艺术表达,但其仍然脱离不了对字的书写,这些字仍然是可读解的,仍然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文字意义的可理解性的追求,字本身向实在、自然、书写展开的信念仍是书法存在的前提。自然书写是一条中庸大道,中庸是中国大智慧,不等同于平庸,其主旨是执权用中。有中间的意思,又绝不等于中间,是变化中的适当,是事物变化运动过程中所能保持的适度区间,一个自然的区间。书法之常,便是在这样的区间散淡悠游,羽化为诗性的浪漫。
自信表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离不开自信心,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注定不会有开阔的人生。自信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目标,反之则只有凭借侥幸。
▲《二十四诗品.晋黄门潘岳,行草小品》尺寸:41x22cm
书法艺术的创作中,自信心是至关重要。创作一件优秀的书法佳作,书家除对书写技法、形式构成、章法排布、字形结构和线条表现等综合能力有较深积淀外,其自身的精神表现、人文关怀和情感抒发都是创作的重要因素。而自信既支撑者严格的法度,又是滋养自由绚丽厚土。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了充分的自信,一件作品已经成功了一半,这样的表述应该是不足为过的。但自信也只是成功的一半,它毕竟还不是成功。如果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只是一味地宣扬标榜自信,那么有一天你会连原来的一半也丧失,滑向自大的魔窟。
▲《菜根谭,数则,小开横幅》尺寸:67x34cm
人生就像一盘棋,我们自己就是棋子,走的过程中,不能明辨方向,那整盘棋就会输得一败涂地。当然,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毛泽东24岁时便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去不断的与经典促膝对话,与先贤耳鬓厮磨。“墨翻衫袖吾方醉,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自信的原动力。当一张大白纸展现在我们面前,要用书法的语言来构建广袤的艺术律动,那么成竹在胸,自信表达,定能下笔有由。
自在抒情
书贵有情,早已成为书法界的熟语,而烂熟于口的东西,我们往往反倒不能尽得意,失之考,更谈不深究不透。书贵有情,看似法度明晰,实则意向模糊,有时不知确事,蕴含生命律动。
▲《文心雕龙,》数则,行草小品》尺寸:42x34cm
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书法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心性,超越了形而上的支配因素,关于这一点,以八大、弘一、良宽等为代表的禅宗书法最具说服力,他们的作品实实在在地从内心生发,是写自己的心、表自己的情,是写他们的向往与佛门的精神,是字与人、人的信仰的统一。拒绝制作设计、拒绝刻意技法,追求朴实无华,娓娓道来的自在状态。与那些被“书法”化,脱离了真性情,缺乏精神内涵只能成为视觉状态下的搭建相比,这才是书法的至高境界。孙过庭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坚》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孙过庭的话告诉我们,书法作品展现的各种风格,其实是书家的情感所致,即使是同一位书家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所完成的书法作品,展现出来的风格也是有区别的。
▲辛弃疾《水龙吟,行书扇面》尺寸:40x35
那么在情感的语境下谈论书法,它更是我们心灵的真实家园,是我们运用笔墨的法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诠释我们的精神追求,继以不停歇修炼,提升的综合学养,向着大自在的彼岸揭谛揭谛。
书 法 作 品 鉴 赏
▲《菜根谭,数则,行草小品》尺寸:34x34cm
▲刘熙载《书》,草书小品》尺寸:47x49cm
▲《宋程伯子诗,行书四屏条》尺寸:23x90cmx4
▲《松雪斋题跋一则,大草斗方》尺寸:186x180cm
▲《杜荀鹤诗,大草下品》尺寸:48x75cm
▲《唐王绩诗,隶书小品》尺寸:41x54cm
▲欧阳修《临江仙,大草中堂》尺寸:96x174cm
▲《宋黄山谷诗,隶书中堂》尺寸:96x180cm
▲唐王翰诗《大草中堂》尺寸:95x176cm
▲自作诗《钟南山院士赞,楷书中堂》尺寸:67x136cm
▲《笔花诗草,大草对联》尺寸:46x178cm
▲《云淡水流,大草对联》尺寸:46x177cm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则,隶书条幅》尺寸:34x80cm
▲《书谱一则,大草条幅》尺寸:46x180cm
▲《南宋鲍照诗,隶书条幅》尺寸:46x180cm
▲《南田画跋草书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