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否因对汉武帝的怨恨,在《史记》中贬低刘邦的军事才能?

刘邦和项羽,历史上领导推翻秦朝统治的最大功臣,用时髦一点的词汇描述的话,就是“秦末双子星”。

且在秦朝灭亡后,为争夺天下的归属权,这两位出身截然不同的豪杰,领导着各自的队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最后,是出身底层的刘邦,战胜了出身贵族的项羽,建立了前后享国四百年的大汉帝国。

关于刘邦,有人说他运气好,麾下有张良、萧何、韩信等顶级人才。

也有人说他脸皮厚,是依靠无赖手段战胜的项羽。

众说纷纭,喜爱和厌恶刘邦者都有之。

今人了解古人,唯一的渠道就是史书,而要了解刘邦,只能从司马迁编纂的《史记》中寻求结果。

近来读《史记》中关于刘邦的章节,也顺便在网上看了一些评论,其中有个问题是:司马迁是否有意写低了刘邦的军事才能?

这个问题的争论还很多,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

正好,我也有些感悟,就此问题阐述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的观点是,司马迁没有去刻意贬低刘邦的军事才能。

原因也很简单,即使司马迁有心贬低刘邦,他毕竟还是汉朝的史官,有意或隐晦的贬低任何一位汉朝皇帝都有可能,唯独不能去刻意贬低汉朝的老祖宗、创始人刘邦。

就算是汉武帝再大度,允许或默认司马迁骂自己,也不会让司马迁去贬低刘邦。

不止是汉武帝,未来的任何一位汉朝皇帝,也都不会允许。

当然,司马迁也没有必要去贬低刘邦,人家也没得罪他,就算因为汉武帝的原因,对刘氏皇族有气,最多就是不过于吹捧。

对于司马迁来说,按照他了解到的事实,真实记录就行。

其实,刘邦的军事才能也不用刻意去贬低,刘邦的军事才能本就不怎么样。

就以刘邦和项羽对比的话,他战胜项羽,依靠的也不是他的军事才能。

刘邦和项羽不一样,项羽本就是贵族,还是将门世家,且和秦朝有毁家灭国之仇,不管是为了家族的传承,还是为了报国仇,他都必须去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

反观刘邦就不同,他就是一农民,还是一个生活无忧的农民,没有必要去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其家族也没有相关的传承。

在秦汉时期,军事知识也不是想学就能学的,除了钱财和资源外,还需要有军事方面的书籍。

那时不比现在,想要什么教科书,上网拍下来就是,或者找度娘查询,当时的知识是被各个家族垄断的。

所以,刘邦就算想向军事方面发展,他也没有渠道去学习。

刘邦年轻时也没有去学习军事知识的主观意愿,他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到魏国的信陵君府上去当个白吃白喝的门客。

和项羽年轻时想学“万人敌”相比,两人的志向是天差地别。

因此,刘邦军事才能低,或者单跟项羽比低一些,其实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刘邦接触到军事知识的时候,是他在沛县高举反秦大旗时。

那会的他已经48岁,人的思维和本质已经定型,想学军事,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了。

但刘邦的军事才能差,不等于他不知道军事指挥权的重要。

所以,在“楚汉战争”期间,即便麾下有韩信这样的军事大能,汉军的主力也一直是刘邦亲自在统帅。

四年的战争中,刘邦一直是在正面硬撼项羽,给韩信、以及其余反项羽的诸侯创造机会。

对于刘邦来说,军事指挥和临阵击敌,都不是他的特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两军对垒时,站在阵前。

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经常在战场上抛妻弃子的他,也不可能得到沛县群雄的效忠。

刘邦很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从史书上记载的他善于纳谏就能看出来。

我想,刘邦的勇气还和年龄有关,在和项羽硬撼时,刘邦是年过半百的寿数,在秦汉时期,这个年龄算是高寿了,秦始皇不也只活了49岁。

简单说,就是死了,也活够了,他没什么可害怕的。

军事才能差,就用勇气和其余方面弥补,比如多听取张良、陈平等人的意见。

这是刘邦军事才能差,也能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

到了汉朝开国后,50多岁的刘邦不顾年老体衰,依旧风餐露宿,亲自领军征讨异姓王。

这不是因为经历过“楚汉战争”之后,刘邦的军事才能提高了,而是他不得不如此做。

汉朝刚开国就面临分裂危险,刘邦只能紧抓兵权,防止意外的发生,军队在手,有意外也能更从容的面对。

反正,最能打的韩信,早就被刘邦用计废掉了,其余诸侯王,刘邦是不怕的,再强能强过项羽?

综上所述,刘邦一生败仗打过不少,胜仗也打过不少,但他的军事才能是有限的。

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刘邦一生的前48年,都没有接触过军事方面的知识,能指望他在军事上有多厉害?

因此,写《史记》的司马迁,不管因汉武帝而对刘氏皇族有没有怨恨,在描述刘邦的军事才能时,都没必要去刻意贬低。

刘邦本就不是依靠军事才能创立大汉帝国的,有斩白蛇神话就足够抬高他了,其余的如实记载就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