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烈士杨静娟:被捕后惨遭非人虐待,临死前怒视敌人,终年17岁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件的爆发,中国进入了全民抗日的悲壮时代。为了驱逐日寇,为了给子孙后代创立一个和平的国家,抗战队伍中除了有七尺男儿外,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破山河碎的年代,女性同胞也纷纷走出家门,成为抗战队伍中的一份子,她们有人在前线和敌人厮杀,有人负责大后方工作,在枪林弹雨的岁月中,她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赞歌。
若提到抗日女英雄,很多人会想到张一曼、成本华等人,但其实八年抗战岁月中,涌现出的女英雄也不计其数,海岛姑娘杨静娟就是其中一位。
(杨静娟)
1924年,杨静娟出生于舟山市定海城关的一户书香门第。在那个封建思想尚存的年代,很多女子一出生就不招父母喜欢,但杨静娟是幸运的,父母都视她为掌上明珠。
童年时的杨静娟,因家境不错,又深得父母喜欢,日子过得无忧无虑,而且父亲还会教她读书、认字,除此外也会给她讲古代英雄故事。
受父亲和家庭氛围的熏陶,杨静娟比同龄人更“早熟”一些,又因为知道了那些英雄的经历,她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然而,命运对杨静娟并不很友好,在她九岁那年,父母都因病去世,好好的三口之家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父母离开后,杨静娟就跟着伯父和祖母生活,她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大伯视她如己出,祖母更是疼她入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无数仁人志士的领导下,新思想已经遍地开花,哪怕是穷苦山村的人们,也开始觉醒了。
当时,但凡家庭条件允许的,都会将儿女送进新式学校,接受新思想教育。杨静娟的祖母虽然年纪大,但人并不糊涂,她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孙女送进了新学堂读书。
(杨静娟)
杨静娟就读的学校,其校长名叫沈毅。沈毅是一位进步人士,她不但向学生传播进步的思想,同时还提倡妇女解放,更是宣扬要让妇女也走向社会。
自幼就有爱国情怀的杨静娟在沈毅的影响下,思想进步很快,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上街游行、演讲的活动,别看杨静娟年龄小,但是她很有正义感,而且非常勇敢,敢于和恶势力做斗争。
每次学校组织活动时,杨静娟都是积极分子,平时游行她也走在队伍前面,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喊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在学校的经历,因为杨静娟之后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
1938年,杨静娟已经长成了14岁的大姑娘,她的革命意识也越来越成熟,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这一年,也确实是她命运的转折点。
当时,一位叫吴冠玉的地下爱工作者就住在杨静娟大伯家楼上,当时为了避人耳目,吴冠玉还将五岁的女儿带在了身边。
平日里,杨静娟看到这个小女孩,都会陪她玩一会,同时也跟吴冠玉聊聊天。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吴冠玉发现杨静娟虽然年龄小,但是读书多,性格也勇敢,就有了培养她的想法。
此后,吴冠玉开始引导杨静娟读一些马列主义和有关革命的书籍,这些书为杨静娟打开了一扇窗,竟然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她也向往自己可以参加革命,为国家出一份力,很快机会就来了。
1939年,凶残的日军攻占了杨静娟的家乡,因敌众我寡等众多原因,其家乡沦陷。日军入城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原本安静幸福的小城,短短几日就成了人人间地狱,百姓们都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日军和家乡受苦受难的人民,杨静娟心如刀绞,她也迫切地希望可以加入到战斗中。当时为了宣传抗日,组织上决定在定海开办“妇女读书写作班”。负责人是吴冠玉,而辅助她的就是15岁的杨静娟。
杨静娟在读书班担任老师,教妇女们读书、认字,还跟她们宣传革命死思想,传播抗日事迹等等。
因思想积极,面对敌人毫不畏惧,杨静娟经受住了组织上的考验,于1939年10月1日,正式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小党员。
宣誓那一刻,杨静娟热泪盈眶,她声音高亢,目光坚定,发誓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入党后,杨静娟主要负责宣传工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杨静娟主动提出到农村工作的要求,随后她以老师的身份,前往偏远农村从事革命工作。
到了农村,杨静娟和百姓同吃同住,非常能吃苦在,之后她又被输送到政工队,到更为危险的敌后方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虽然危险无处不在,但杨静娟毫不畏惧,只要抗战可以胜利,哪里需要她就哪里去,个人生死早就被她抛到九霄云外。
到了敌后方,杨静娟更加拼命工作,她挨家挨户地宣传抗日工作,动员当地老百姓加入到抗日队伍中,同时也做妇女工作,让她们为前线出一份力。
随着工作大面积的开展,杨静娟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有叛徒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向敌告发杨静娟,她地下党员的身份也随之暴露。
为了避开敌人的抓捕,组织上安排杨静娟快速转移,但在转移途中,她依然抓紧一切时间工作,所到之处都会卖力宣传。
虽然他们小心谨慎,但危险还是发生了。
1941年2月23日晚,杨静娟和两位同志开会,商量明天的工作安排等等,突然一声狗叫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杨静娟心里“咯噔”一下,直觉告诉她有敌人,她脱口而出:“不好,有敌人。”
随后,杨静娟让其他两位同志迅速撤离,自己则留下来烧毁文件和同志们的名单,为此她错过了最佳撤离时间,很快日本人就包围了杨静娟所在的房子,杨静娟就这样落到了敌人手中。
从被捕那刻起,杨静娟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也做好面临酷刑折磨的准备。果不其然,敌人觉得杨静娟是条大鱼,为了得到有利情报,他们先是劝降,杨静娟严词拒绝,甚至痛骂这些敌人。
敌人气得直咬牙,开始露出虚伪的面目。他们拔掉了杨静娟的指甲,还上电刑、坐老虎凳,最残忍的是用火烫。
短短的十几天,杨静娟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全身几乎没有好地方了,虽然曾一次又一次地晕死过去,但杨静娟依然没有屈服,面对敌人时,她目光如炬,甚至放生大笑,嘲讽他们毫无人性的,告诉他们:“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敌人恼羞成怒,既然得不到就毁灭是他们一贯的手段,面对杨静娟这块硬骨头,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处死”。
施刑那天,敌人试图看到杨静娟恐惧的样子,可是他们失望了。杨静娟从容地走向刑场,没有丝毫的畏惧之色,只有不屑和坚毅。
据目击者的后辈回忆,除了杨静娟外,还有13位同志也被执行死刑。敌人是最后一个打死杨静娟的,在此前每枪杀一位同志,便恐吓杨静娟一次,可是她始终拭目以待。
轮到杨静娟时,敌人还抱有幻想,他们拿枪对着杨静娟,逼问:“你到底招不招?”
杨静娟没有回答,只是用烈火一般的眼神看着他们,最终敌人枪决了杨静娟,她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17岁这年。
17岁原本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可杨静娟为了祖国的胜利,为了驱逐日寇,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她无怨无悔。
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烈士,当地政府在舟山烈士园建设了一尊杨静娟遗像,虽然她已经牺牲几十年,但她的故事一直在当地流传,每年清明节当地老百姓都会向杨静娟献花,表达深深的哀思之情。
英雄虽死,但她的精神永垂不朽,致敬杨静娟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