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情:周彦军
秋情
周彦军
一直以来,我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情结,我酷爱秋。
我喜爱春,细雨绵绵之时,我喜欢坐在窗前,泡上一杯热茶,并不是为了喝,而是要那一缕热气,一片朦胧,一股清香。窗外是春寒料峭,窗内倒有一丝薄薄的春意。这时的思绪也是朦胧的,不想什么,只弥散在如雾的雨丝之中。
我喜爱夏天的早晨,那时我会在微亮时分,走上几里,去登一座小山,路虽崎岖,却也平整,尽是早练的人磨平的小道,登上山顶后,找一块大石,或坐或躺,一身的热汗已尽挥发,不由得深吸一口,长啸随之而出,虽无七贤的清雅,也可一舒腹中浊气。不过略一假寐之后得尽快回撤,毕竟夏日炎炎。
南方的冬天是最乏味的,极像一个看似慷慨而吝啬的村妇,在调足了人的胃口后,却只也兑现那么一丁点许诺,多次过后,再也没有人对她报以什么希望了,也不再稀罕她的东西了,她也就无趣的真的吝啬了,再也不现一丝的希望,越发的可憎起来了。
秋倒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平和中让人有一种不能自已的亲近之意。自然是和谐这个概念的缔造者和完美的设计师。在他的画卷上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姑且不论每个季节本身的调配给我们创造了各自特色、有着鲜明个性的春夏冬三季,在整体调和方面则尤为出色。秋就是一个兼容并蓄、具体而微的小四季。
秋有绚烂的色彩。红艳胜火的枫叶、鹅黄淡雅的菊花、蔚蓝清澈的天空……使人迷醉在如诗如画的春意中。秋有夏日的热情而剔除了骄阳的狂躁,山林间的水更温和了,谦谦如君子;绿树也终于有歇息的时间来梳理一年的所得,播撒来年新的希望。秋风虽没有春风那样和煦却也不似冬风那样凛冽,它吹走了浮尘,收拢了枯枝烂叶,留下一个天朗气清。
漫步河岸,如镜清澈的河水,水底幽幽拂动的丝绦,沙洲上的小竹林甚至是几株仅剩干枝的柳树,河岸的民居和它的倒影,幻化成诗人笔下的梦里水乡柔柔地浮起在心间。
秋天的天空是清亮的,没有一丝杂质,妻曾偶然间发现什么似的惊呼:“这天空真像鄱阳湖湖面啊!”我抬头细望,真的,天色蓝巍巍的,且那样的平静真如一湖清水,波澜不惊,清澈的仿佛可以看到底,可真的想去看个究竟时,却总也穿透不了这层蓝。“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不由得佩服诗人的眼光了。偶然间有一只飞鸟掠过,只在这汪蓝中漂起些许涟漪,还未等到扩散,就已又被这深邃的蓝色给包纳了。
傍晚时分的田野,这时的太阳不再那么骄傲、气焰逼人,而柔和地揭开了面纱,可以让人仔细欣赏甚至产生把玩一下的冲动。旷野中一株光秃秃的树,线条分明,骨络清晰,犹如人之壮年,干练明快,彰显着一种异样的生命活力。
倘佯其间,我总感觉到一种由衷的熟悉。“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这儿时听到的歌阴差阳错的涵盖了我对秋天的所有记忆。那婉转明亮的旋律、欢快动人的女声独唱让尚无具体幸福概念的我产生了莫名的憧憬。秋天的田野是富有的。它又是艳丽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没有历经生活的人是无法体会到那份春花所无以比拟的成熟的。它的美是内敛的 ,引起的触动也只是有缘者的会心一笑。“无可奈何花落去”,春花固然更加繁华、臃荣,然太过脆弱,美得总让人担忧,也许一场小小的风雨就能让它飘零于地。而经受过霜风洗礼的秋花秋叶,甚至于秋果却能坚韧的美着,用一份份热烈而不眩目的色彩使这本应萧瑟的秋依然扣人心弦。
深邃、平静、内敛、从容是秋的性格。志得意满者无法承受它的冷、淡而不屑于去探访;意兴阑珊者又会太出于心境而把视线仅投向那些“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而忽略了“小桥流水人家”本身拥有的悠然。
也许秋是平和者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