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辨证当重问诊 王成荣
辨证通常讲究四诊合参,特殊情况则应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这是中医学早有论述而中医界普遍认同的诊病识症操作规则。但由于舌诊和脉诊的量化指标较少,致使客观体征之舌诊与脉诊,尤其是脉诊明显含有主观色彩而影响其临床指导价值。更何况妇科病不似内科疾患易于出现对辨证有重要依据或参考的异常脉象,即便异常也特异性不强。
尽管有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之“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素问·三部九候论》之“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等断生死的脉象,但在今天看来,虽尚有作为研究参考的意义,却已失去其实用价值。至于《素问·平人气象论》之“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阴阳别论》之“阴博阳别谓之有子”,对诊断妊娠来说,也难以为据。以后世将滑脉作为断妊娠的脉象论,滑脉的临床意义归纳有四:病进,气血旺盛,主痰,主孕。以此推论,停经见脉滑为孕的几率约占30%。所以不能认为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好的特异性。
对于脉诊的价值,先贤也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慨叹。在科技落后的时代,脉诊十分重要,因为没有其他方法可借鉴。但在已有许多精准检测方法可借鉴的当今,其临床应用价值似日显淡弱。因此,就妇科疾病而论,主张更多时候可舍脉从症,注重规范问诊,尤其在某些疾病早期尚无明显异常体征时。不仅因为症状、病史等重要的临床资料必须通过问诊获得,更重要的是对于月经、孕产、房室和避孕以及情感、婚姻、生活经历等与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非常私密的个人资料的获取,问诊甚至可能是唯一途径。
(王辉[插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