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视界】雄鹰谈天地人---经典导读系列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是无数经典中记载的人类理想状态的知识渊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从认识天地自然,了解天地自然,运用天地自然的载体。可是很多人在学习传统文化和研究学术的时候,仍然对古天文忌讳莫深,甚至有更多的错误解读,究其原因,也许是隔行如隔山,生命短暂。
一、天是什么样的
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盖天说。把天形容成伞盖,这是以北中天也就是三垣二十八星宿的紫薇垣为标准定位天的概念。
二是浑天说。把天形容成一个转动的球体,包裹着地球在转,比较典型的就是张衡的浑天地球仪的发明。
第三种有必要说一说,很多书中提到老子《道德经》讲的天道是宣夜说,我不敢苟同,也许是从气的角度定义的?笔者认为这样定义缺乏依据,可是仍然许多古籍中也有许多人坚持这一说法,那么这里只是记载这一情况,暂且叫有这样一种气行天地间的天的这一种叫法。
第四种就是典型的也是我们许多传统经典中记述的天地模型,那就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倾地斜的模型。按照现代天文测量,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北极和太阳黄道北极的区别,而我们古人却没有用现代坐标系形容,用了天倾地斜四个字。为啥我说古人说道德经里的天只是叫法而已,就是因为老子在文中已经明确说明,有无相生,前后相随,高下相倾。道德经的天也是这种天。
二、地是什么样的
无论有哪几种天,归根结底都是一句话,天圆地方,很显然,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以天盖地,天有大地四隅,故而有天垂象,四隅成象;故而有地成形,形有四方。
三、天地的相关描述
周易:大明始终,六位时成,云行雨施,品物流行。黄帝内经: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五五制会。天有九数九宫,地有八方来风。很显然,天六地五,天九地八,是把天地引入术数体系进行描述。林林种种,许多术数不一而同的以建立天盘和地盘的模式演绎天地的自然变迁,其中的核心就是天地阴阳的观念。正如周易易传描述那样:日月在天曰阴阳;日月在地曰刚柔;日月在人曰仁义。物相杂,曰为文,刚柔相杂,曰天文;文明以止,曰人文。这也许是对天文和人文两个词最早的定义。而古人对地理的研究,叫勘舆,勘舆术,许多风水术数用天星,更多的是用古代勘舆术的地理术。在黄帝内经中建立的五运六气天地模型,其中主运、主气的定位,就是从地理之应天文而设定的顺序。
四、三垣二十八星宿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些妇孺皆知的天文常识,到现在,已经非常神秘,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都在努力的研究古典文化中记录的天文地理的有关描述,现代学者也乐于其中。可是人们对天体最详细的记载莫过于著名的《步天歌》,也就是对三垣二十八星宿的原始记载。
有关二十八星宿运转,佛家说天地是一幅轮回眼,讲求天地因果,六道轮回;道家说天地阴阳之道合而成太极,有生于无,有常生于无常;儒家强调人道要运用天地之中,天以六六为节,讲求中庸。历史上无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相对论还是绝对论,都没有离开人类对天地宇宙自然的研究和探索,多元融合的东方文明也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多种处世哲学,很显然,哲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哲学和所有的社会科学一样,同样源于自然。
五、以黄道为标知天命
天道地道人道,把人定位在天地间,地在下,人在中,天在上,这个不用多说,人之上下,顶天立地,谁都知道。本文以下论述就是天的上中下,也是重点。
熟悉三垣二十八星宿的读者可能都知道:紫薇垣位于北天之中;太微垣位于中天和南方七宿之间;天市垣位于中天和东方七宿之间。太微垣和天市垣众星随着二十八星宿,时隐时现。也许就是该二垣的星辰随四时时隐时现的周天循环,象眼睛一样一开一合;也许就是依据这两个天区的动作开合,把天地比喻成两扇门;也许就是这两个天区的星辰,描述了天地的高低模型。三个也许是,但有一个必然是,那就是以太阳为周期的日南至和日北至。以北半球,太阳运动到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运动到赤道是春分和秋分,运动到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我们暂且把太阳黄道称呼为道。
以太阳黄道为标准,日北至,日行高道;日南至,日行低道。如果加上月亮和太阳的关系,则日在高道,月行日下;日在低道,月行日上。
以黄道为标准,日北至,时为夏至,日影最短一尺五寸;日南至,时为冬至,日影最长一丈三尺。
以黄道为标准,日北至,日宿于南方七宿的星宿和张宿;日南至,日宿于北方七宿危宿和室宿。
以黄道为标准,时夏至,太薇隐;时秋分,天市隐;时冬至,太微现;时春分,天市现。时秋分和冬至之间,太微和天市均不见。
以黄道为标准,时夏至,南方七宿有张庙,日宿天的最高处庙堂,登堂入室进入天宫在于此,天最高而不可摸;时冬至,北方七宿有营室,日宿天的最低处有明堂,登堂入室进入地宫居室在于此,天最低而可测。是以黄帝坐明堂,以天最低处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隐隐得出一个结论:紫薇中宫可以称呼为西游记中的天宫;太微和天市可以称呼为西游记中的天庭;而太阳黄道就像陆地上的西行大路;而银河水中央就像取经路上的水道,道南道北有渡口。民间关于四大名著,有这样的描述很多人不明白: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究竟是为啥,因为年过四十为不惑,年过五十天过午,应知天命,所以五十知天命。
六、何谓天地人
黄帝坐明堂,临观八极,始正天纲,以建五常。天左旋地右迁的天地模型建立是人正立面北望天,正立面南而移光定位确定大地之南。天北和地南重合。无论是面南亥是面北,均是正立。正立而待之,人之上是天,人之下是地,人立天地间;所谓面南面北,皆是左右不同而已,面南则左东右西,面北则左西右东。这是我们常规的天地人之位,也是黄帝内经中三部九候中最直接的依据。
从人和地,人立地上的角度,人之上下就是天地的位置。可是在天上,我们仰观天文,查看天象的时候却不是这样。天垂象,在天的角度看正和人立地面南面北的差别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在地是左右颠倒,在天是上下颠倒,以人的视角而言:人之下,是天之上;人之上,是天之下。天的上下正好与人的上下相反。
可是,天之中在哪里呢?北望仰观是天之中,也即紫薇中宫。所以观天的视角就是:圣人面北观天之中;圣人南望观天之上下,而天之上下正好与人的上下相反,所以天地人在天上的划分就与传统的天地人顺序不一样:人之下为天之上;人之中为天之上;人之上为天之中。以人观之自下而上的顺序是:地天中。中天的位置最高,高于人之上。
我们在经典中阅读的天地人是天区划分二十八星宿天道的天区,以人视之为上中下三道对应人之上下。而天的上中下,不用中宫,是以天用上下对应天地人三道。若用天道之中拟人,则为天道广义的全息时间概念,以人视之,自下而上的顺序为:地天人。而地天人的顺序在许多术数体系中有广泛应用,本文不再多言。
关注雄鹰视界,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天地,关注自然,通晓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