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最靓丽的风景线——拜年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时间跨度很长,一般从腊月初八或者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算起,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都叫做春节。因为时间比较长,所以春节期间的习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拜年,则是春节最重要的民间习俗之一,是春节期间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温馨的人情味道。如果缺少了拜年这样一个环节,那么这个春节,就有点变得不像春节了。
在小时候,老家春节习俗印象最深的一个,就是拜年。那时候村里的拜年,跟现在稍微有点区别,亲人之间拜年,一定是要磕头的。而乡邻之间,见面后只需要拱手行礼,互相恭贺新年就可以了。
记得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大概四五点钟,天还很黑,父母就要赶紧起床了,因为要等着迎接小辈们来拜年,如果都有人来拜年了,大家还没起床,那就很尴尬了。因为父母年龄比较大,在家族中的辈分也不算小,所以需要拜年的对象并不是很多,但来给他们拜年的人却很多。一般的时候,都是先等着小辈们给他们拜完年,再去给他们为数不多的长辈拜年。
辈分越小,年龄越小,往往需要拜的年就多,一个村子转下来,有时候磕得膝盖都疼。当然,只是已经结过婚的才需要磕头拜年,小孩子不用。老家虽然是磕头拜年,但也不是太讲究,双膝着地也好,单膝着地也可以,只要磕头就行,如果不磕头,膝盖不着地,那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别人就可能会有想法。
接受拜年的长辈家里,一般都会准备上果盘,有糖有瓜子,还有香烟,只要有人来拜年,都会非常热情地给大人和孩子们递东西,让大家坐下来好好聊聊,还会说:“不用磕头了,见了面就好!”但这话不能当真,你要真不磕了,那就显得不好了。
一般拜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成群结队地一起去,像我们家族人就比较多,年轻人三四十口子,不管去谁家拜年,都是跪倒一大片,屋里待不下,就都在院子里拜。由于人多,有时候屋里面的都磕头起来了,外面的还跪下呢,有的人就索性不磕头了。如果这拜年拜了一圈,裤子膝盖那还很干净,一点土都没沾,就说明这个人在后面耍滑头,没有磕头。
有时候过年赶上下雪,那就比较惨了,但也没有办法,路再难走,地面上再脏,还是要拜,当然,一般主人都会把自家院子尽量弄干净的。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如果家人有人去世的话,当年就不用去别人家拜年了,也是怕别人觉得晦气,但是,别人来拜年还是可以的。
像我们父母这样处于中间辈分的人,一边要等着接待晚辈来家拜年,一边又要去给长辈拜年,早晨时间就又短,所以就感觉有一点紧张。后来拜年就分成两个时间,大年三十下午,是小辈给我们父母这样的长辈拜年,大年初一则是我父母给比他们更大的长辈拜年。
后来拜年越来越简单,初一早上就不拜年了,本村的在三十下午就都拜完了,毕竟下午时间宽松一些。到大年初一的时候,就都是去外村里拜年了。
拜年的习俗,我们那里一直延续到初六。初一本村拜完之后,初二是外甥给舅舅拜年,初三是侄子给姑姑、姨姨拜年,初四和初六都是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因为很多人都是双重身份,既是女婿,又是老丈人,这两天就方便岔开时间了。初五不拜年,因为初五俗称“穷五”,去别人家拜年不吉利,不但不拜年最后串门都要尽量避免。
拜年这个习俗,其实这就是促进亲人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拜年,很多亲戚之间,可能在大街上见了面,都互不认识,都不知道是一家人,这很常见,所以说拜年这个习俗,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