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混动,掉进去爬不出来的两大深坑
上海,
北京,
一直以来插电混动上绿牌,免购置税,但是不享受电动新能源车的补贴等待遇。
插电混动这个被很多朋友包括我本人看好的汽车动力形式在国内两大城市政策的引导下,未来的发展前景已经日趋黯淡。
宝马五系插混,真香
在中国的车主群体中,插混一直是处于一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大家对插混的普遍认知就是一辆车你天天拉着两套动力系统不累吗?这种杂交的技术就是过渡产品没有前途。
大部分人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脑子里肯定没有“杂交优势”这个词,但是我相信不管知不知道这个词都不影响你们看混血美女。
采用燃油发动机和电机混合驱动的插混(包括混动)是有技术杂交优势的,电机高效高扭输出搭配燃油发动机的高效工作区间,既能解决加速的效率问题也能解决长途续航问题,市区出行纯电行驶环保低成本,长途出行混动模式又没有充电的麻烦,这是一个鱼与熊掌可兼得的解决方案。
虽然付出了两套动力系统的代价,但是能够获得的好处也是纯粹电动车或者纯粹燃油车无法兼得的。
此外插电混动搭配的电池容量不大,充电要求相对较低,对于拥有独立车位可安装充电桩的家庭来说是一个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案。
但是,遗憾的是插电混动车型从一开始就掉在了坑里,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目前的局面。
第一坑:工信部油耗的计算方法
第一代比亚迪秦插电混动刚刚上市的时候,工信部油耗百公里1.6升,那个时候所有的人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你猜是什么感觉?
那时候比亚迪,包括其他自主品牌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牛,可想而知,90%以上的人看到这个数字的反应是
真的? 假的?
那个时期的充电条件当然也比今天差的远,不少人冲着百公里1.6的油耗去买车,回家实际跑了跑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车上市就是以低油耗为卖点,结果却在这个卖点上被狠狠的打脸,这一下子插电混动的印象分就被打入了深坑。
为什么会有1.6到6.9这么大的差异?其实很简单,工信部油耗的算法决定了,先把电跑完,再用混动模式跑百公里剩下的部分,反推一下的话如果100公里完全用混动模式跑百公里油耗是6.4升左右,和上面的车主众测结果差的并不多。
平心而论,
以这一代比亚迪秦的整备质量和动力表现来看,就算是百公里6.9升的油耗也是相当出色的,同期也只有丰田凯美瑞混动能比,比所有其他的合资燃油车都更省油。
已经算是很出色的成绩为什么却得到了负面评价呢?这里就存在了期望值的差异问题。
咱们先举个别的例子,假设你的孩子数学考了80分,你是高兴呢还是发愁呢?
答案是不确定,
如果您的孩子平时成绩不太好,平时就是刚及格的水平,那考80一定是很高兴的。
但如果孩子平时成绩很好,都是90分以上的水平,这次考了80可能就有点忧郁了!
之所以有不同的反应就是因为开始的预设期望值不同,比亚迪秦的工信部油耗数据一开始就把所有人的期望值抬的太高,实际结果又和期望值差距这么大,自然留下了一个很差的第一印象。
糟糕的第一印象,随后就衍生出了插电混动就是中间过渡技术没有什么前途这种负面观点,在这种印象之下,插电混动只能吃政策红利,靠挂绿牌免购置税等在上海广东等一些能够享受新能源车政策的地方打一打市场。
假设能够换一种情形,上市之初的宣传不是1.6,而是6.4升,强调比其他合资燃油车都省油,那第一代秦的待遇很有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
有了正面印象的加成,带着比合资车都省油的光环,秦就能在容易装充电桩的城市得到更多的认可。有家桩的情况下秦就是条龙,正面印象不断强化,就不是现在这种靠吃政策红利来求生存的状态,当然这只能是一种假设了。
这个坑从上市之初就掉进去,第一印象实在是太难挽回了,工信部油耗的计算公式确实也有些复杂,没谁能一眼就看明白的。
随着很多人实际体验的口口相传,貌似插混车型不充电混动着开也还行啊,好不容易爬到第一个坑的坑沿看到曙光了,
第二个坑来了!
第二坑:馈电油耗
记不清楚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的,最初就是一些媒体做油耗测试,媒体做总是想专业一点,结果就搞出来一个馈电测试的项目,先把电池里的电跑光,然后再来看看你的油耗表现如何。
结论当然是很不利的,一边多拉着数百公斤完全没电出不了力的电池,一边还得给电池充电,这跑高速8个油,9个油,比燃油车费油多了!电池没电,得不到电机的帮助,动力表现也弱鸡的不行!
有电是条龙,
没电是条虫,
又耗油又没动力,
这个馈电油耗测试再一次把插电混动打入了深坑。
行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一个极限测试,实际用车过程中是完全可以规避的,就是说虽然存在出现这种工况的可能性,但是这个工况的测试结果是不应该作为正常评估使用的。
这就像王者组队PK一样,双方比的是综合实力,
没有人会说,
你们如果没有回血的队员那就是菜!
你们在没有回血情况下的实力才是真正的实力!
插电混动的馈电油耗测试就等于是要求对方先把能回血的队员送上来,先把他干掉,再干掉其他的队员,然后说你们队太菜了。
对插混了解比较多的才能知道这些。对于普通小白车主,大家对于馈电油耗的认知很可能是:
开着比亚迪秦跑高速的话,会先把电跑完,然后就进入馈电模式,开始的几十公里之后剩下的距离就全是高油耗状态了,这就算是能随时加油续航跑得远也受不了哈!
如果是这样的认知,自然也就有那些需要绿牌的才能接受这种吧,反正我不会考虑的。
真正的情况是,
插电混动车型在纯电模式跑到剩余电量20%左右的时候应该强制进入混动模式,不给车主进入电池完全用光的馈电模式的机会。
在20%剩余电量支持下,足够保证混动模式以很经济的油耗跑高速巡航,油箱里的油跑完了电也不会耗光。
也许有朋友会质疑,这可能吗?
没什么不可能,丰田混动大家都知道,它的动力电池容量只有1.3kWh,插混一般电池都是十几kWh,20%的剩余电量也有3kWh左右,就算混动技术水平不如丰田,也足以支撑。
所以,插电混动的馈电油耗本质上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极限测试结果,可是在现实中,却有很多的媒体和车主把馈电油耗当成了必须参考的参数。
人家本来俩人搭配起来干活才最显优势,这馈电测试却必须把俩人分开,干翻一个再干另一个,这简直就是理直气壮的欺负人嘛。
这个深坑直到今天还没有爬出来,比亚迪秦最新发布的DMI在油耗测试方面又是激起一堆口水,各路人马不管懂的不懂的,纷纷冲上去抓热点,
说他好你就是车托,
说他不好你就是车黑,
反正不是比亚迪水军就是竞品的水军,
没法看了。
特撰此文,以正视听。
感慨一下,
眼下看政策的走向,插混的政策红利快走到头了,两大深坑却还一直绊着插混走市场化道路的马腿。
但是插电混动的鱼与熊掌兼得模式是不容忽视的,实现碳中和能把车主的综合实际油耗从百公里9升降到6升不也是巨大的进步吗(插混和混动)?
长途是纯电动车绕不过去的坎,大容量电池的安全性也是一柄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辆长续航纯电动车的电池足够装备五辆插混车型,这也能极大缓解对电池原材料及其产能的需求,在充电桩完善的情况下这些车同样可以无污染市区出行,插电混动理应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