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油耗指标背后的真正含义......

之前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车评人》收到很多留言,其中一位老朋友的留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用车养车的费用很多,油耗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第三名开外“。且不管这个结论本身是否正确,我们看到的是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多年保持低位以及国内收入普遍提高的大背景下,国内车主对油耗的在意程度明显下降了。

很典型的心态是现在这个油价我一个月1000块油钱怎么也够了,油耗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就算是百公里高个2升,一年跑两万公里也不过才200升汽油,一千来块钱的事儿不算啥。大家买车或者换车的时候,油耗的参考地位也开始逐渐下降,让位于品牌,价格,配置,空间,外观等其他因素。

如果只是从油钱的角度看,油耗的重要性确实也就是这样了,但是通过对小熊油耗车型油耗数据的分析挖掘,我们发现油耗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正如下面的冰山,油钱只是水面以上大家都看得到的部分,从油耗表征能够反应出来的水面以下的部分,可能是很多朋友想不到的。

先看一个例子,老三样之一的捷达,

从2005年到2017年,捷达的1.6升发动机从EA113升级到EA211,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01

EA113

最大输出92马力

02

改版EA113

最大输出95马力

03

EA211

最大输出110马力

三个阶段,最大输出功率有了明显提升,油耗方面以5挡手动挡车型为例,以下是小熊油耗的车主统计平均油耗

三个阶段的统计车主数量均超过1200,平均油耗分布是8.36,7.80和6.77升/百公里,动力提升油耗下降,其中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发动机技术的提升。

如果再考虑变速箱技术的影响,变化更加明显,同样以捷达为例,早期的EA113搭配四档自动挡变速箱的车型平均油耗是10.6升,EA211搭配新型六挡自动变速箱的车型平均油耗是7.78升,下降幅度比手动挡车型还要高8%。

从汽车发明以来,发动机的基本技术早已经完全成熟,但是各国各汽车厂商仍在不断地进行发动机的新技术研发。不管是燃烧技术也好,增压技术也好,循环技术也好,各种新技术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而发动机工作效率高低最终反应到车主能够理解的地方,最直观的参数就是油耗。变速箱技术同样也是这样一个趋势,可以这样说,油耗反应一款车的情况,养车的汽油花销只是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水面以下的部分才是更重要的,油耗水平反应了一款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匹配和调教能力,油耗高低是一款车核心部件技术能力的具体体现。

看到这个结论可能会有很多朋友嗤之以鼻,就以捷达做个例子就能下结论了?太草率了吧?

借鉴我们之前另外一篇文章<<动力好油耗低,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方法>>, 我们对自2004年以来的近万款车型的动力车重比和油耗车重比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首先看一下动力车重比的变化情况

动力车重比系数在2011年之前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从2011年开始不断上升,其主要驱动力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引入。从发展趋势看,动力车重比逐渐增加,说明单位车重匹配的最低输出功率有逐渐变大的趋势,但是最终会稳定在什么水平还需要进一步观望。

从2004年到2016年,油耗车重比系数变化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不断进步最明显的见证和体现。

无论是特定数据还是大量车型的统计数据,都证明了油耗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指标。

所以,一款车或者一个品牌的油耗水平,也反应了这款车或者这个品牌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水平。稍后,我们会用对各品牌和年代款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以飨大家。

数据来自车主,自当以更精彩的内容回报诸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