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一个人,无需翻脸,无需针对,只要……
作者 / 韩九叔 图 / 网络
本文系国学文刊原创,转载请注明
《红楼梦》有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际社会,离不开看人、识人、知人、懂人。
与人交往,有些乍见之欢,成了久处之厌;也有萍水相逢,成为一生挚友。
人这一生,总有惊喜,也总有惊吓。
喜欢一个人,无需亲密无间,讨厌一个人,也用不着翻脸。
做好自己,便是对此生最大的成全。
生气,是一种自我消耗
讨厌一个人,除了让自己的情绪波动外,毫无积极意义。
生气,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自我消耗。
不仅没能“报仇”,还让自己替别人的过错买单。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常常“内耗”的人。
她有颜值有才华,却常常生气,导致肝郁气滞血瘀,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林黛玉常常把心思细腻用在过度解读他人的行为上,生闷气、赌气,和自己过不去。
她每逢不开心,必掉眼泪,但让她难过的人,哪里解读得懂她的百感交集。
生气,是制造“精神垃圾”的过程。
垃圾过剩,没有及时清理,于人而言是一种极大的危害。
很多时候,那些令我们无比愤怒的瞬间,过后想来,也不过小事一桩。
人,经历多了,过去让我们痛苦的事情,也能让我们微笑自述。
生活本是散乱一地的积木,用心去拼即可,何必抱怨、置气,对一场体验过分认真。
很欣赏丰子恺先生的一段话:
如果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如果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如果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人生战场,你我皆勇士,减少情绪内耗,也算给自己加油。
看破不说破,看穿不揭穿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府上招纳了很多文人名士。
里面有人给他写了一篇《不动心说》,里面全是自夸:夸品行高尚,夸自己对身外之物没有动心,自己达到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
曾国藩的幕僚读后,觉得作者过于虚伪,便在旁边写道:“既然你对一切都不动心,为何会想见中堂大人。”
曾国藩得知此事后,和幕僚说道:“此人言行不一,我自然知道,但你直接揭穿,只会惹祸上身。”
曾国藩的一席话,揭穿了人与人交往的大忌——看破说破,看穿揭穿。
言外之意,一旦说开,就会变得没意思。
不仅会让别人难堪,也会让自己和低情商划上等号,甚至埋下祸根。
古人云:“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不需要通过张扬来体现自身价值。
凡事过于较真的人,终将身心俱疲,一败涂地。
蔡康永说:“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就叫社交。”
无忌之言,止在童年。
看破不说破,是崇高智慧;看穿不揭穿,是不凡气度。
放过别人,成全自己
尘世如烟,看清不如看轻;
世事如云,看透不如看淡。
读过一句话,感触颇深:
“中年人的平和,一半是懂得,一半是放过。”
何必为了得到别人的一句“对不起”,牺牲时间、精力等成本,然后勉为其难地回一句“没关系”。
“放过”、“算了”,不意味着宽恕、失去底线,更多的是一种从容。
生活中,与我们争锋相对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内心深处另一个狭隘的自己。
与其盯着别人的错误停滞不前,不如激发自身潜能,甩开别人一大截。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放过是一种胸怀,放下是一种境界。
眼中钉也好,肉中刺也罢,让它成为激励自己进步的良鞭,从而让自己迈向更高的台阶。
《游七星岩》有云:“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心胸宽广、内心从容,自然察觉不到小人作怪。
当你更上一层楼时,此刻身旁的垃圾便可与美景融为一体,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