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过年,发现攀比风渐停,农村老人:以后就比孝敬父母

回家过年,村里的二叔正在“训”堂弟:“村头老李家孩子刚买了一辆新车,听说值十多万呢,你看你这孩子,在外混十多年了,平时能得不行,三十老几的人了,如今城里没房,家里没车,不知道啥时候你也能硬气一把,也给俺的老脸贴贴金。”

面对二叔的眼红病,堂弟也不甘示弱,他回怼道:“他再厉害还不是人家的孩子?你还不得靠我这个没本事的儿子养活,别啥都和别人比,很累的你知道吗?”


有位专家分析说,之所以农村攀比风盛行,这是因为农村是个熟人社会,不像城里,都是关着门过日子,即便门对门住着,邻里之间也仅限于点头之交,而在农村,哪怕你炖了一锅红烧肉,左邻右舍都能馋得不行,关系要好的,可能直接端着碗就来了。

同在一个村子生活,越是怕人看不起,就越形成攀比,今天你建了二层小楼,明儿我就得建一栋三层的,今天你买了一辆国产车,明个我就得买一辆中外合资的,仿佛不及时跟进,就证明自己挣钱比别人少一样,这是证明能力的时候,必须及时跟进,一刻也不能耽搁。

所以,在没有规划的乡村,见到参差不齐的房屋以及各式款式不同的轿车,倒也都能理解了。

攀比虽然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但也有积极的一面,首先可以促进人的上进心,楼房建了,车也买了,兜里空了,甚至负债累累,咋办?拼命挣钱呗,可以说攀比是人们挣钱的主要动力之一。

二是攀比可以激活市场经济,无论是建房还是买车,都对当前的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专家的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这种现象在农村确实比较普遍,特别是春节放假,那些分散在四面八方的年轻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从面貌上看,一个比一个精神,逢人便递上一根华子,不说上一些硬气的话,貌似就不足以证明自己在外混得有多牛。

比如,当地农村有个传统,春节期间,大家都会邀请左邻右舍或者要好的朋友来家里坐坐,趁着过年准备的有好酒好菜,从而借机沟通一下彼此之间的情谊,特别是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很多邻居及发小一年只能见到一次,大家对春节聚会仿佛更加重视了。

然而,这种形式在如今年轻群体里就变味了,说变味儿其实并不准确,应该说是升级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之间春节聚会再也不在家里举行了,大家都是去城里找去一些比较高端的饭店,吃好菜喝好酒,吃饱喝足还要去夜总会去折腾半宿,一场聚会下来,至少消费掉五六千元。

今天你请,明天我邀,不管有钱没钱,在这事儿上谁也不愿意退缩,逃避就证明你兜里没钱、不入群、就会被别人笑话,所以,在吃喝玩乐上,一个比一个大方……

为此,有人不愿意回家过年,有人深深感到回家过年的负担,每个人都不想花钱,可每个人都不想先行捅破窗户纸。

堂弟表示,去年春节,由于发生疫情,虽然是件坏事情,但也刹住了年轻人之间的吃喝风,今年貌似还不让聚会,这样又可以省去一笔不菲的费用。

当然,不排除年轻人之间没有混得好的,但大多数都是工薪阶层,春节期间相互攀比,属于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通常都是在外潇洒,回家挨骂,俩月工资,瞬间花完,相互攀比,不知图啥!

也许是受疫情影响,也许是大家都想明白了,今年回家过春节,这种现象至今还没发生,更有看不惯年轻人攀比的村里老年人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别净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没钱借钱也要攀比,自己没那实力,还非得充有钱人,穿一身名牌,兜里装的都是借条,人五人六地开着小轿车,平时加油都得借钱,平时躲在家里抽10元一包的香烟,见人就得掏华子,这样的人,装啥子有钱人嘛!

关键还装不像,在这个世界上,貌似只有他认为大家都以为他是有钱人,实际上就他不知道别人都知道他这是在装大尾巴狼。

既然如此,再继续攀比下去还有意思吗?有那点钱多孝敬一下父母不好吗?对了,以后的年轻人,若要继续攀比,就比比谁更孝顺,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嘛!”

专家的话和老人的话,说得都有道理,问题是,攀比风真的会就此消停下来吗?看似逐渐停止的攀比风,会不会随着疫情的退去,又重新熊熊燃烧起来呢?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