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水诗《汉江临泛》今韵
古山水诗《汉江临泛》今韵
一君木子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评析
这是一首古山水诗词。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注释
汉江临泛: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即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汎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楚塞:即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
三湘: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一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文中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即水边。
动:震动之意。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文中借指襄阳地方官。一说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韵译
楚国边塞将三湘之水连接,
茫茫九派荆门山下相汇通。
江水滚滚似奔流在天地外,
青山延绵时隐现在水雾中。
城郭像飘在波涛汹涌江上,
大浪翻滚好似摇晃在远空。
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
愿留此地长醉不归做山翁。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径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