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邕墓志》为什么能成为魏碑代表作,入选中国“十大楷书”?!

《崔敬邕墓志》为什么能成为魏碑代表作,入选中国“十大楷书”?!

发布时间:2017-12-2808:36文化达人,优质创作者

总第978期;欢迎关注。

今天我们准备为大家介绍《法书至尊·十大楷书》中的《崔敬邕墓志》。作为《十大楷书》系列丛帖中北碑书法的代表,这本墓志是如何从众多经典魏碑作品中脱颖而出的?

先来看看历代书评中对这本帖的记载:

清潘宁跋记云:“善鉴者评为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两碑之上。”

清杨宾《大瓢偶笔》云:“南北朝书虽多生强,而古意犹存,若《张猛龙》《崔敬邕》碑,则精拔粹美, 妙不可言矣。”

清何焯《义门先生集》评说:“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未可概以北体少之也。六朝长处在落落自得,不为法度拘局。欧、虞既出,始有一定之绳尺,而古韵微矣。宋人欲矫之,然所师承者皆不越唐代,恣睢自便,亦岂復能近古乎?山谷稍黠跳而学《瘗鹤铭》,故能倔强一时。”

清吴世芬评曰:“魏晋人书,法帖率传摹失真,赖碑志犹存,可想见古人笔法,然如此刻之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者,见亦罕矣。”道出了此志的价值。

原碑遗失,拓本误裁?

自康有为大力宣扬“魏体”“魏碑”概念后,北魏书法才被人们广泛重视。以《崔敬邕墓志》为代表的北魏墓志楷书则是“魏体” 之典型书风。《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又名《崔贞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十一月刻。清康熙十八年(1679)于直隶安平县(今河北衡水)出土,康熙三十年冬,县令陈宗石砌入县学乡祠壁间,未几即佚。

此志拓本极稀,旧说此志出土后仅拓数本,随即掩藏,故原拓极不易得。民国方若撰《校碑随笔》时仅见五本(后合为四本)。

一为华阳卓氏半册本(存后半),曾经王懿荣、刘鹗、端方递藏。

二为扬州成氏本,曾经刘鹗、王瓘递藏。

三为合肥刘健之淡墨本半册 (存前半),曾经江标、刘健之、端方递藏,至端方得华阳卓氏半册本,乃将两本合而为一,今藏上海图书馆。

馆藏号:19A358

四为苏州某氏本,曾经 莫枚、刘健之、罗振玉递藏。

五为武进费念慈藏本,曾经陈豫钟、李鸿裔递藏,后归费念慈,今藏上海朵云轩。

近年亦有新发现之本, 册后有清雍正十三年(1735)山阴潘宁题跋,今藏南京博物院。以上拓本均为剪本,故志文行款不清。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中所录整纸图版乃是据剪裱本改装而成,此改装本为二十九行,行二十九字,约近原石之貌。

此志志主崔敬邕见载于《魏书》 《北史》之《崔挺传》后,志文与史籍所载略有出入,可补史之缺误。又据王士祯记载,此志原石祖、父名位列于标题之前,承此説者有武亿《授堂金石文字续跋》、黄本骥《古志石华》、李宗莲《怀岷精舍金石跋尾》等。但赵万里编《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对此仍存疑,故其改装本仍将标题置前。

墓志原石首行文曰"祖秀才讳殊字敬异,夫人从事中郎赵国李烋女。父双护中书侍郎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安平敬侯,夫人中书赵国李诜女,"此类将祖 、父衔名列于墓志标题前的撰文样式在金石例极稀见。后世装裱拓本者多将墓志标题"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大中大夫临青男崔公墓志铭"字样剪裁挪移到祖、父衔名前。

此志书风属“洛阳体”,志石虽出土于河北,但在北魏后期,传习“洛阳体”楷法已蔚然成风,各地碑志、造像记上的楷书都与北魏宗室元氏志“斜划紧结”的楷法同调,这种体式也是北魏洛阳时期铭石书的主流形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