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历史:看似“年轻”的河南郑州市,原来历史底蕴这么深厚

近几日,河南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73站(占比约38%)累积降水量超过500毫米,最大新密白寨875毫米,郑州市的郑州、登封、新密、荥阳、巩义五站日降水量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20日16-17时郑州本站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20日,在郑州,行人涉水通过积水路段。

由于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郑州市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及贾鲁河等多处工程出现险情,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郑州市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关于郑州,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年轻,发展速度很快,之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郑县”,仅仅70多年时间便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其实,这只是经济发展大潮下,郑州呈现给我们的一面。如果抛开经济发展不谈,郑州的历史底蕴同样不遑多让。

远古时代的郑州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远古时代,郑州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荥阳织机洞,被誉为“河南第一洞”,说明至少距今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随后,还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5000年的黄帝史诗,见证了远古先民在郑州地区的生活劳作,以及不断进步。

尤其是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建都于有熊(今新郑境内)。据传,黄帝定都有熊后,制定历法,创造文字,创立度量衡,育蚕制丝,修造宫室屋宇,发展农业生产。

包括郑州地区在内的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

夏商周时期的郑州

夏商周时期,郑州迎来高光时刻。

中国第一座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商都”之名的由来,都在这个时期产生。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郑州地区为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大禹在伊河、黄河一带治水有功,被拥戴为最高君长,定都阳城(今登封告城镇),阳城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古城址之一。

▲郑州是中国都城建制创始的地方

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郑州建都,为开国之都——亳都,今天郑州中心城区保留着7千米长的商代城墙遗址,即为“商都”“商城”得名来源。
据考古显示,郑州曾为商代九代君王的都城。

西周灭商之后,周武王将其弟叔鲜封于管(今郑州管城区),建立管国。这就是今天管城一名的来源。

除管国外,周初在郑州地区封有郐(今新密东北)、东虢(今荥阳北)、祭(今郑州东北)、密(今新密)、阙巩(今巩义)等封国,可见,郑州地区在夏至西周时期,一直处于王畿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州

春秋战国时期,新郑成为郑州的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纷乱,群雄争霸,新郑在“乱世”之际,作为一个重要都邑而兴起,开始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

春秋初年,郑国东迁于虢、郐之间,之后灭二国,在此地盘上重建郑国。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建都郑(今郑韩故城遗址),主要版图位于今郑州一带。

春秋初期的郑国,地位显赫,国势强盛。尤其是在传奇人物郑庄公时期,灭许国、败宋国,还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

▲春秋时期地图,郑州属于郑国

郑国的名人,有名相子产,因治国有方,使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列子淡泊名利,创造了《列子》这一恢宏史诗。

另外,像黄泉迎母、烛之武退秦师等历史典故,均与郑国有关。

1923年,在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了一件稀世珍宝——莲鹤方壶,考古专家认为可能是郑国国君子婴(郑庄公之子)所配礼器。莲鹤方壶一对两件,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均为镇馆之宝。

“郑公大墓”出土有数百件珍贵文物。1927年,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筹委会,这批文物成了河南省博物馆的首批“镇馆之宝”,开启了河南文物事业之路。

有人这样说,“先有郑公大墓,后有河南博物馆”。

▲莲鹤方壶

郑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作为《诗经》国风中的重要篇章,《郑风》为郑地民间民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出自《郑风》。

▲诗经·郑风·子衿

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新郑又成为韩国国都。

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著名人物韩非,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水利家郑国在秦建郑国渠,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直到公元前230年,韩灭于秦,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区别西周时陕西的郑国,故将春秋战国时郑、韩都城称为新郑。这是新郑一名最早的由来,此后也多沿用此名。

▲郑韩故城遗址

秦至魏晋时期的郑州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在今郑州地区置有:荥阳、巩、京等县,属三川郡。新郑、苑陵、阳城等县属颍川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建制县。

▲秦代郡县图,郑州分属三川郡、颍川郡

秦汉时期的郑州,以荥阳为中心。

当时的荥阳,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美誉。

荥阳,因位于古荥水之北而得名。战国中期,魏国为富国强民,开凿鸿沟(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自荥阳引黄河水向东南流,与济、汝、淮、泗水汇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水运河网。

▲鸿沟

由于水运交通方便,荥阳逐渐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秦灭韩后,在荥阳附近建敖仓(粮仓)、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军事重镇。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就把荥阳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秦末楚汉争霸时期,楚汉双方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公元前202年秋,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即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故事的由来,还成了象棋里的楚河汉界。

(注:“楚河汉界”一词使用了古汉语中互文的手法,即“楚汉河界”,此河界即指鸿沟。)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大封功臣,封单父圣为中牟侯(这是中牟地名第一次出现)。

西汉时期,郑州冶铁业非常发达,是国内重要的冶铁基地,尤以荥阳出名。后来发掘的古荥冶铁遗址,是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冶铁遗址。

西汉人口增长较快,据推算,今郑州市辖区人口约有90多万人。

东汉末年分三国,战乱中曹操逐渐占据中原,郑州地区属于曹魏的地盘。著名的官渡之战,就发生在中牟县东北。

▲三国时期,郑州属于曹魏管辖

魏晋时期郑州名人有:“古代第一美男”潘安,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荥阳城也由盛转衰。此后,郑州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统治。

484年,在嵩山建嵩阳寺。1035年,赐名嵩阳书院,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相继在此讲学,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496年,北魏孝文帝在少室山五乳峰下建少林寺。

隋唐时期的郑州

隋朝建立,结束中国的分裂局面。583年,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改荥州为郑州,自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

596年,管城从中牟划出单独为县,郑州改称管州,州治移至管城,下辖管城、荥阳、新郑等12县。606年,管州又复名郑州。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郑州受益很大。管城位于通济渠东西段之交,成为民间物资交流的中心地。通济渠通航后,隋炀帝在巩县东南建粮仓洛口仓,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

▲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唐代时,郑州的交通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当时,郑州是从唐都长安通往东南、山东等地的必经之地。著名的管城驿是洛阳至汴州间的唯一大驿站,来往驿马车辆熙熙攘攘,繁华热闹。

唐代的郑州,人才辈出,涌现出许多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

诗圣杜甫生于巩义;白居易出生于新郑;李商隐生于荥阳。

▲杜甫故里

696年,武则天赴少室山行封禅礼,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改嵩阳县为登封县,登封一名由此而来。

宋代至清代时期的郑州

唐代“安史之乱”后,郑州地区战乱频繁,开始走下坡路。

北宋时,郑州属京畿路,后一度废郑州建制,改隶开封府。1105年,郑州“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

北宋皇帝除徽宗、钦宗外,都葬在巩县境内,即为今天的北宋皇陵遗址。

▲北宋皇陵

979年,宋辽战争爆发,宋太宗任命杨业(杨家将中杨令公)为郑州防御使,抗击辽兵。

1140年,岳飞率岳家军北伐金兵,双方在郑州城下展开激战,金军大败。岳家军一度收复郑州。

金、元时期,郑州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天文学的发展。

元初,由郭守敬主持,在全国设立27个天文观测站,设在登封的观星台是全国观测中心,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

▲登封观星台

明初,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撤管城县入郑州(管城县退出历史舞台)。

清承明制,郑州两次升为直隶州。1724年,直隶河南省,10年后改为普通州(仍辖荥阳、荥泽、汜水、河阴4县),归开封府辖;1903年,再次升为直隶州。

1913年,全国统一废州置县,郑州直隶州遂改称郑县。

古都郑州,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历史上的郑州,五代为都,八代为州。

夏、商、管、郑、韩建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

近代以来的郑州/是全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即“二七大罢工”),使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达到了顶点。

1923年2月7日,为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军阀吴佩孚等派出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郑州建造了二七纪念塔,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钱塘街上的二七纪念堂,是当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旧址。

▲二七纪念馆内

被火车改写的命运

都说郑州是“被火车拉来的城市”。这一命运的起点要从1897年说起。

1897年,清政府修建卢(沟桥)汉(口)铁路。1904年,郑州火车站建成,为卢汉铁路的业务站,时称郑县站。1906年全线通车后,郑州站被定为甲等车站。

1914年,陇海铁路开(封)洛(阳)线正式投入运营,郑州站成为陇海铁路的枢纽站,从此奠定了郑州火车站路网中心的基础。

至解放前的40多年时间内,由于战乱频繁,郑州火车站深受其害。这一时期,郑州火车站设施简陋,运输效率极低。

1949年,新中国成立,郑县站改称郑州站。郑州火车站成为原中国铁道部确定的国家八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1920年代郑州站的月台上,旅客们在上郑州—汉口的火车

新中国成立后,郑州火车站多次进行改扩建和维修。

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郑州时指示:要把郑州火车站建成远东最大、最完善的客运大站。

1953年,郑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动工,1956年投入使用,并先后分离出货运站、编组站和客运站。

▲1959的郑州火车站

1988年,郑州火车站再次进行改扩建工程。1999年12月,随着主站楼的投入使用,长达12年的改扩建工程落下帷幕。2012年,郑州火车站西站房正式投入使用,基本上就是今天郑州站的模样。

如今的郑州站,是全国铁路特等客运站,全国铁路最大的旅客中转站、行包中转站,被称为中国铁路客运的“心脏”。

2012年,随着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的开通,郑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现在的郑州,处于中国首个米字型高铁网的中心,且荣膺国际综合枢纽城市,从郑州出发的火车,可以直达全国所有省会城市。

郑州现在行政区划的由来

郑州目前辖6区5市1县,外加4个开发区。这个区划格局从何而来呢?

1948年,郑州解放,郑州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下设第一区(陇海区)、第二区(二七区)、第三区(建设区)。

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市市辖区历经多次更名变化,最终形成了金水、二七、中原、管城、惠济、上街6大行政区。

1971年,荥阳重归郑州。1983年,巩县、新郑、密县、登封、中牟再次划归郑州。从1994年巩义、荥阳、新密、新郑、登封相继“撤县设市”后,郑州6区5市1县的行政区划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1988年,郑州高新区建立。1993年,郑州经开区成立。2001年,郑东新区开始规划建设。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区。

3600年商都,迎来郑州速度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也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奔跑。

中原城市群、新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

乘着高速发展的快车,郑州一路狂飙突进,朝着一线城市前进。

3600年的商都,已经沉寂太久,此时此刻,TA正重归荣耀。

郑州

郑州的几大标签

郑州地处九州腹地,背靠邙山,历史底蕴是比较深厚的,具体在何处呢?盘点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标签:

黄帝故里。尽管这一说法有争议,但郑州有记载、有遗迹却是不争的事实。黄帝是华夏部落首领,本姓公孙,后来改姓姬,因此又称姬轩辕。后来,黄帝又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也称有熊氏。《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辞源》有释文“(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地理总志《一统志》记载的更为直白“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县。”不仅如此,郑州下辖新郑市拥有轩辕氏旧墟以及众多的轩辕庙、轩辕桥、轩辕碑,也都说明郑州与黄帝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八大古都之一。郑州入选八大古都,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曾五次为都。约公元前2070年,禹在阳城(今登封市)建立了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将国都自亳西迁于嚣(今郑州商城遗址);西周时期,周武王弟弟叔鲜受封,在管城区一带建立管国;春秋战国时期,新郑又成为郑、韩国的都城。在古都中,郑州仅次于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众多朝代政权建都于此,造就郑州遗址众多。商城、郑韩故城、裴李岗、大河村、二里岗、老奶奶庙等遗址,让人数不胜数,这说明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先祖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

荥阳郑氏。依托郑国,后人以国号为姓,到汉代自大司农郑当时始,荥阳郑氏名臣、名儒不断,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成为北方著名士族之一。入唐之后,荥阳郑氏仍为北方望族,累计出现了11位宰相和众多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荥阳郑氏是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强烈,甚至有点“名不副实”,这是为何呢?原因不难理解。一是郑州的历史侧重于先秦,辉煌也在先秦,而先秦太过遥远,并不如唐、宋、明等朝代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二是郑州虽然遗址众多,在学术内很有名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对于普罗大众其价值难以体现,也难以商业化;三是郑州东有开封、西有洛阳。唐末五代以前,河南的中心在洛阳,此后至民国时期,又转移到到开封,郑州夹在两个巨人之间,名气难免被压制。

然则然矣!进入近代,郑州抓住了一次极为关键的机遇。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有感于南北交流不便,便上奏清廷,力主修筑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卢汉铁路经由河南,由于考虑到自然因,郑州便成了不二的选择。

卢汉铁路1906年通车,后来改为京汉铁路,经由郑州贯通南北。当然,这仅仅是开始,京汉铁路之后,陇海铁路的前身汴洛铁路也经由郑州,直达洛阳,并连接陕西、甘肃两省。如此一来,两条铁路交汇郑州,郑州迈入了近现代化的征程。此时的郑州还只是一个小城市。

解放后,考虑到交通因素,河南省将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此时,郑州的政治、文化、经济意义进一步被强化,由此步入了跨越发展的行列。及至交通格局大变革,郑州成为全国的铁路枢纽,更是奠定了郑州成为特大城市的基础。

总体来看,郑州很老又很年轻。老到其历史一不小心就被人忽略,年轻到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崛起。对于郑州而言,老是一种积累,年轻意味着活力。这座城市的未来更值得我们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