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记022—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仅以此文怀念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自从外婆去世后,一直没有勇气回忆那些年一起的那些事,因为结婚都没能让她老人家来参加婚礼,还是因为最后那几年对她有些许态度的转变,我也说不清。
虽然明知道这个主题写起来会让我感到伤感万分,可是我还是想写写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那些事,重新回忆那些深深地定格在脑海中的画面。
爷爷去世比较早,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总盯看着我们,担心我们偷吃好吃的,在爷爷去世二十年那天,我写过一篇文章《随笔一记005——纪念我的爷爷》以纪念他老人家。
外公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去世的,留给我的印象是他那高高的、笔直的身材。外公去地里干活时总驾着他的驴车,那头驴很高大,所驾的车是自己用木板打造的,感觉很结实。
我偶尔会坐着驴车跟外公去地里干活,一颤一颤地行驶在乡间小路上,是件特别享受的事。而且外公的驴车可比我家的牛车快多了。
记得有一次外公要把自己家的梨子拉到集市去卖,感觉那个集市离我家好远好远,外公装了满满一车梨子,梨子被装到了一个个纸箱子里,然后用绳子固定好。
我跟外公坐驴车去集市卖梨,他坐在前面驾驶驴车,我趴在那一个个纸箱子上面,一路晃悠悠,路两侧葱郁的大树遮挡着太阳光,很是舒服,睡了一觉又一觉……。
外公自己做了很多鸟笼,特别精致,养了好多漂亮的鸟儿,叽叽喳喳,甚是热闹。每当过年时,外公家会来好多亲戚,一起吃饭唠嗑时,他总是一脸骄傲的告诉亲戚我学习多么好……。
中学离家比较远,要住校,我每周回家一次,外公去我中学所在的乡镇办事时,总会给我带些做好的菜,改善下我的伙食。
中学第一年的学费270元是外公帮我拿的,我之前在《随笔一记009—往事随笔,献给即将逝去的青春》有提过当时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
还有我上学骑的自行车也是外公给买的,然后一骑就是好多年,现在也不知道那辆自行车被堆放在哪个角落,等待着被当成废铁来处理。
最后的画面就是外公弥留之际躺在床上时,看到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的他,我躲在屋外痛哭流涕。
外公去世的那天晚上,母亲和父亲在家里剥花生,我躺在床上睡觉,听到母亲一直哭,听到她提到外公每次去学校给我送东西的时候多么开心,我泪水哗哗地流着。
奶奶是在我读研究生二年级那年去世的,奶奶有儿五个,父亲是最小的那个,也是她最挂心的那个,最期盼的事情是能有机会看着最小的孙子成家立业。
很多个炎炎夏日的夜晚,我和伯父家的姐姐将凉席铺在奶奶家正屋地上,然后一起躺凉席上玩耍、睡觉。那时我跟奶奶学会了一种老妈妈牌,就是那种细细长长的纸牌。每次写完作业,我、堂姐还有奶奶都玩一会儿。
奶奶闲暇时还会和其他老太太玩纸牌,每局输了就输一分钱,看她们玩过几次,感觉特别有意思。小的时候我还会玩纸牌和扑克,没想到现在竟然退步到什么都不会了。
奶奶是中国比较早的一批党员,好像还参加过抗日,思想开明,很少干预儿女的事。为五个儿子盖房娶妻,想想就特别不容易。儿子娶妻生子后就各忙各的,爷爷去世的比较早,奶奶就基本自己一个人生活,一直到去世。
奶奶家每年过年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好吃的,奶奶从来不会舍不得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奶奶五个儿子下面有孙子八个、孙女五个,农忙时节,谁家忙不过来就把孩子送到奶奶家。
为儿操劳一辈子,还不想拖累他们,奶奶一直养着几只山羊,小羊羔养大后就卖了换取生活费。奶奶七八十岁的高龄,坚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依然能够自力更生,敬佩奶奶的同时又隐隐感到心酸。
有几次,我要开学回学校的时候,奶奶偷偷地塞给我一百块钱,让我在学校里买好吃的。奶奶的钱都是一点点儿积攒起来的,真心不想花奶奶的钱,可是不要她老人家又生气,只能暗暗地想以后好好孝敬她老人家。
有次弟弟外出打工差不多连续两年没回家,奶奶一直挂念着他。到了第二年的春节,弟弟回家过年,我跟弟弟一起去看望奶奶,她正在院子里洗衣服。
冬天冷飕飕的,奶奶穿着棉衣,棉衣外面系着一个黑色略显旧的围裙,坐在小木凳上,听见有人进院子了,抬头望去,奶奶那时候白内障比较严重,视力变得模糊,我告诉奶奶弟弟回来了,奶奶顿时热泪盈眶,站起来踉踉跄跄地向弟弟走过去,差点摔倒在地。
可是我终究没来得及孝敬她,奶奶病倒了。我唯一给奶奶买的一样东西就是一顶帽子,奶奶戴了好几个冬天,她总是自豪地告诉别人,这是我孙女给我买的……。
研究生二年级寒假回家,那时奶奶几乎不能说话了,伯父们说,奶奶这几天都没怎么睁眼了,但是听到我回来了,她睁开了双眼,看着我很高兴的样子,看到她被病痛折磨的不成样子,我心如刀割。那天晚上,奶奶离开了我们,都说奶奶为了看我最后一眼一直坚持着。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她老人家,眼角总会湿润起来。
外婆,地主家的七女儿,能识文断字,并引以为傲,会做好吃的饭菜,有一双巧手,会剪剪纸,会画画,还会裁剪缝制衣服……。外婆和母亲在一起总是在做各种衣服、鞋子,仿佛永远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外婆家有个很大很大的织布机,放在正屋里,无数个日日夜夜外婆坐在织布机上,手中的梭子飞快的穿梭着,咔嚓咔嚓,织出了一块又一块布料。
提起她的织布机,怎么能落下那台纺车,我们儿时的大玩具,多么想握着摇柄飞快的转动,然后轮子一圈一圈转,可是外婆不会给我们机会,她要用纺车纺线,一圈又一圈,手不停的抬高放低,嗡嗡声不断,纺好了一根又一根线。
而家里废旧的衣物往往被用来做鞋底了,若干层旧布重叠着,中间抹上糨糊,就粘到一起了,晾干后照着鞋样裁剪下来合适尺寸大小的鞋底,然后用针线有规律的一针又一针穿过,一双鞋的鞋底就这样做好了。
大学之前,我身上穿的衣服,还有脚上踩的鞋子,都是外婆和母亲一起做的,外婆裁剪,母亲缝制,一件又一件。可惜的是,到我这竟然什么都没学会。
外婆身体很好,七十好几岁的时候,我骑自行车载着外婆去赶集,回来的路上,开始下雨,雨水很快把我的眼镜打湿了,眼前一片模糊,于是外婆骑车载我,没想到她竟然比我骑得都要快。
不管走到哪里,外婆都骑着她的自行车,八十一岁的高龄,照样天天骑着自行车到处溜达,一骑就是十几里的路。外婆平日里都是车不离手,一直到最后生病了,没有力气骑自行车了。
农忙时节,外婆总会偷偷帮我家干活,为什么偷偷地呢?因为怕儿媳妇有意见,外婆跟儿媳妇玩捉迷藏玩了半辈子,游戏双方的一方不在了,最后的输赢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大学第一年开学的时候,外婆去看望她姐姐,跟我一起去哈尔滨,方便一路相互照顾,外婆的姐姐在哈尔滨周边一个城市。那时候买票不像现在这么方便,父母费了好大劲才好不容易买到两张硬座。
二十多个小时,那年外婆七十三四岁了,一路上坐了二十多个小时,虽然偶尔让她在两个座位上斜着躺会,可是下火车时她还是累得只想瘫坐在地,不知道我俩当时怎么转火车去她姐姐那边城市的,只记得外婆累坏了。
我姐弟三人上学,家里捉襟见肘,竟然连个卧铺都没给她老人家买。外婆倒有些存款,是年轻时种地及后来做扎彩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存放在了银行,一直到去世,都没舍得花。如果是现在,我一定给她老人家买张飞机票。
有个愿望是让外婆有机会坐坐飞机,可是等我手头宽裕的时候,外婆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以至于我结婚的时候,担心路途劳顿外婆身体吃不消,都没让她来参加婚礼,想想都感到遗憾。
女儿第一次坐飞机才四个月,我第一次坐飞机二十六岁了,母亲第一次坐飞机五十二岁了,外婆八十二岁,却再也没有机会能坐上飞机了。
外婆家离我家很近,骑自行车三五分钟就能到,母亲几乎每天都要去外婆家,外婆也总来我家。外婆爱操心我家的大小事宜,时不时会数说母亲,严重时还会动手。
小的时候我就想以后不能离母亲太近,距离太近容易产生矛盾、争执,然后一不小心我就成了远嫁的姑娘,一年到头能回家两三次就不错了。
也许是因为父母与外婆距离近的缘故,外婆和父亲如水火冤家,外婆看不上父亲,总在不同的场合说父亲没本事,也难怪父亲总想躲着外婆。到最后外婆生病了,反而对父亲客气了起来。
我跟外婆感情一直很好,直到有次外婆出门了让弟弟去接,谁知弟弟摩托车坏路上了,他推着摩托车走了好远才找到修车的地方,外婆等得着急,生气的说,这么长时间还没来,被车撞了么……。诸如此类的事还有,也许说者无心,可是听者有意,我开始对外婆有些意见。
现在外婆去世三年有余,每每想到这些都感到悔恨不已。如果不是外婆一直背后支持母亲让我读书,也许我没机会读大学又读研,我从心里感激她老人家。多么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好好孝敬她,多么希望当初能好好听她说话,即使唠唠叨叨,可是没有机会了,也许这就是人生,充满着悔恨与遗憾。
人的一生很长很长,可是又很短很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活了一辈子,留给后人的竟是几个简单的画面外加一些零散模糊的记忆而已。
听过一首歌,“离别时只道是当时习惯,如今已各自在城市两端,相距远相见难不聚只散,其实我并没有太多期盼,毕竟一生很短少有圆满。”
歌词唱进了人的心里,听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离别时只道当时习惯,如今已各自在阴阳两端。过去的那些美好岁月,那些悔恨遗憾,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慢慢地烟消云散。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模糊的记忆存放在心间,仅仅凝成了我现在书写的一段段莫名其妙的文字。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人的一生就过去了。我又想留给后人什么印象呢?淡然优雅?睿智博学?虽然是吾之所求所愿,可是太过刻板无趣。与之相比,我更希望后人说我是个有趣的人,可是我现在实在是很无趣。下篇文章我也许想谈谈“有趣的人”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