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园老人陈遹声,他也有“狗日的中年”
畸园老人陈遹声,他的身世慢慢清晰起来,因为他生活的痕迹留在诗文里。现在,我们来看他四十岁前后的那段生活,那时正是所谓的“狗日的中年”。
陈遹声是以“外公”的身份考上进士的,这是我最初的判断。事实证明,这个判断的确没错。时间节点如下:陈遹声38岁出嫁长女,39岁做了外公,41岁考上进士。所以说,陈遹声考进士的那一年,已经做了三年外公了。陈遹声还算幸运,他的好友陈伟,50岁还在参加会试呢,会试下第,当年去世,活生生一个“活到老、考到老”的科考范本。
但陈遹声的中年也好不到哪里。虽然他在不惑之年圆了科考梦,但除了博得名声,给家族增添光彩,他自己的内心深处其实并没有多少快乐。
陈遹声入仕的第四年,他在异乡为官,那年的元宵,他什么地方也不去,一直守在家里收拾残书,或给儿子抄书,或与妻子盘算如何典衣度日(他的钱基本用于买书),当天还写了《庚寅元宵四首》诗,其中第一首是这样写的:
三千里外乡音改,四十岁余鬓发侵。
亲老家贫始言仕,儿殇女折屡伤心。
有官只作麒麟楦,无事闲为荔薜吟。
羞学吾宗狂伯玉,白头都市碎瑶琴。
这首诗是陈遹声中年的一副画像。大意是:他身在异乡为异客,感慨岁月正催人老。自己进入仕途委实太晚,对不起贫穷的父母。更为痛彻心肺的,是命运不断捉弄自己,让儿子早殇,让女儿早逝。现在自己虽然做官了,但那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所以无所事事的时候就只好吟吟诗。真担心自己的结局,会不会像祖上那个名叫伯玉的狂人,弹着一把破琴,顶着一头白发,流落在街头乞讨呢。
诗中在“儿殇”“女折”后,分别标注“摩儿殇于丙戌”“珍女殁于甲申”。摩儿就是宝摩,是陈遹声长子,死于丙戌(1886),正是陈遹声会试这一年。珍女,是陈遹声长女,死于甲申(1884),比长子去世还早两年。儿殇女折,与陈遹声会试几乎同步,这便给他的中年涂抹上了灰暗痛苦的底色。此后,陈遹声每每想到中年时的儿殇女折,总是悲从中来,直到他去世前。陈遹声诗文集的最后两则文字,竟是替亡儿、长女撰写的两则墓铭。
《畸园手定诗稿》最后一篇文章,题为《长女懿贞圹铭》。从中可获知陈遹声长女的情况:名懿贞,生于同治丁卯(1867),十七岁嫁给楼家的楼际良,婚后第二年生子,生子后十天,陈懿贞去世。当时,陈遹声在衢州谋生,当他回到枫桥老家时,长女去世已有月余。陈遹声平时在儿女中最喜欢长女,未出嫁时,家里的饮食衣服都由懿贞负责,出嫁后,女儿时不时派人给自己送来各种果品。长女去世后,陈遹声每次路过丁家埂,一看到女儿未葬的棺材(殡),就悲伤哽咽,久久不忍离去……后来,陈遹声辞官回家时,外甥已结婚生子了。于是,陈遹声写下圹铭,让外甥在葬母之日作为墓铭。
《畸园手定诗稿》倒数第二篇文章,题为《亡儿碣铭》。从中可获知陈遹声长子的情况:长子彦孝,小名宝摩,生于光绪乙亥(1875),殇于丙戌(1886),年十二。这一年的春天,陈遹声北上进京会试,临行前,长子宝摩带领弟弟在门口为父亲送行,他拉着父亲的衣服,抬头仰望父亲,眼里满含泪水,这个场景让陈遹声刻骨铭心。此后半年,陈遹声一直在京城打拼。当他八月份请假满怀欣喜回到枫桥时,等待他的竟是一个晴天霹雳——宝摩两个月前死了。陈遹声妻子讲述了儿子在送走父亲后的表现: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直到听到父亲会试的捷报,才狂喜跳跃。陈遹声打开儿子的箱子,发现里面有一张纸,纸上写着《檀弓》成子高说过的一句话:“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可以死害于人哉?”字下还画着一丛兰,题了“兰香则折”四个字。宝摩葬在凤山黄浦岭,很多年后,陈遹声写了碣铭,派人将其勒于墓碑上。
长子的早殇,给陈遹声带来的痛苦是永久的,后来62岁那年,白发斑斑的陈遹声在《寒夜吟》(180首)中,还写下了《宝摩亡儿》:“锦城寂寞子云居,凄雨禁烟听鹧鸪。草罢玄经头已白,何堪老泪哭童乌。”
现在我们终于搞清陈遹声儿子的情况了。原本四子,长子宝摩12岁去世,尚有三子,这就是仲默、叔幸、季侃。枫桥人记忆里的“仲默大少爷”,实际是次子,名彦威,小名宝志。枫桥人记忆里的“季侃老爷”(因为做过省长,所以称老爷),实际是四子,名彦惠,小名宝迦。枫桥人不大提及的叔辛,名彦深,小名宝昙。“伯仲叔季”四兄弟,因为“伯”早殇,所以剩下“仲叔季”。
如果41岁是陈遹声中年的标志,那么这一年于他而言,属于人生的多事之秋。他的欢乐是短暂的,他的悲伤是长久的。他入仕的欢乐瞬间而过,因为家里三个亲人在同一年离他而去,他的悲伤在那里接力,他的生活如一地鸡毛。我无意编制陈遹声年谱,但他41岁的年庚里记载得清晰:
清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 41岁
春,应试北上。本科会试中式第三十七名。保和殿复试第二等。殿试第二甲第四十名。赐进士出身。朝考第一等第三名。饮点翰林院庶吉士。
六月,长子宝摩夭亡,年十二。
八月,乞假归故里,宝摩亡已两月。
九月十九日,母卒。《先妣事略》:“吾母生六男五女,二男一女殇,余七男女多嫁娶成家,迨吾母之丧,惟予从弟一妹存耳。越年,三弟又亡。”
十二月,祖母秦太夫人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