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这首狂词,不仅使他自豪,也让宋词活了过来

熙宁七年,北宋一个叫鲜于子骏的官员,收到了友人的来信。寄信人的名气,在当时赫赫有名,现在更是如雷贯耳,他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这封信题目是《与鲜于子骏书》,内容也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其中两句非常重要: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也许,鲜于子骏并未切身感受到,但很明显苏轼却异常自豪、兴奋。他认为自己在近期所作的词,蔚为壮观,已经脱离了原有柳永的词风,自是一家。别小看“自是一家”这四个字,这是无数文人梦寐以求的开宗立派,而且苏轼所开创的,正是宋词中的豪放派,而这首词就是千古传唱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所作,当时他因为不支持变法,又与王安石关系不睦,被排挤出京城。在担任了杭州通判一年之后,他到密州担任知州。如果是普通人,这是一次重要的挫折和打击。但是,苏轼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文坛领袖,时年也不过才三十八岁,所以并不以为意。

因此,我们在词中,根本看不到太多的颓废,反而尽显诗人的狂傲之气。他虽然只是一方太守,却以三国时代的英雄孙权为偶像,希望朝中的“冯唐”信任自己,将自己看作当年的“魏尚”,那么他将意气风发,踏平西夏,为祖国尽心竭力。

如果说前面还只是抒发个人的志向和抱负,最后一句狂得无边无际。他想象自己如同盖世英雄,将弓拉满,将弦拉紧,将箭射向夜空中最明亮的天狼星。根据苏轼的经历,他一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上,但他就有如此豪迈的气概。当然,这里的天狼星,指的还是屡犯边境的西夏。

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出色了,诗人以浪漫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的笔触,抒发了满腔的抱负。这种张狂,是宋朝人内心的呼唤,假如每一个人都有苏轼这样的雄心,此后北宋又怎么会遭逢大难?

作为词作来说,它更是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有人认为,豪放派的风格,在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就初见端倪。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豪放词,也就是从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始的。从此之后,包括苏轼在内的众多词人才突然领悟到,词作原来也可以写得豪放不羁,大开大合的。

也就是从此之后,苏轼开始转型为豪放派词人,接下来才有了辛弃疾、岳飞、陈亮等等名家的登场亮相,为我们奉上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绝伦的佳作。

关于这个意义,很多人都曾经说过,但小珏认为,这首词甚至拯救了整个宋词,让宋词重新活了起来。

我们知道,词作最早产生于五代时期,唐朝中已经有了零星的发展,宋朝时达到巅峰。词作在五代时,本来就是莺莺燕燕、浅斟低唱,经过柳永的改良,才使得它充满着生命气息,但也还是摆脱不了婉约小曲的风格。

这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宋词就受到了相当的局限性。南北宋加起来三百多年,只有这一个风格唱到死,难道不会让人感觉甜得发腻,煽情过分?

要知道,唐诗之所以成为文学的高峰,就是因为百花齐放,各种风格层出不穷。李白的瑰丽雄奇,杜甫的沉郁顿挫,杜牧的风华流美,李商隐的绮丽精工,还有王维、李贺、白居易,都有明显的特征。元曲能让后世动容,同样在于悲喜交加,各种曲目都有不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果宋词一直都只有婉约派,那实在是令人尴尬的局面。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千篇一律,无所新意。只有豪放派登堂入室之后,宋词才再一次活了起来,继续昂首阔步前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轼的这首词,盘活了整个宋词,为中国文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