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绍兴经典十大碗》宣传片发布!
总有一份遇见,唯美了整个舌尖!
围坐一起,追寻每一口“乡愁”。
绍
味
兴
道
绍兴菜是浙菜的发祥地和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菜风味独特,是绍兴文化形成的产物,绍兴文化则是绍兴菜的根植土壤和重要标记。
《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绍兴经典十大碗》宣传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的决策部署,深入挖掘绍兴美食资源,传承美食文化,提升绍兴旅游、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局积极组织拍摄《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绍兴经典十大碗》宣传片,线上线下联动推广,特以供欣赏品鉴。依据绍兴菜的风味特色,各地的人文风情和饮食习俗,讲述绍兴风物风味、人文历史与绍兴美食的故事。
徐文长虽才高八斗,学识超人,可放旷不笃的他敛财乏术,到晚年就有些穷困潦倒,其时山阴县内大乘弄口新开一家肉铺,请徐文长写招牌,店主以一方五花猪肉相酬。数月不知肉味的徐才子十分喜欢地回家烧肉,却发现身无分文连盐酱都买不起,他忽然记起甏内还有些干菜,就用干菜与肉一起蒸煮,不料口味极佳,歪打正着,“干菜焖肉”就这样在徐文长的手中诞生了。
主 料:猪五花肋肉500克。
配 料:荷叶夹10只、芥菜干100克。
调 料:绍酒15克、桂皮2克、八角2克、葱结15克、姜块15克、白糖50克、味精2克、母子酱油6克。
制 法:芥菜干切成粒状。猪肋肉切成2厘米的小方块,投入沸水中焯水,捞起洗净。锅中加入清水、酱油、茴香、桂皮、葱结、姜块、猪肉、绍酒,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转入中火煮焖至肉熟,拣去茴香、桂皮、葱结、姜块,加入白糖、干菜,收干卤汁,加入味精,起锅扣入碗中(干菜垫底),上笼用旺火蒸酥,荷叶夹也同时蒸熟,摆放在干菜肉旁,即成。
风味特点:色泽枣红,香酥绵糯,咸鲜甘美,油而不腻。
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东巡祭禹,上会稽山,祭大禹。秦始皇这次东巡尝遍了大越大地的美味佳肴和乡土风味,越地的河鲜使他倍感鲜美,但美中不足的是虾多壳、鱼多刺。秦始皇喜食鱼,又怕鱼刺,令官吏们绞尽脑汁,难有所获。无奈之下,逐令厨师烹制无刺鱼肴,几位厨师均告失败而丢了性命。一日,轮至张姓厨师,自知性命难保,于悲愤之中,将鱼肉斩得粉碎,加以盐、水搅拌,汆制成汤,献于始皇,在诚恐诚慌之中,等待命运的判决。不料秦始皇品后,倍感新奇与鲜美,终于有了吃鱼不见刺,顿时龙颜大悦,张姓厨师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得到了奖赏,皆大欢喜。从此,流传于世,历经改良成为鱼圆。
主 料:净鲢鱼肉泥200克。
配 料:熟火腿片3片(25克),熟笋3片(25克),水发香菇1朵,豌豆苗(或青菜心)25克。
调 料:精盐17克,味精2克,精汤750克,熟鸡油2克。
制 法:将鱼泥置砧板,用双刀排剁至鱼泥起黏性,盛入容器,加精盐15克、味精1.5克、清水400克,顺同一方向搅拌至鱼泥起小泡,能在水中浮起,静置10分钟。鱼泥挤成鱼圆入冷水锅中,“养”10分钟,用中火烧沸,小火“养”熟。清汤入锅,于旺火是烧沸后,把鱼圆轻轻放入锅中,加精盐、味精及豆苗,沸时盛入品锅中,另将火腿、笋片、香菇在沸水中一汆,然后置于鱼圆上面,成三角形,中间放上香菇,四周以豆苗点缀,淋上熟鸡油,即成。
风味特点:汤清、味鲜、滑嫩、洁白,易消化,营养丰富。
相传明嘉靖时,奸党弄权,民不聊生。山阴(绍兴旧时为山阴、会稽两县)有田氏家祠,在每年冬至祭祖时,有向各族丁分肉一斤的族规。这年时值大旱,田产收益大减,值年者无力按族规办事,便购来少量猪肉,切成小块,连皮带骨,以竹箬壳紧扎,烧煮后分给族人,族人见值年者以块代斤,虽甚感不满,但一尝味极佳,加之年成如此,也就默认了。以后值年者竞相仿效,因肉扎有箬壳,称为“扎肉”。
主 料:猪五花条肉600克。
调 料:绍酒25克、酱油50克、桂皮3克、茴香1克、精盐3克、甘草6克。
其 他:箬壳条。
制 法:猪五花条肉洗净,取出肋骨,切成8厘米长、1.2厘米厚的条块,肋骨亦斩成相应的条。将肉块与肋骨逐一搭配好,用箬壳长捆扎,焯水后洗净,放入烧锅加入清水煮沸,撇去浮沫,煮熟启盖,加入绍酒、精盐、桂皮、茴香、甘草,煮沸后撇去浮油,加入酱油,用小火煮至酥糯,与汤汁一起盛入容器,冷却结冻后,即可食用。
风味特点:色泽红亮晶莹,香酥爽糯,肥而不腻。
腊肠又称香肠,以安昌镇盛产。相传,宋时金兵分道南犯,宋高宗经浙西逃住越州,渡钱塘江,路经梅树江后,避难驻跸于安昌院(安康寺)。当地官员前来觐见,并献上越地特产安昌香肠,请他品尝。初时,赵构见此香肠,颇不以为意,待尝过数片后,龙颜大悦,赞扬不绝,由此安昌香肠名声大振。后因香肠制作季节在腊月,又叫腊肠。
1.腊 肠
原 料:猪小肠衣适量、猪后腿肉500克,精盐3克、酱油2克、白酒5克、老酒10克、味精1克、白糖5克。
制 法:将猪后腿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在容器里,加以酱油、白酒、绍酒、味精、适量的白糖等调料,拌匀拌透。拌好后,灌入肠衣内,一面用针在肠上戳眼放出里面的空气,一面用手挤抹,并分段结扎,灌好后即可日晒,一般晒至5个日头后,挂于阴凉通风处,即可。
2.酱鳊鱼
原 料:鳊鱼1000克,食盐20克、花椒2克、酱油250克、白糖15克、生姜15克。
制 法:去鳞去鳃去内脏洗净,沥干水分,用花椒盐擦匀,腌4小时,滗去血水,放入酱油等料中浸酱24小时,中途需翻拌,使其上色与入味均匀,挂晒于猛日下2天,即挂于阴凉通风处,在不出油之前放入冰箱贮藏。食用时切成块,加绍酒、葱、姜蒸熟,即可。
3.酱排骨
原 料:猪仔排5000克,母子酱油5000克、绍酒250克 白糖200克、味精25克、生姜75克、茴香3克、葱120克、 桂皮5克、干红辣椒5克、香叶4片、花椒5克。
制 法:将猪排洗净,晾干水分,用花椒盐擦匀,腌4小时,滗去血水,放入由酱油、绍酒、白糖、茴香、桂皮、白寇 、罗汉果、生姜、葱、花椒调合成的酱腌料中,酱腌36小时,中途需翻拌,使其上色与入味均匀,挂晒于猛日下2天,即挂于阴凉通风处,在不出油之前放入冰箱贮藏。食用时切成块,加绍酒、葱、姜蒸熟,即可。
风味特点:酱香醇厚,甘鲜入味。
相传,有一家夫妻开设的专营老酒为生的小酒店,有年运气不好,亏本负债,夫妻俩的日子便过得艰难起来。眼看已近年关,夫妻俩杀了家里仅有的一只鸡,一只鸭,买了一付猪大肠,再无钱置办年货。夫妻俩便在烧熟的鸡和鸭上撮了把盐,放入一只陶罐内,并在鸡鸭上放了些家中留有的陈年酒糟,用双手揿实,再在罐口上盖了一只海碗,并有同样的方式将大肠糟在另一只瓦罐里。正月走亲访友,请客吃饭,夫妻俩便拿出了陶罐内的鸡、鸭和大肠招待客人。不料,一经打开,满屋生香,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之后,家家仿制,糟鸡、糟鸭、糟大肠等菜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主 料:净越鸡1只(约重1500克)。
调 料:糟烧酒150克、酒糟1000克、精盐50克、味精5克。
制 法:将嫩鸡放在沸水锅中,焯水,清除血沫。放入另一沸水锅内,置旺火上烧沸,改用小火焖烧20分钟,将锅端离火口,任其自然冷却。然后,把鸡头、鸡翅剁掉,鸡身剁为4块,用精盐、味精擦透。将酒糟、糟烧酒合在一起搅匀。备瓦罐一只,在罐底先倒入酒糟一半,铺上消毒纱布,再讲鸡块放入罐内。另取消毒的纱布一块,盖在鸡块上面,然后,倒入余下的酒糟压实,密封罐口存放7天,即可食用。
风味特点:肉质细嫩,骨质松脆,咸鲜入味,糟香醇厚,富有回味。
图/西施豆腐 pixone/摄
西施豆腐:又俗称煎豆腐、荤豆腐。相传与西施有关。当年,西施在离别家乡赴吴时,曾摆酒席,将自己磨的豆腐,加以猪血、鸡汤、山粉烧制成“煎豆腐”,答谢父母养育之恩和邻里乡情。
主 料:盐卤豆腐400克。
配 料:鸭肫50克,水发黑木耳25克、鸭血250克、鸭肠50克、猪肉丝25克、熟笋25克。
调 料:绍酒10克、青蒜末15克、汁汤200克、酱油15克、熟猪油25克、精盐2克、湿蕃薯粉25克。
制 法:豆腐、鸭血、鸭肫、鸭肠、笋均切成指甲丁,豆腐、鸭血焯水,黑木耳切成小片。将肉丝加猪油煸香,烹入绍酒、加入汁汤、酱油、鸭肫、笋、豆腐、鸭血、精盐烩至入味,用湿蕃薯粉勾芡,浇上热猪油用马勺推匀,放入青蒜末,起锅装盘,即成。
风味特点:香鲜味美,滑嫩润口。
白鲞扣鸡是绍兴的传统名菜之一。相传,过去绍兴城乡人民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制作鲞冻肉,从正月吃到二月,是过年家庭中的常备之肴。中户以上的人家,除鲞冻肉之外,还会备有鲞冻鸡。鲞冻鸡,鸡肉肥嫩鲜美,白鲞结实鲜香,鸡、鲞一鲜淡一咸鲜,相互渗透,两味融合,香醇鲜美,极受食者青睐。以后,经历代厨师的不断改进,将烧之烹调方法改良为扣蒸,使其别有风味,“鲞冻鸡”由此而更名为“鲞扣鸡”。
主 料:熟鸡250克,净白鲞125克。
调 料:绍酒25克、花椒5粒、葱段5克、原鸡汁汤150克、熟鸡油10克。
制 法:取碗一只,用花椒、葱段垫底,把鸡肉取成两块,并斩成条状,将鸡肉皮朝下一块扣在碗中间,另一块扣入碗一侧。白鲞斩成条状扣入碗的另一侧,将剩余的鸡肉、白鲞垫在碗中,加入绍酒、原鸡汁汤,上笼用旺火蒸至鸡鲞入味,香气四溢,出笼复扣在汤盘中,拣去花椒、葱段,淋上由原汁、葱段、熟鸡油调成卤汁,即成。
风味特点:此菜白鲞、越鸡两味相互渗透,咸鲜入味,香醇清口,风味独特。
清光绪二十年,“秋老虎”来势汹汹,因时值松厦镇的迎神大会,“蔡万盛水作坊”创始人王绍荣制作了大批千张供应寺庙,由于量过多而有剩余,只好用豆腐布盖住放一边。第二天,他突然想到这些剩余的千张,掀开布条却发现千张已泛出黄点,发着一股霉味。觉得扔了可惜,王绍荣把这些千张切成一寸宽的方条,用稻草捆扎,送给邻居试吃,结果成了远近闻名的松厦霉千张。由于制作工艺简单,只需将千张放置温暖处霉化,因而成了家家户户的日常美食。亦得到了食素者的喜爱,南海普陀等地的寺庙,把霉千张当作常备的上等客菜。
主 料:优质千张300克。
调 料:精盐10克、熟菜籽油60克、芝麻油20克。
制 法:将千张洗去豆腥气,沥去水分,卷成卷(不可太实),切成5厘米长的段,放入容器内密封,置温暖处任其自然发酵,在25度的条件下约3—4天,至霉千张色呈玉黄,气味酒香,质地酥软。食用时,加盐开水、熟菜籽油蒸透,浇上芝麻油,即成。(此法为卷状式发酵)
风味特点:鲜酥馨香,去腻开胃。
嵊州炖鸭,为清末崇仁镇上陈姓厨师首创,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实,产生炖鸭的土壤在于民间,嵊州民间擅长炖菜,走在嵊州的弄堂小巷都能闻到从家里飘逸出来炖菜的阵阵香气,炖鸭为其代表。无论是逢年过节,或婚嫁办酒,都要炖几只鸭子,炖鸭是这里的传统名菜,号称“炖菜之王”。相传清朝道光年间(1848年),崇仁裘家来了道光皇帝的贴心大臣这一贵客,为了招待好,主人和陈氏厨师下足了工夫,炖鸭终得了那位大臣赞誉,此乃江南第一鸭也! 后来,慈禧太后下江南也曾品尝此炖鸭,也对它赞不绝口。
主 料:活麻鸭一只(1500克。)
调 料:绍酒100克、酱油45克、白糖20克、猪肉皮200克、猪板油25克。
辅 料:麻绳1支、竹垫一张。
制 法:将鸭宰杀、褪净毛、在背部开口去净内脏,洗干净,入沸水中焯水,捞起再次将鸭洗净,沥去水分。在鸭的刀口处塞入猪板油,将鸭头从左翅下弯曲紧扣在鸭肚上,用麻绳捆扎好,放入砂锅中,加入肉皮、清水用旺火炖开,滗去浮沫,改用小火炖3小时,加入绍酒、酱油、白糖再炖1小时,至汤汁稠浓、鸭香肉酥时,盛于盘中,解去麻绳,即成。
风味特点:酥而不烂,咸甜香醇,油润不腻。
新昌炒年糕作为传统特色食品,是新昌百姓的最爱。除了有“吃年糕,年年高”的吉祥寓意和美味之外,还是有着与新昌的历史、地理环境、风情等诸多原因的,蕴含诸多风情,在生活贫困的年代,以炒为贵,“炒”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念想与期盼。在新昌人的食谱里,年糕是必不可少的家常主食。
主 料:年糕150克。
配 料:蛋皮30克、猪五花肉丝25克、肉丝40克、咸菜50克、青大蒜15克、豆腐200克。
调 料:绍酒5克、汁汤500克、精盐5克、熟猪油25克。
制 法:将年糕切成条,咸菜切成粒,青大蒜切小段,蛋皮切细条,豆腐切小厚片后,焯水。炒锅置旺火,下入油投入肉丝煸炒,即加入年糕炒至微黄,加入咸菜、肉丝同炒,烹绍酒、下汁汤,烧开后,放入豆腐烧至汤浓味香,加入青蒜至熟,即可。
风味特点:香醇绵韧,汤汁鲜美。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编辑整理
编辑:韩灵珺 审核:刘翔
素材来源:推广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