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者:如何确立、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一、我们先做个实验:看看自己的作品是否会被写入书法史

看看自己作品是否可被写入书法史,我们可以做个实验:

把自己的作品与古代各时期的经典作品挂在一起,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及字体分类(当然,经典作品可能或者只能用印刷品、复制品)。

1、首先看看自己的字与前人的字挂在一起时是否能够“融进去”、与其他作品是否协调、和谐,不别扭、气场一致。如果是这样的话,恭喜你:说明前人“接受了你”,说明你的字具备共性了,具备书法的基本规律了,书法的本体语言有了。也就是说:你的功夫够了,拿到了入场劵,初选过了。

如果你的字与前人的字不和谐、别扭、“难受”、气息无法相容,那么,你的作品可能就是野狐禅,与整体“字场”格格不入,便会被前人排除在外,你会被“踢出群”。诸如今天我们经常见到的“江湖体”、“老干体”等“市井书法”。这种字,在古人面前不会给你留一丁点儿面子的,即便你今天是多么有名,即便你今天有多么“重要”的位置,都没有用。

张公者  楷书“不矜旁求”八言联
138x34.5cmx2  2020年
2、如果你的字能够与前人融进去,没有被前人排除出外,这时候就要看你的作品风格前人作品中是否已经有了。如果前人没有你这种风格作品,那么就不只是恭喜你了,要作揖了:你被写入书法史了。
这么简单吗?就这么简单!书法史的评选就是这么快就可做出决定的!比今天全国展评选要快得多。但是,这要历经大浪淘沙、千辛万苦。一百年,也就留下一两子、两三子而已,甚至一个都没有。(想想五代时期,五十三年就一个杨凝式)。历史只纪录代表人物及作品。
如果你的作品,在前人作品中已经有相同风格的话,这便是雷同。你的作品也会被拿下,历史已经有人做过了,不再需要你的作品。就像今天的“展览体”,就像今天的只有文字(文学)内容不同的学习“二王”书风等各种的学习前人风格的所谓“创作”,实际是一种“高级临摹”。书法史没有那么多地方安置这样的作品。就像故宫的武英殿,就那么点地方,要悬挂代表人物的作品,每一个展位无比珍贵与难以得到。
张公者  篆书自作诗《登南岳》
175x93cm  2019年
二、风格,乃大志者所求也
艺术史选择代表人物及作品,第一考虑的是风格。风格是基于共性之上的个性融入与个性显现。风格=个性+共性。风格的形成与确立是极为艰难的。很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形成风格。那么,如何形成自我的风格呢?我们在研读书法史时,尤其对历史上某一风格的代表书家的风格形成过程进行梳理时,便会找到一些规律性的痕迹。
三、 如何形成作品风格
1、掌握规律
想形成风格、完善个性,首先要学习共性、掌握规律。共性是专业内所共同遵守的审美准则与艺术规律。共性是法度、共性是传统,共性也是功夫。共性要在经典作品中取得。
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同时具备个性及共性。但是并非经典作品作者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经典作品。
古代的遗迹,大多数并非经典。历史上的“穷乡儿女造像”等所谓的“民间书法”更不是经典。这些遗迹具备很强的个性,但是共性不足,是不可以作为初期学习规律的范本来临习的,但作为形成自我风格的借鉴,却是极好的资源。
取法,所取者,当有法也。《史记》记载齐国人淳于越说过的一句话: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想形成书法风格,需要先师古,唯一的办法就是临帖。通过临习古代优秀的碑帖来掌握共性与规律。
张公者  篆书“宽柔明恕”四字联
138x35cmx2  2017年
2、融显风格
先“融”,后“显”。融,是自然的,做到气血一脉。显,是展露,突出自我。
把经典学习得一模一样不是目的。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创造风格呢?这个完全因人而异。我觉得最起码,你可以用你所临习的经典风格进行不同文字内容的自由书写,也就“高级临摹”。在技术要下功夫,但是思考更重要。临习时就要有清晰的目的。从基本做起。而要看到远方。
个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个性往往是没有规矩的。每个人在不需要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就能写出自己的个性的字来,可是这样的字是缺少共性之审美的,不能称其为书法。个性必须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
如何把与生俱来的个性更好的融入共性之中呢?一种是在专业内寻找,一种是在专业外寻找。
张公者  篆书自作诗《宿吉祥寺》
173x187cm  2019年
(1)在专业内寻找:
在不完善的书法作品中找寻到与自己情趣相投者。
这些不完善的古人的字、这些有"缺欠"的字,恰恰可以给自己创造的空间,完善之、完美之,最后变成自己的风格。不仅可以从古代作品中找寻,也可从近现代作品中找寻,从今人的作品中找寻,甚至业余作者的字、甚至于不会写字人写的字中得到启发。“穷乡儿女造像”多是不完善的作品,完全可以用来完善之,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2)在专业外寻找:
“功夫在诗外”。从其他艺术、门类乃至生活中找寻。长时间对专业的沉淫、研究、思考,便会从各种事物中得到启发。只有长时间在专业上的沉淫、研究,才能做到“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笔法,看到“公主与担夫争道”而悟笔法。艺术如此,科技亦如此: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是长时间在专业领域思考与钻研的结果。而这些需要的便是作者的学养。真正能形成风格者,往往靠的不是技术,而是思考,是学养。
四、 创造是最好的继承
经典不是用来超越的,经典是提供给我们规律,用来学习的。依此找到方法,而书写新的经典。创造才是最好的继承。

张公者  亦署旭光、弓者,号容堂,1967年生于辽宁兴城。现为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刊副社长、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0)

相关推荐

  • 国展作品需要满足的7项审美共性(二)三、...

    国展作品需要满足的7项审美共性(二) 三.有个性 要与古人略有不同,要有一点个人的审美追求,这说明你有思想.有风格,作品才能有标识.风格是一种稳定的长期坚持的表现方式和面貌,形成标识,能够辨别,这是艺 ...

  • 他曾7获全国最高奖,书法灵动潇洒,但结体忸怩作态

    王金泉王金泉是当代成名极早,且很有创作实力的书法家,此可通过他的履历可见一斑:他几乎入遍了包括全国书法中青展.楹联书法展.行草书书法展.全国隶书展等在内的全国性书法展览,并在前四届楹联书法展获得两届金 ...

  • 张公者 | 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艺术创造史

    张公者,1967年生于辽宁兴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工作室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西 ...

  • 风神潇散、逸韵天真——试论米芾艺术追求及《苕溪诗帖》审美价值

    作者:谢永锋老师 正文 古人品评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这一说法不仅告诉后人:欣赏评析一件书法作品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而且还告诉人们:书法艺术的美和美学领域里的 ...

  • 张机:尊重破体——与张公者先生商榷

    尊重破体 一一与张公者先生商榷      张机 近日读到微信朋友圈张公者先生<合体一一第六种字体的客观存在>一文,阅读量很大,引起了广泛热义,很多专家学者也加入了讨论,足以看出公者先生的学 ...

  • 罕见!赵孟頫楷书《故总管张公墓志铭》欣赏

    赵孟頫<故总管张公墓志铭> <故总管张公墓志铭>由方回撰文,赵孟頫书.这件墨迹为中楷,既具大楷沉着刚劲之气,又有小楷秀逸灵动之姿,在赵氏存世墨迹中甚少见. ▸ 这个国家的疫情为 ...

  • 一日一书|张公者《五台月夜》

    登录书画频道"艺商城"了解更多书画作品 书画频道艺商城 扫描收藏 网址:http://shop.shtv.net.cn

  • 赵孟頫楷书《故总管张公墓志铭》欣赏

    赵孟頫楷书《故总管张公墓志铭》欣赏

  • 唐朝历史人物——张公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初期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曾在唐与- 厥的战争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在玄武门之变中辅佐了日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张公谨开始在王世充手下为官. ...

  • 史记·张公子伯驹列传

    张公子伯驹者,项城人也,字家琪.洪宪帝表侄而直隶总督镇芳侄也.父继芳,晚清禀生.公子少与其妹继镇芳为子.七岁入墪,九岁能诗,时谓神童. 宣统三年,公子与族兄弟就读于天津新书学院.镇芳迁河南都督,公子转 ...

  • 不能忘却他——桑梓爱国抗日将领张公任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石开、刘彦湖、张公者对篆书的一点想法

    意不在篆 当代篆书创作三人谈 石开.刘彦湖.张公者 文|韩少玄 1 一.哪位.或者那几位书法家的创作,可以代表当下篆书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准? 二.假若站在书法史的高度加以审视,当下以篆书为主攻对象的书法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8)宝庆码头突现张公坟

    2017年11月的一天,一个表述方位的微信聊天,引起了人文武汉学会成员的注意.11月9日上午,人文学会副会长侯红志,顾问.武汉方志专家王汗吾,以及昌庆旭.韩少斌在新安街社区工作人员王光老师的指引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