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形势下风电盈利下降的机遇与挑战:谁来接管年迈的老风电场

陆上平价风电的历程已经过去了36天,3060的碳达峰的承诺已经过去了51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风电行业也发生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陆上风机的价格最低刷新到2630元/kw,海上风电的施工船月租金刷新1000万元/月,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风电产业和行业都在艰难中前行。然而在碳达峰承诺的大好形势下,一股新的潮流正在涌动:风电项目频繁转让。

暮色中的风电场(照片来网络)

次补贴和平价风电形势下的风电亚历山大
就在前几天,1990年就在沪交所挂牌的老牌上市公司-申华控股发布公告:为回笼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公司曾经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公司全资子公司申华风电所持有的7家项目公司股权进行预挂牌转让,拟对该6家风电项目公司股权进行正式挂牌,交易金额46676万元。
根据公开信息,申华控股应该说是一家资深的上市公司,成立于1986年7月1日,是一家综合类的上市公司。在历经了一系列的变革后,逐步确立了以汽车销售和汽车服务为主导产业,新能源为第二产业,1990年12月上市,发行价100元/股,上市首日收盘价327.9元/股,就是在今天,这样的IPO也是极其少见的。申华风电目前持有的6家风力发电项目公司股权,基本是51%控股或49%的参股,根据项目信息来看,都是投运较早的风电场,都在东北和内蒙区域,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盈利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2020年国家能源局几个部位一纸公文把老风电场的剩余生命周期的盈利又砍了一刀:
10月20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下称《补充通知》),就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小时以及补贴情况进行了说明:风电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资源区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分别为48000小时、44000小时、40000小时和36000小时。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52000小时。
对于已经运行10年以上及左右的老风电场,这无异于是一记重拳,意味着未来几年的风电场盈利水平将会大幅下降。而新的风电场,2021年开始,直接平价上网。其实全国已经不止5个省市区开始了竞价上网,也就是说未来补贴小时数用完之后实现平价上网都是一种奢望了。
老风电场剩余生命周期盈利是一块难啃的鸡肋
3060的大好形势下,拥有一定装机容量的申华控股却丢掉风电业务(当然申华控股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做评论,我们就风电场的转让进行分析),在投资市场对新能源一直看好风电,太阳能产业的市场态势下,申华控股的做法其实已经代表了很多老风电场业主,尤其是民营业主,三北区域老风电场业主的一个方向。
早期的风电场进入了故障高发频发的周期。基本上10年左右的风电场都是1.5-2MW左右的风机,此时的风机都是刚刚70%国产化大部件的风机,当期的风机从技术还是质量都还在提升期,而且质保期基本都已经过去,运维费用大幅增加,同时故障进入高发期,发电小时数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更加重要的是,三北区域实际的局部限电情况并非公开数据显示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实际情况),所以三北部分区域的风电场已经连年亏损,如果不是央企,国企在全国各地都有投资,就风电三北区域的风电投资收益报表是很难看的。在此情况下,部分民营业主,主机厂投资业主,部分非新能源主业的上市公司频频抛出风电场转让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申华控股的风电场我没深入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就旗下6个风电公司的项目地处东北内蒙,都是投资较早的风电场,未来面临次补贴(限定小时数的补贴)的运营风险,而且老风机的运行效率下降,运维费用上升,盈利下降甚至亏损也就必然了。那未来怎么办,作为上市公司,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那就只能壮士断腕,抛掉不盈利的业务:风电场脱手。
老风电场逐步脱手:新能源民企的必然之举
如何把存量的老风电场换发青春,挖潜增效对于风电场的业主是个问题。申华控股的风电未来谁接手不重要,肯定是专业的风电投资业主,也许是国企,也许是央企,但估计不会是一般的小型民企。新的碳达峰形势下的风电发展面临的新的压力与挑战,这些已经做过风电场业主的企业我想有更加深刻的体验。
过去的几年,国内的很多民营新能源企业集团,逐步从新能源投资转为新能源的服务包括资源开发,项目EPC,智能运维,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内最典型的新疆特变电工和中国协合新能源的身上看到。
  • 特变电工基本上新的项目已经不再持有,前期的风电项目大部分都是BT或者EPC加新业主托底收购,以此成为他的盈利模式,更加重要的是风险大幅降低。
  • 中国协合新能源逐步把早期的投资的风电场脱手,转型为一家新能源的施工与运维企业,而且运维逐步成为其核心业务,而且最大的底牌在于早期大量的资源开发基础,以此作为与央企国企合作的筹码。
风电主机厂的风电厂投资业务也开始逐步减少。2020年,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中广核,三峡及国电龙源签署合作协议,为业主每年提供50-1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其中应包括部分老风电场的股权合作,当然也有新资源的合作,这一举措,对于电力央企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对于主机厂而言,一举多得。
年迈的老风电场谁接手:对国企和央企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显然,3060给央企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项目规模如何增加,前几天,华能召开会议,打响8000万新能源的十四五攻坚战,其他央企的新能源发展我也在好几篇文章提过,现在到任何一家省级电力企业,发展谈到最多的就是:我去哪里找这么多项目现在有人出让,央企国企接手这是大势所趋,这当然是好事。但问题在于,央企对于任何一次项目的收购都有极其严格的审计,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如何双方合规合理的实现合作,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毋庸置疑,限定补贴小时数到了后,风电场的收益将会跳水,如何评估未来收益,需要对政策有极强的把控能力。如何保证老风电场的盈利能力,必须有极高的风电场运维水平。就好比买一台二手车,虽然便宜,当时对未来运维过程中的故障都无法判断,但从碳达峰的政策来看,这一点我估计应该排在第二位。
国企央企的接手:机遇大于挑战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老风电场会陆续进入二手市场,一方面老的业主在规模化经营方面能力不足,面临亏损的风险,转到大型的风电央企国企,在运维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和规模化边际降本优势,凡是能用钱和技术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的风电将会集中到央企,国企,这一点也是大家的共识。
通过3060的市场竞争,未来,风电场的开发,主机研发与生产,建设,运营,运维,将又重新回到各自专业的领域里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才是我们风电行业的回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