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23 明主真的出现了?
NO.223
此外,与父亲不同,李适对宦官的要求也很严。
代宗李豫在位时极为宠幸宦官,宦官们奉命出使的时候,每到一地往往都大肆收取财物,从来没有任何顾忌。
而李适的态度却大不一样。
史载他登基后曾派宦官邵光超出使淮西,邵光超收受了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一大批礼物——绢帛七百匹、茶叶两百斤以及若干奴仆、马匹,这种事搁在以往就和下雨打伞、上完厕所擦屁股一样天经地义,然而在李适看来,这却不仅是离经叛道而且大逆不道,他对此大发雷霆,不仅下令将邵光超痛打了六十大板,还把他流放到了边疆。
其余宦官得知后都大惊失色,有些出使未归的宦官即使收了礼物也不敢带回来,只得在半路上将其扔掉,再空手返回。
此后一段时间内,出使地方的宦官再也没人敢收礼了。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李适在登基后的短短数月内,就用其非凡的魄力扫除了之前的诸多弊端,给曾经乌烟瘴气的大唐朝廷带来了一股久违的清风!
当然,要想收拾前几任皇帝留下的烂摊子,光靠魄力是不够的,还得有谋略和手腕。
在这方面,初出茅庐的李适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水平。
众所周知,代宗李豫一朝,朝廷最倚重的将领是郭子仪。
郭子仪不仅德高望重,而且位高权重,他身兼司徒、中书令、关内及河东副元帅、灵州大都督、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等数十个要职,多年来一直统领实力强大的朔方军,外抗吐蕃,内平叛乱,为安史之乱后政局的稳定、国家的安全作出了无人可比的巨大贡献。
不过,尽管郭子仪对朝廷的忠心是久经考验的,但他毕竟已经83岁高龄了,已经时日无多了,必须为他的身后事作出安排了。
一旦郭子仪不在了,该由谁来取代他?
要知道,郭子仪向来治军宽松,麾下有一帮骄兵悍将,这事万一处理得不好,很可能会再次酿成仆固怀恩一样的兵变!
这个问题,其实代宗李豫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了,可却一直没有下最后的决心。
现在,李适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拖下去了。
他上台后,便下诏尊郭子仪为尚父,加授太尉,保留中书令,其余兼职则全部罢免,同时把朔方军一分为三,由郭子仪原先的三个部将李怀光、浑瑊、常谦分别统领。
通过这样的方式,李适顺利实现了朔方军指挥权的平稳过渡。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又卓有成效的措施,让即位不久的李适迅速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信任。
所有的百姓,无论智商是0.25的还是智商是250的,无论是杀猪的还是写诗的,几乎人人都对他交口称赞,认为太平盛世即将到来。
河北地区的一些藩镇士兵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明主出现了,我们以后还造反吗?
当然,此时的李适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他取得的这些成就中,其实至少有一半功劳应该归于他的得力助手——新任宰相崔祐甫。
崔祐甫出身于唐朝名门博陵崔氏,他生性刚直,处事果断,任何事情只要认为是对的,他都要坚持到底。
代宗李豫在位的末期,时任中书舍人的他经常和宰相常衮唱反调,常衮对他极为忌恨,屡加打压,没想到这反而帮了崔祐甫的忙——德宗李适登基后,出于对常衮的厌恶,便把崔祐甫提拔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而常衮则被赶出朝廷,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
事实证明,崔祐甫的能力比常衮要强得多。
他不仅敢作敢为,而且见识深远,老谋深算,帮李适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