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T【鼓浪屿】特种邮票
2003.05.02发行 全套3枚(连票) 发行量880万套
(3-1)T 80分 八卦楼
(3-2)T 80分 日光岩
(3-3)T 2元 菽庄花园
邮票规格:50×30毫米 齿孔度数:12度
整张枚数:24枚(3×8,三图连印)3套 版别:影写
设计者:杨文清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小岛呈椭圆形,面积1.78平方公里,有居民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开拓于元末,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改为今名。1573年(明万历元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在日光岩上题“鼓浪洞天”4字,为鼓浪屿的正式得名。鼓浪屿海岸线蜿蜒曲折,天然海滨浴场环布四周,鬼斧神工的碎石奇趣天成。岛上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树林繁茂,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山和海相拥,自然造化和人工雕凿相映成趣,日光岩、菽庄花园、八卦楼、皓月园、毓园等更为园中园胜景。
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902年鼓浪屿被定为“公共租界”,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开办洋行、医院、学校和教堂;一些华侨富商也相继来岛上修建别墅和住宅。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鼓浪屿又被日本独占,直到抗战胜利,才结束了100多年的殖民统治。正是由于有那段特殊的历史,鼓浪屿的建筑才别具特色,千姿百态,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鼓浪屿以其独秀绮丽的风光,赢得了“东海明珠”、“海上花园”之美誉,1988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
2003年5月2日,为了展现中华山河的壮美,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鼓浪屿》特种邮票,全套3枚。
(3-1)为“八卦楼”。是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鼓浪屿中部笔架山北坡。因其红色圆顶有八道棱线,顶窗呈四面八方十二向,并置于八边形的八角台上,故称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其楼高86.6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花园面积1.1万平方米,于1907年开始兴建。八卦楼的原主人林鹤寿,是鼓浪屿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的堂兄弟,他继承祖业,在厦门水仙宫开设“建祥钱庄”。自认为财力充盈,要在鼓浪屿建造一座新颖别致、风格独特、规模最大的别墅,站在其天台上,就能看到整个鼓浪屿和厦门市区。于是,他不惜重金,向英国和记洋行买下笔架山北隅山腰突兀的直坡地,依照美国总统府白宫和玫瑰园的格式,由他的美国朋友、学过土木建筑、时任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的郁约翰先生进行精心设计。他把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圆顶,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雅典广场赫夫依斯神庙的石梁,罗马教堂的十字通道以及古希腊的柱式和中国建筑的传统装饰,通通移到八卦楼上,被喻为“小白宫”。但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远远超出林鹤寿的财力,因而时建时停,十余年尚未完工。1924年,已抵押给日本台湾银行的八卦楼开办了旭瀛书院。1938年厦门沦陷后,被充作难民收容所。以后,这里曾进驻过学校、工厂、科研机关。1982年2月23日,被辟为厦门市博物馆,并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
(3-2)为“日光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的龙头山顶部,海拔92.68米,为鼓浪屿最高峰。日光岩俗称“晃岩”,相传郑成功于1647年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远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山麓有日光寺,每当太阳初升,阳光正射到山石和寺内,故名。它是一块直径为40多米的巨石,凌空独立,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峰巅,凭栏远眺,厦鼓景物可尽收眼底。其周围有莲花庵、水操台、古避暑洞、龙头寨门、郑成功纪念馆以及石洞、古城和历代摩崖石刻等景观。
(3-3)为“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南部,背倚日光岩,面向大海。建于1913年,是园主人林尔嘉因日本侵占台湾后,携眷避居鼓浪屿,依照在台北的板桥别墅建造的一座花园,并用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菽庄花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部分,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补山即补山之胜,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藏海即把大海一隅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以后又陆续修建了小板桥、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茅亭、伞亭等。2000年,“菽庄藏海”被评为厦门新二十名景之一。
本套邮票采用连票形式,全景展示了鼓浪屿山和海相拥,自然造化和人工雕凿相映成趣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