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中却强敌环伺——韩国名臣名将录

韩,三晋中不温不火的一方诸侯,地处天下正中,乃是天下要道,东南西北往来客商都几乎需要从韩国经过。其主要统治范围,包括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那是当时天下地理位置的最中心。

韩国虽然土地还算肥沃,人口也还稠密,但是因为在乱世时期,地处四战之地且坐拥交通要塞的地理位置,很难不受他国觊觎。而自己的国家实力,与秦魏齐楚燕赵六国相比有差距,也就和二流强国宋国差不多。想在乱世立足,是韩国立国时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唯一的变法就是增强自身实力,为此,韩国总共有过两次在整个战国历史上都比较有影响力的改变,不过两次虽然看似取得了成绩,但是结果难免事与愿违。

韩国

第一步,扩张领土,掠夺人口,以此来实现国家实力短期内的大幅度提升,韩国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顺便掂量了四面邻居的分量,不觉得一身冷汗,都不好惹。西边的秦国,虽然战国初期,国家积贫积弱,但是秦人凶悍好战,不敢惹;北方两面包裹着自己的是大魏国,在魏文侯率领下,一大帮贤臣辅佐,大魏国早已崛起,俨然已经是诸侯霸主,对于大魏国,韩国只有臣服的份,哪里敢在老虎头上拔胡须;南边,则是巨无霸的楚国,虽然国家远不如巅峰时期强盛,但是跟晋国在春秋中后期上百年掰手腕,可不是一个小小的韩国可惹得起。

再往东看呢,乃是郑国,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虽然在春秋小霸郑庄公之后,郑国长期混乱,渐渐成为晋楚争霸的墙头草,但是在春秋末期,随着晋楚两国实力衰退,吴越崛起,郑国在夹缝中中缓过气来,开始着手发展,取得的成绩不错,在战国初期,郑国实力与北边一度压着赵国揍的中山国差不多,可能也就是70%实力的韩国。

韩灭郑

但是韩国没有办法,毕竟四面看了看,自己能占点优势的只有郑国。于是爆发了韩国灭郑之战,此战若拉长点算,足有近七十年的历史。韩国当时都城阳翟甚至还被郑国围攻过。单纯从战役角度上看,几十年下来,韩国与郑国的在战场上只是五五开。韩国迫不得已,只能使用阴谋诡计,一面讨好郑国,消除戒心,一面派间谍。再然后,合伙三晋,约郑国国君前来会盟,然后趁机出兵,偷袭郑国腹地,在魏国的配合下,最后韩国才拿下了郑国,并将都城迁到了新郑,正因为此,韩国才得以跻身战国七雄。

但是韩国灭郑,耗费时间太久,足足耗费70年时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对于韩国本身也是很大的消耗,再加上,完全消化并不比自身弱许多的郑国也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导致了韩国错过数十年的时间专注于变法崛起,导致了韩国虽然吞并郑国后实力暴涨,但是其他诸侯国却在这数十年的时间里,变法图强,水涨船高,韩国虽然实力大增,但是并没有缩小与其它各大强国之间的差距,所以韩国吞并郑国虽然变强了,但是并没有实现图强的梦想。

战国时期的改革

第二步就是改革,韩国通过变法,国家也曾经短暂的崛起过,这里面的主要人物,将在文章后面详解,此处不多赘言。只需要记住结局,并没有成功,韩国并没有崛起。

当然,韩国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军事科技,若说春秋时期,青铜冶炼时期,造兵器最厉害的吴越两国。那到了战国时代,铁器开始盛行的年代,韩国凭借高超的科技,一跃成为了七国之首的军事工业国,出口兵器就能挣一大笔外汇。

当时很多名家感慨:“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那时候,韩国的弩能射到八百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什么意思呢,就是距离远,箭蔟能穿透铁甲,还能在胸膛穿个洞;若是近,则可以破甲之后,穿心而过。

而且,韩国不仅弓弩厉害,冶炼锻造技术更厉害,剑、戈、矛等兵器打造也是一绝,世言韩国兵器“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韩国强弩

所以,装备有强弓劲弩,神兵利器的韩国军队,实力并不弱。但是,韩国战国数百年历史上,却几乎没有出过像样的名将,这也就导致了韩国虽然军力强,但是战力很一般。接下来,我们就将韩国历史上的名人名将进行一个大盘点。

1、申不害

提起韩国,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韩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家,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名头仅次于商鞅和韩非,在韩国主持改革十五年,在此期间,韩国迅速崛起,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加强君主专制,国家机器运转效率提高,鼓励生产,国力增强,重视军事,新军崛起,国家富裕,百姓生活有所提高。十五年间,四面强敌皆不敢轻易来犯,韩国实现了自强。

但是,申不害只是给韩昭侯提供了强国之术,也就是给了强国的方法,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那就是立法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典约束全国人民走上同一条路,只是凭借自身影响力带领一国百姓朝着强国方向走,所以韩国只能强十五年,等申不害和韩昭侯去世后,没了领头人,百姓就散了,各走各路,韩国迅速衰落了下去。

申不害

2、韩非

战国时期,法家数派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本身作为韩国公子,师从荀子,与李斯乃是同门。韩非一生,著作等身,但是却并没有实际参与并领导过一次改革,其法家思想虽然对秦始皇有着很深的影响,但是他自己却并没有影响到韩国。后来,韩非被秦国所俘,后死于秦国狱中。当然,后世为韩非感到可惜,认为其能力在李斯之上,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两人气度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思想家和实干家是两回事。但是这不影响韩非成为战国末期,诸子百家最后一个大能人,最后一位顶尖思想家的身份。

韩非子

3、暴鸢

韩国两百多年,实在是没有名将,从矮子中选个高的,在列国历史上都排不上号的暴鸢算得上是韩国第一名将。

暴鸢在对楚之战中,跟着齐国名将匡章,在垂沙之战中击败楚国大军,杀将军唐昧。在伊阙之战被秦将白起所败,再后来,救援被秦军猛攻的魏国,也遭遇了惨败。

五国伐齐,暴鸢作为韩军主帅,率军击败齐军,配合秦军将齐国主力牵制在西部,给了乐毅长驱直入的机会,算是取得了胜利。

韩军精锐

4、冯亭

战国中后期,韩国著名将领,其一生战绩惨淡,当然,这也跟当时韩国国力羸弱有关。其军事生涯最大的闪光点,在于其巧用驱虎吞狼之计,将战国后期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了秦赵之间,让韩国能在夹缝中求生数十年。那就是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伐打韩国,占领野王,将葫芦形的韩国南北两块领土分开,上党地区成为韩国飞地,在此时,上党必然不保。

但是把它给谁就很关键了,如果给秦,秦国得寸进尺,韩国难保。所以冯亭献计,将上党给赵国。上党乃军事要地,对魏、赵都很重要,魏国已经衰落不题,但是赵国强盛啊。而秦国到嘴的肥肉掉到了赵国盘子里,自然要从赵国手中争夺,于是,天下局势变成了两大军事强国的一较高下,上党自然就是导火索。韩国虽然失去必然会不保的上党地区,也算是在强秦的步步威逼下,暂时得以保全。

韩国中后期

5、陈筮

韩国著名的说客,战国中后期,韩国衰弱,战略上有点倒向秦国,遭到了和秦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魏赵的反对,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爆发,韩国难以抵抗魏赵联军的围攻,不得不向秦国求救。陈筮代表韩国向秦国求救,用激将法对秦国丞相魏冉,表示,韩国并不危急,因为韩国在危急的时候,只需要改变立场,就可以退围攻韩国华阳的大军。魏冉闻言,立马出兵华阳,解了韩国华阳之困。

韩国末期

6、尚靳

战国中期,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四处求援不得,最后尚靳赶赴秦国,对着宣太后文邹邹地讲了唇亡齿寒的故事,有理有据,侃侃而谈,满座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宣太后非常人也,以其和亡夫秦惠文王的一段羞羞事为比喻,讲了一个荤段子,拒绝了尚靳,因为这个故事,宣太后成了名人,而尚靳也得以名留青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