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深爱了十多个女朋友,却不爱我?

一起

看场

电影

日常对话

请输入正文

《日常对话》small talk ▷▷▷

豆瓣评分:8.3分

导演:黄惠侦

监制:侯孝贤

2017年柏林影展泰迪熊奖最佳纪录片

第53届金马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

她讲了一个多情的母亲,外面谈过十来个漂亮女朋友的母亲,在自己面前就像同一屋檐下的的陌生人···

“情人记忆中的母亲”

“你觉得世界上有了解你的人吗?” ▷▷▷

夜里醒了就不轻易睡着,端坐起来看一部纪录片,《日常对话》半点没有日常语录,有的只是一条一条沉默的鸿沟,看的入神,近乎静止的画面,也陪得津津有味,每一个镜头意味饱满,值得品味。

最近在读余华《活着》,也是深夜在读,读到后面只想着太苦了,赶紧结束吧,太害怕灾祸又降临了。而看《日常对话》的心情就绝然不同,可以一帧一帧的去品,极力想透过着寥寥数语去了解人物的心,当然这多少有些不自量力。

和导演一样,我想明白是怎么的生分,让同居在一个屋檐下的母女,除了餐桌上的交集,其他时候形同陌路;旁白说“震耳欲聋的沉默之下,藏着让她难以面对和言说的秘密”。

而又为何明明是相依为命的母女,内心却间隔着遥远的距离;母亲作为一个同性恋人,为什么和父亲结婚,她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旁边又补充“在紧闭的双唇背后,是令她窒息且摆脱不去的耻辱”。

随着导演私人化的镜头,从以底层社会叙事切入庞大的社会议题,又回归到人与人,回归到家庭,回归到亲情关系。

母亲的心在孩子眼里一直像丛林谜雾朦朦,而今孩子四十了,终于有勇气靠近,一探究竟。

“你觉得世界上有了解你的人吗?”

“不知道,谁要了解我”

“我跟妹妹就想了解你,但你都不让我们了解。”

“有什么想对我和妹妹说”

1.同婚

“妈,如果时间能倒转你可以重新选择一次,你还会结婚妈?”

“不会,我要自己一个人比较好过。”

“你也不会想生小孩吗?”

“不一定要生小孩···”

“如果以前同性也可以合法结婚,你一样不想结婚跟生小孩吗?”

“是,我会这样”

“为什么”

“比较自由啊。”

母亲离开了家,到了外面俨然是另一个自由的灵魂,采访她的几个前女友就发现,母亲在她们面前的形象,是多么的欢乐呀,温暖懂得照顾别人。

2.家暴

母亲的母亲,导演的外婆也被自己的老公谩骂,到了一定的地步,她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这种折磨,好在被母亲及时发现。

到了母亲,嫁给父亲以后,爱酗酒的父亲,一旦喝了酒就爱发酒疯,这样母亲就难逃魔掌。

母亲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选择带着孩子们一同逃离。

“你有没有去问过要怎样才能离婚”

“有问过但是我觉得那样很丢脸”母亲很淡定;

“为什么怕别人知道你被家暴?你又没做错什么”

“为什么我到那么大还要被人打。”母亲没有正面回答。

后来,父亲自杀了,母亲算重获得人身的自由。

03.性侵

隔着一张桌子,女儿撕开童年创伤的口子,袒露自己的痛苦来倾诉,同时也探索母亲内心的通道。将那些难以启齿的羞耻感撕开,回到谁也不愿面对的过去,将困在过去的母亲和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带离。

“你知道爸爸房间发生了什么吗?”或许母亲对此真的一无所知,可是在女儿心目中,母亲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情才讨厌自己的。

“妈,为什么你从来不问我,那时候我跟他一起睡,为什么半夜都会自己跑回来?”

母亲良久的沉默。

'你都不想知道妈?'女儿继续追问

“我告诉你好不好?”

“我跟他一起睡觉的时候,他都叫我摸他,拉着我的手叫我摸他那里,有时候还会叫我用嘴巴····”

“你为什么从来不问我?”

“你到底爱不爱我?” ▷▷▷

镜头就是自己的机会,导演要利用这种诠释的机会来表达自己,走近母亲的世界。

作为女儿,自从自己当了妈以后,才明白原来自己看见女儿是这样开心,虽然自己已经40岁了,也希望母亲看见自己可以开心。

她体谅母亲的辛苦,可也坦诚自己过得挺不容易,过往父亲给的伤痕历历在目,可她承认这不能怪母亲,那不是母亲的错。

因为父亲是横梗在我们之间,是彼此绝口不提的伤痛,以为只要不说就相安无事,而实际上沉默只会让我们更加在乎,更加小心翼翼。

所以导演借着镜头来勇敢发声,她说“如果不是因为录影,有些话我也没有办法说出口,说出自己的感受。”母亲略带不满地说那也不问问自己的乐不乐意,这是一次正面的语言较量,是一次好的对话契机。

于是,女儿就问“你是不想录影,还是不想听我说话,也不想跟我说话?”

“我也知道你很讨厌我”母亲依旧没有正面回应;

女儿继续说“我其实不是讨厌你,我是不知道,不知道你是不是爱我,我觉得你是讨厌我。但我还是很希望你知道,我是很爱你的·,虽然你觉得我很讨厌你·····”

“那会不会怨恨生下我们两个?”

“不会,你们两个跟着我也很可怜。”

逃离父亲以后,相依为命的母女之间,生死相依,怎么会没有爱呢。

影片在最后,才借孙女之口问出“你爱不爱我?”

第一次,母亲回答“你那么坏我还爱你?”

“哼,我也不爱你了”小孩回答

第二次,母亲反问“你爱不爱我”

“我爱你啊”小女孩说

“我也爱你”母亲这回说

可小女孩跑开了对自己妈妈说

“哼,阿ma听不懂我的话”

第三次,母亲终于直接回答“我爱你”

女儿边走边乐“阿ma说爱我耶。”

这一段放在片尾像是一个折射,三次问答,到直接对直接,中间经历的两次曲折往复,大人的爱总是不如孩子来得直白,她需要你听懂生活里的言外之意,否则,就需要一点努力去拼命追问。

“你知道我妈喜欢女生吗?”▷▷▷

在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体系里,家族墓碑上连女儿的名字都不能有,怎么还能幻想女性被优待呢。为了满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社会期待,至于女性到底喜欢什么,家人是否是同性恋,她们恰是早就同一口径一样,都以回避的态度说“我不知道”。至于家暴的事情,是家事,也是“家丑不可外扬”所以都集体选择“遮丑”、“藏丑”。

而真实的母亲只有她独自在承受了,就算在自己的情人面前,她也选择虚构一个身份背景来,说自己只结婚一周,自己的孩子是领养的等等。

也许是回避婚姻,回避内心的伤,面对家暴也觉得那是“丢脸”的事情。可母亲究竟是温暖的人,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包裹自己的伤口,努力去爱别人。

就像导演在采访里说的一样,这就是“站得远一点来看我们这家,我们也是社会的注解,所以我是有意在社会的脉络里,将这样的一个家庭故事,再通过它来反应社会意识。”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