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住隹,这是不是孩子最容易搞混的三个字?

这是三个汉字的最初字形,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它们三个长得很象吧。

那么,这三个汉字现在长啥样了呢?

往  住  隹

它们现在长得很象吗?

对我来说,它们还是完全不象,一点都不象,非常非常不象。

可是,对我儿子来说,这三个字简直就是一个字。

所以,我经常在儿子的作业本上看到这三个字互相客串,冒名顶替,亲密得不分彼此。

“我们象常一样。”

“我们河边走去。”

“我和妈妈在学校附近。”

对这三个字,傻傻分不清的孩子,不会只有我儿子一个吧?

看着这三个字整天互相乱串,我忍无可忍,敲了好多次黑板:

看黑板看黑板!告诉你,这三个字,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别说亲兄弟,连八竿子的亲戚都扯不上。

住是居住,跟人有关系,所以是单人旁。

双人旁跟人没关系!往字里的双人旁不是表示两个人在一起混。往表示方向,去哪里,往往,往字是双人旁。

单人旁的字都跟人有关系,但不是所有的长成“亻”模样的,都是单人旁。

“隹”里的“亻”,不是单人旁,它跟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只鸟!

但是这么敲完黑板效果并不好,儿子点头表示知道了之后,一回头还是三字混搭。

所以,我决定把这三个字的来龙去脉给儿子讲一遍。为了他的三个错别字,我得写两千字,这年头,当父母可真不容易。

◇◆◇◆◇◆◇◆◇◆◇◆◇◆◇◆◇◆◇◆◇◆◇◆◇◆◇◆◇◆◇◆◇◆◇◆◇◆◇◆◇◆◇◆◇◆◇◆◇◆◇◆◇◆◇◆

“住”是形声字,“亻”是形旁,表示这个字和人有关,“主”是声旁,表示“住”字的发音是“主”,只是语音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现在“住”只是接近“主”的发音。“住”是居住,停止的意思,这些意思都和人有关,所以边上有个人。

◇◆◇◆◇◆◇◆◇◆◇◆◇◆◇◆◇◆◇◆◇◆◇◆◇◆◇◆◇◆◇◆◇◆◇◆◇◆◇◆◇◆◇◆◇◆◇◆◇◆◇◆◇◆◇◆

“往”的“彳”(俗称双人旁)和人没关系,“往”字和“主”字也没关系,“往”字从甲骨文到现在字体变形严重,写法超多,但不管哪种写法,它的意思都和两个人以及“主”字没关系。

这是“往”字的字形发展变化过程,“往”字是在汉代文字隶化后,右半边才变形变成“主”的。

这是“往”字的两种甲骨文写法,字形上半部分是“止”字,就是脚的意思,下图“止”字的甲骨文写法有左脚和右脚的区别。

字形的下半部分是“王”字。

王和脚,两个加一起,就是甲骨文的“往”字。

“往”的甲骨字形由“止”字和“王”字组成,“止”是一只脚,有行走的含义,引申出出发,行动的意思。

“往”的甲骨文的造字本义到底是王出发去某个地方?还是出发到王那里?还是“王”是声旁“止”是形旁的形声字?并无确论,大家自己可以分析研究。比较主流点的看法是第三种:“往”是形声字,“王”是声旁。

不管这三种分析你喜欢哪个,“往”都跟“主”没关系。

从周朝开始,“往”的甲骨字形上增加上了“彳”,这是在文字分化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繁化现象。

“彳”俗称双人旁,但它和人没关系,更不是两个人,它是“行”字的左半边。

“行”的甲骨文是个十字路口。

“行”的一半“彳”,也表示道路,用“彳”做偏旁组成的字,其本义都和道路或者在路上行走有关。比如:徐,復,径,等等。

“往”的甲骨文加上了“彳”,加强了“往”的在路上行走的含义。

◇◆◇◆◇◆◇◆◇◆◇◆◇◆◇◆◇◆◇◆◇◆◇◆◇◆◇◆◇◆◇◆◇◆◇◆◇◆◇◆◇◆◇◆◇◆◇◆◇◆◇◆◇◆◇◆

至于“隹”,这个字和“追”字同音。“隹”字和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只鸟。

看看这只小鸟的简笔画的演变过程吧。

你看,有小尖嘴,有羽毛,有爪子,“隹”是鸟的象形。

如果你一定要把“隹”的“亻”说成是单人旁,我也没办法,我会赞叹你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鸟人。

知道了隹,看看下面的字吧。

下面这个字虽然写法很多,相信你一定猜得出它是什么意思,是现在的哪个字,原始的造字本义又是什么。

还有下面这个,也没问题吧。

上面这两个字,一个是“集”字,鸟聚在树上;一个是“雀”字,上面是小,下面是隹,小鸟儿,特指小麻雀。

◇◆◇◆◇◆◇◆◇◆◇◆◇◆◇◆◇◆◇◆◇◆◇◆◇◆◇◆◇◆◇◆◇◆◇◆◇◆◇◆◇◆◇◆◇◆◇◆◇◆◇◆◇◆◇◆

往住隹,这么说过后,这三个字应该不会再搞混了吧?

三个字里,说得最简单的是“住”字,“住”,从人主声的形声字。很简单。但这个字其实是这三个字里最复杂最难讲清楚的:

“住”为什么用“主”,不用别的声旁来造字?

“主”是什么意思?

“主”的本义和“住”字有关联吗?

“住”字的各种含义是怎么从造字本义里发展出来的?

这些问题比较复杂,得单独说。

另外,大家觉得还有哪些字孩子们容易搞混写错?不妨留言给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