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引领我们重温青春岁月,感受生活的变迁
看高清年画,品陈年佳作。
每一幅作品均经过高清修复,不添加任何的水印、商业标志和广告图标,确保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年画海报作品,原汁原味的复原奉献给朋友们。
凡我所发,必是高清。
《绣福图》马乐群、王伟戌绘,1986年
聊几句:湖边的凉亭里,棵棵紫藤花仿佛接受了一个口令或者听懂了一个信号,几乎在同一时间抽出了一条条娇嫩的花串儿,高高低低地从凉亭上垂了下来;墙角的几株月季有点不甘寂寞,竞相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仿佛在努力地想引起每一个过往的人注意。一阵微风从 湖面上轻轻掠过,带来一阵儿、一阵儿紫藤花和月季花的芬芳。
凉亭下坐着一位身穿粉红色衣服,头扎红丝带的漂亮姑娘,正在用灵巧的双手,绣着大红福字,四周点缀着绚丽开放的富贵牡丹花。姑娘从旁边五颜六色的丝线里,娴熟地抽出一根红线穿在针上,要把福字绣地再红一些,再大一些,把富贵牡丹绣地再艳丽一些,再丰盈一些。姑娘绣的是福字和牡丹,同时把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也都绣了进去。
《旅客的贴心人》 ,詹钦成、田基德、吴性清绘,1973年
聊几句:列车在轨道上疾驰,车窗外寒风刺骨,车厢内温暖如春。一位女乘务员提着开水壶 ,背着“百宝箱”,不停地穿梭在每一节车厢,为乘客们供应开水,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当她走进一节车厢里时,一个背着玩具冲锋枪、拿着小画书,跑来跑去、玩打仗游戏的顽皮小男孩,一头扎进了她的怀里。乘务员低头一看,小男孩衣服上的几粒扣子,都开始松线,马上就要跟衣服“分家”了。扣子都掉了,小男孩的衣服就要敞开口了,外面天气这么冷,到站下车的时候会着凉的呀!
乘务员随手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百宝箱”,哇!里面的宝贝装得满满当当,不仅有各种常用的药品,而且还准备了针线用品,箱盖上印着醒目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她拿出针线,把小男孩拉到身边,十分娴熟地一针一线缝起了扣子,边缝边跟小男孩打趣:“当解放军玩打仗,也要注意一下军容风纪啊!扣子都掉了,会被人笑掉大牙的!”旁边的老奶奶、解放军叔叔、一个大姐姐,还有两位干部模样的伯伯,都被逗得笑了起来,前排的一个小女孩也应声转回头来看,朝小男孩扮着鬼脸。小男孩脸红了,羞涩地低下了头。
车厢内温暖如春,车窗外寒风刺骨,列车在轨道上疾驰……
《试新装》,张华绘,1988年
聊几句: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服装逐步远离了一年四季的蓝白灰,开始走向款式、颜色 、面料和品牌的多元化,特别是年轻女性的服饰,更是迎来了日新月异、争奇斗艳的潮流更迭,仿佛把憋了很多年的购买欲望,一下子激发起来,迸发出来。
看,图中的两位女士,面容姣好,发型新颖,身材高挑匀称,试穿的服装多新潮、多合体,再不停地换个角度,摆个造型,那叫一个美,那叫一个酷,一点不亚于时装模特呀!
《老歌手》, 梅吉文绘,1959年
聊几句:公社的劳动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社员们挖土挑土的号子声,宣传队大喇叭里播放的革命歌曲声,一浪高过一浪,一首赛过一首,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动人景象。
女宣传员把一位当地号称“老歌手”的老大爷邀请到话筒前,打开了留声机伴奏音乐,请老歌手一展歌喉,为日日夜夜奋战在工地上的社员们加油鼓劲。老歌手胡须花白,满脸皱纹,手里站着拐杖,看起来八十岁往上的样子,但神清气爽、腰板笔直,身子骨很硬朗。
他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地演唱了一首当地民歌,老爷子那可真是了不得,中气十足,声音嘹亮,音域宽广,婉转动听,唱出了带着泥土、草木和露珠气息的原汁原味。一声声的歌儿,如清冽甘甜的泉水般汩汩涌出,唱出了老歌手的心声,滋润了社员们的心田,浑身上下那叫一个舒爽,那叫一个熨帖,干起活来更加精神百倍、劲头十足了。
《喂鸡》,1978年
聊几句:这幅作品,本来是一张1978年的年历卡,由于时间久远、保存不善,纸张已经折裂破损,好几个地方沾上了黄色的污渍,整个画面已经褪色暗淡,看起来惨不忍睹,就要报废 了。
我的一个小朋友是专业做游戏原画设计的,前几天刚从国外回来,看到这张年历卡后很喜欢,说没想到几十年前一张小小的年历卡,都设计得这么精美,这么用心,真是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为此,他抽时间在电脑上进行了修复。现在您看到的,就是修复后的效果。
其实,这张年历卡上没有这幅美术作品的标题,《喂鸡》是我给它起的名字。画面上一个圆圆脸蛋的女孩子,发型、头饰、耳环、手镯和服饰等,都带有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女孩子身后肥大、深绿色的芭蕉树叶子,还有远处的红瓦房子,袅袅的炊烟,稀疏的栅栏,无不展露出南方田园的那种宁静和悠远。
正在争着啄食的几只大白公鸡,哦,里面还有一只穿黑衣服的,膘肥体壮,大红冠子高傲耸立着,还时不时歪着脑袋,斜着眼看人,又似乎在满不服气地聆听着什么,只要有人侵犯它的领地,或者对它的知心爱人产生了非分之想,随时会向挑战者发起攻击,拼个你死我活,不分出个眉眼高低誓不罢休,那种舍我其谁、神气十足的样子,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小时候被邻居家的大公鸡啄过几次,那疯狂、野蛮劲儿,记忆犹新。拍打着翅膀、跳起来啄,小孩子已经落荒而逃了,它还是拿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不舍劲儿,跟在身后,恶狠狠地啄脚后跟,脖子上的一圈羽毛都耸立起来了,那战斗力指数,一点不比看家的狗弱,现在想起来还是怕怕的。
《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1972年
聊几句:画面中,一位全副武装、精神焕发的解放军战士,正在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迈步走进老乡的家门。军帽上的红五星和衣领上的红领章,映红了他的笑脸。
远处,战士们有的在墙上刷标语,有的在拿着笤帚打扫卫生,有的抢过老乡肩上的扁担,帮助老乡挑水……部队每到一处驻扎,不仅严守纪律、秋毫无犯,而且主动帮助老乡们挑水、扫地、干农活,这已经成为战士们的自觉行动,每一支部队都这样,每一名战士也都这样,所以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子弟兵”“亲人解放军”和“最可爱的人”。
整幅画面,巧妙地用近景、中景和远景,集中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就是老乡家大门上的对联写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大红鱼》,柳忠福绘,80年代
聊几句:那个年代,过年买年画,几乎家家都要置办一张胖娃娃怀抱红鲤鱼的年画,小伙伴们挨家挨户地对比,尽管画面都有一些区别,但画里面的主要元素还是差不离的,胖娃娃都是短脖子、圆脸,粗胳膊、粗腿,都一身短打扮,有的甚至光着屁股,都不穿鞋子,露着两只胖乎乎、肉墩墩的小脚丫,我奶奶说像两个发面卷子一样(我们老家一种切成长方形,发得鼓鼓的白面馒头)。怀里抱的大鲤鱼,一准儿从头到尾都是红颜色的,鱼鳞红中还透着一点金黄,嘴两边留着两条长长的胡须,看起来活蹦乱跳、活灵活现的,鱼的大小长度几乎跟小男孩的身高差不多,几乎要抱不动的样子。
这幅作品里,一条大红鲤鱼从水里一跃而出,小男孩骑在了鱼背上,题材寓意很吉祥,可谓一语双关,既有年年有余、生活富足的祝福,又有鲤鱼跳龙门、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期盼,充满了吉祥瑞意。
《课余——红小兵学雷锋》,魏康祥、沈汉武、陈海振绘,70年代
聊几句:这是一张珍贵的明信片上的图案,修复后展示给大家。画面呈对角线构图,右下角是两个篮筐、两把锄头,锄头的柄靠在篮筐把上,挂着一个书包。左上角是几根嫩绿的柳条下,两个“红领巾”坐在一起,女孩腿上放着一本《雷锋叔叔的故事》书籍,男孩双手举着一张雷锋叔叔的剪纸画。
两个“红领巾”利用课余时间,一边积极参加生产队里的生产劳动,一边认真学习雷锋叔叔的 光荣事迹,切实做到了学雷锋、见行动,他们都是学校里学雷锋、做好事的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