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纠纷不该成为暴力的遮羞布

相信很多朋友可能看过这个视频,7月9日的凌晨,广西一女子在街边遭一男子强行拖拽塞进车内。

视频里的男子动作极其粗暴,重重的用拖、摁、撞的方式来强迫女孩进入车里。女生一直在拼命挣扎,撕心裂肺地尖叫呼救,但和男人体力差距悬殊,差一点就要被带走,好在有路过的好心人劝阻,救下了她。

事后女生发出消息说,男人是她的前男友,之前就经常打她,她受不了才分了手,分手后也不是第一次被这么纠缠。

而目前的处理结果是:两人系感情纠纷,经调解,男方写了不再纠缠女方的保证书,并做出了(看不出丝毫诚意的)道歉,女方不再追责。

情感纠纷不该成为暴力的遮羞布

很显然,这个结果让大部分网友都不满意,大家都在质疑“保证书”真的能给女生带来保护吗?

毕竟在此之前很多因情感纠纷的刑事案件,嫌疑人都因骚扰写过保证书,但依然没能阻止悲剧发生。

这个社会的大部分人,都太习惯把夫妻、情侣间的单方面暴力,当做普通的情感纠纷来处理。

只因为一句情感问题,就能当街暴力拖拽,事发后也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这对弱势一方来说,是何其的残忍,

不论双方们双方是何种关系(包括存续婚姻关系),不论对方是否有过错(女方是不是出轨,是不是在婚姻,感情中有过错),都不可以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拘禁,进行打骂,否则即违法,严重的构成犯罪。

更让人气愤的是男方在事后发出的道歉视频:"因为我个人情感问题,对你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这里我跟你们说一句对不起,我为我昨晚的行为感觉到羞耻。我也希望各位男性朋友遇到个人情感问题,不要冲动,懂的都懂。"明明是自己在街头暴力,但话里话外没有一句对受害女生的歉意,反而用一些“懂得都懂”这种词汇引导大家去猜测。

这个事情发生是不是有什么前因后果?我为什么和她是亲密关系却突然要施暴呢?走到这一步是不是女生做了什么事?

再顺着这么想下去,就会有一部分人走向对受害者的怀疑和指责。

停止受害者有罪论

所以,一旦从“感情纠纷”的角度来看问题,整件事情就变味了。严重的事情就显得无足轻重,合乎情理(我说的哪件事,懂的都懂)

受害者有罪论者们往往最喜欢为加害者找上了理由,给其正当性。

情感纠纷不应成为暴力犯罪的遮羞布!

前男友,这个词汇标志着两个人的情侣关系已经解除;而追求者,这个词汇标着这两个人没有实际的关系。

如果借“感情纠纷”掩盖“真实动机”,那就是为加害者打掩护,为受害者上枷锁,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原本的一切,难道不应该是:为受害者挺身辩护,给加害者铐上枷锁吗?

很多人在看到“双方均表示不再追究责任”时,都对女孩表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都这样了还和解?害了自己还可能拖累其他女孩。”“我觉得这女的有病,恶人都是怂人惯的。”

也许你痛心疾首这个女孩的软弱,但也要理解她的“不追究”。这未必是因为她理亏,而是因为她害怕被报复,害怕在“追究”的过程中再受到二次伤害。

为什么很多婚姻中的受害方宁可不要钱和房子,不追究过错,也不要求赔偿损失,只求尽快与对方的人生割裂开来?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会令他们本能地回避与加害者有关的一切人和事。他们甚至不想再听到加害者的名字,只求迅速逃离。

擦亮双眼鉴别暴力者尽量远离他们

和有暴力倾向的男人相处,结局都不会太好,从一开始,女孩们就要擦亮眼睛,远离家暴者,珍爱生命。

下面这两个维度,可以辨别一下。

警惕1

因为爱你所以要控制你。

霸道到事无巨细,让你听他话,甚至不惜诉诸武力,请你警惕起来。一个男人能用极端的方式“爱”你,就能用极端的方式恨你。

如果这个人从始至终只有“我的意愿”,“我的想法”,“我的规则”。

我喜欢你你就必须同样喜欢我,我都没说要离开你,你怎么可能想着离开我?一旦被拒绝,就很有可能用极端的方式来挽留你!

警惕2

总是为暴力行为找借口

《中国反家暴纪事》纪录片,曾经展示一些丈夫为自己的暴力找不同借口:

男人想卖家里的一棵树,妻子不想卖。

妻子对其他男性有来往,怀疑其不忠;

经典反家暴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安嘉和打完自己妻子都找借口:“我是太爱你了。”

无论有没有犯错,即使对方犯了再大的错误,暴力都不应该是存在的理由。。

永远不要妄想自己的迁就,会让男人的暴力凭空消失。

情绪稳定,人格成熟,才是择偶中最重要的底线。正如德国心理治疗家海灵格先生的名言:爱只是一颗种子,它远远改变不了土壤。

对于性格极端,处事方式偏激,用非常规手段(包括伤害你或者伤害自己)对待过自己的人,不要给任何机会,尽量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最后必须要说:什么“情感纠纷”,“情侣的闲事”。暴力就是暴力,违法犯罪就是应当受到处置和惩罚。

就像我们不该把“校园暴力”理解成小孩子打闹,我们也同样不该把“家庭暴力”当做家务事,私事。

文/乐天博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