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这些心理知识,就越容易建立“健全的人格”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小珊今年26岁,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女孩儿。她已经大学毕业已经两年多,目前在深圳工作,业余的时间几乎都是一个人独处,没有几个朋友。

这段时间她通过看“如何提升自信”的文章后,发现自己好像即无法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比如别人让她帮忙、做事时,她不太会去拒绝,即便一些事情她并不想去做或无能为力;其次她发现自己不会与他人真正的交往,自己完全被一些“看不见”的观念所束缚着,无法确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改变自己,但又害怕改变自己以后不是现在的自己,所以不断的思考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

通过小珊的描述,就可以发现她是在人格的“自我同一性”方面出现了问题,就是自己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方面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同一,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处于混乱的状态。

自我同一性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他认为人(特别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如果达不到一协调一致的状态,就会出现各种矛盾、失调的心理。

一个人所谓的成熟或自信,就是通过前面2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对自己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整合的认识。而一个人的人格如果能够达到“自我同一性”,就意味着他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知识延伸

埃里克森把人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很多人觉得自己有些问题,其实就可以对照这八个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出现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这些心理品质都是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和做心理调整的依据。

这个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危机要去化解,这也是使我们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这八个阶段分别为:

婴儿期(0-1岁)

危机: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父母对儿童的养育方式的一贯性、可靠性和可预见性,会形成儿童的基本信任感。当儿童感到饥饿、不舒服,指望得到父母的帮助时,父母能够迅速、及时、或按照计划行事,都能使儿童感到父母是可靠的、可信任的。相反,如果儿童需要时,父母不一定出现,儿童就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幼儿期(1-3岁)

危机:自主对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这个年龄段,父母对儿童的教育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的要求进行一定的限制和适当的控制,另一方面又要给儿童一定的自由,不能过于严厉。放任自流与过分严厉的管教,都会伤害到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当儿童学会适应社会规则而又不至于过分丧失自已的自主时,这种危机就得到了化解,而形成了人格当中的“意志”。

学龄期(3-5岁)

危机: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这个时期的儿童有更为精细的活动,语言更为熟练,想象更为丰富,这都能增强儿童的主动性,他们能够预想未来、设定目标、提出计划。这个时候,父母更多的鼓励、肯定、赞扬,就能够使儿童这个时期的危机得到解决。他人格当中的特点就是:主动、勇敢、有担当、不怕失败和惩罚,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

相反,如果儿童经常得到的是父母的嘲笑、打击、指责、批评,儿童就会陷入到内疚、退缩、循规蹈矩当中,只在别人限定的范围内行事。

学龄期(6-12岁)

危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个阶段,学习成为儿童最重要的任务。他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勤奋感,使今后的独立生活中 能够满怀信心地承担工作任务,获得工作的成就感;而如果儿童不能发展这种勤奋感,他会对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缺乏信心,从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很无能。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品质。

青春期(12-20岁)

危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这也是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内容,自我同一性。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种的同一性或自我认同感。必须要思考所有已掌握的信息,包括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以便确定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及我们所说的获得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

那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形成了冲突,即便他已经30岁,但他的心理年龄是退行的,可能还处于儿童期。因为他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不能确定自己是谁,能干什么。

成年早期(20-25岁)

危机: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异性关注,建立爱情关系。但是,要与异性建立爱情关系,就要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而没有同一性的人和缺乏工作能力的人,是退缩的,他们会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因而会产生孤独感。

而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就能够形成爱的品质;如果得到的是消极的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成年中期(25-65岁)

危机:繁殖感对停滞感的冲突

这是一个结婚生子、成就事业的时期。如果一个人很幸运的在第四个阶段到第六个阶段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并建立了亲密的爱情关系 ,他们的兴趣就会扩大到两性之外,关心后代的繁殖与教育。

一个人只要能够关心孩子,帮助孩子过更好的生活,指导他们更好地成长,那他就具有繁殖感。相反,一个没有繁殖感的人,他的人格是处理停滞 和贫乏的状态,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从不关心别人。

成年晚期(65岁以后)

危机:完善感与绝望感的冲突

处于 这一时期的人,主要是回忆往事。前面七个阶段能够顺利度过的人,具有充实、幸福的生活和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会感到人生的充实和完善。他们不恐惧死亡,在回忆人生的时候会感到有价值和充实,能够接受自我,产生一种整合感。

而对于前七个阶段没有顺利度过的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他们感到失望,因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目标没有达到,认为过去是不幸的,恐惧死亡,对死亡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产生绝望感。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信任感的形成,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人格发展的第八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相连,构成一个生命的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