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愿 ||冰郎
作者:冰郎
“过年”其实就是寻找和感受那份属于自已记忆里的“年味儿”和亲情。我的“年味儿”则是妈妈亲手做就的,全家围坐在一桌享受亲情之乐,那顿其乐融融的年夜饭以及感受那股烟火气、热乎劲,更万分珍惜与父母姊妹团圆、朝夕相处轻松愉快的几天辰光。
这个年我是南京“就地”宅家,少了旅途奔波的辛劳,还有太太、女儿给好吃好喝的“供着”,但感觉就是少了些许“年味儿”有点郁郁不乐。女儿孝顺知道老人怕寂寞,年初一给我们拜年,盛情安排我们看了一场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太太笑曰,不是谍战、没有武打你爸哪有兴致?听说是喜剧,又是贾玲自导自演的,凭想象就知道属“活闹鬼”一类剧情,加上听说还有“穿越”,我更是从心里抗拒,啥穿越?不就是荒诞胡编吗?可难拂大新年里女儿一片孝心和心愿,我岂有不去之理?
媒体曾统计今年春节期间什么最火?竟然是电影。在人们习惯于贺岁片的年代,这个春节档期竟是看电影这个娱乐节目让我们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人们戴着口罩看电影还造就了春节票房的成绩,据说还是超历史。
老人去年生病前
电影院小剧场舒适的环境和绝佳的音响效果让我烦躁的心绪稍稍安定下来,我打足精神要看看贾玲能搞啥花样名堂精?影片是根据贾玲亲身经历改编,讲述了2001年刚考上大学的女孩贾晓玲(贾玲 饰)一心想给母亲意外惊喜,谁知乐极生悲却因母亲突遭人身惨剧而悲痛万分,穿越时空回到1981年,与年轻时代的妈妈李焕英相遇,触摸年轻时的父母和他们梦想的故事。从贾晓玲经历的人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让我们看到了诸多熟悉的场景,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她如何帮母亲抢购紧俏的电视机,组织女职工和母亲一起参加排球赛,撮合母亲和厂长儿子沈光林谈恋爱,总之她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让年轻的母亲获得幸福、收获快乐, 她希冀帮助母亲改变命运,助她事业成功家庭富足,有个上名牌大学拿8万月薪的孩子,但年轻的母亲却总说,她就是要让孩子活得健康开心、快乐幸福就好了。贾晓玲想方设法让母亲高兴,而母亲从头到尾的心愿则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让孩子开心快乐。不得不承认喜剧演员贾玲搞笑很成功,电影既笑点满满又避免了刻意煽情,让人在笑中带泪的情节内容与朴素真挚的情感中悟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在滴泪的笑声中其实是贾晓玲母亲那朴素的“心愿”怦然戳中了我的泪点,击中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母亲对儿女不求回报的本能的爱,震撼和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作家莫言说,我负责两种人:生我的人, 我生的人。
她们是我生命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人:母亲和女儿,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我爱我生命中的这两个人,但此刻却如同做选择题,二者必须选其一,让我格外纠结和分身乏术。因为“生我的人”老父母已是九十多岁风烛残年行动已不便只能在淮安老家;而今年过年由于疫情风波再起,提倡不返乡过年,我决定和“我生的人”在南京和女儿一家共享天伦。
年前我专门回了一趟淮安去陪陪老人家,去和老人家商议过年期间“请假”不回淮,留在南京和女儿一家团聚的事。老爸老妈都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去年底因疫情宅家近一年的老人家,一觉醒来竟毫无征兆地先后都脑梗或溢血,患上不同程度的阿尔兹海默综合症,他们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大部分的时间认知和表达都很困难。我们为他们请了个全天候阿姨,姊妹轮流陪护,做一些康复和恢复记忆的努力。年前陪老人的这段时间随着老人情绪变化,我体会到他们对老年病的痛苦和无奈,我每天记录他们的病情走向发姊妹群汇报,择录一二如下:
如今的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爸妈老了,老得离不开人照顾和陪护了。今年春节前我陪了他们七八天时间,每天聊天我都有意识地告诉妈妈,今年春节我不能陪他们了,老妈妈似懂非懂地答应着,直到我临走时再一次说,春节不能陪你们了,祝你们春节快乐时,老妈突然很清醒地问我,为什么不能回来?我说,政府号召就地过年,不要流动回家了。老妈反问了一句,难道不让儿子看妈妈吗?我顿时语塞,是啊!从小到大,妈妈为我操了那么多的心,付出那么多的心血和爱,如今在她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障碍时,真不该远离和抛弃她,让“生我的人”失望。以致后来在视频里看到他们在家里蹒跚而行,每一步都在艰难地挪动,我控制不住地热泪滂沱……
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安放不了肉身;他乡有“我生的人”,故乡有“生我的人”,好无奈哦!这一对矛盾下的肉体和灵魂互相绞撕折磨着我。父母的心愿、儿女的心愿,让我在这“奔七”的姊妹群里又体会了一把姐妹们任劳任怨奉献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浅显道理……
作者简介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