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贵州孝子”刘秀祥背着母亲上大学,如今怎么样了?
2008年9月,贵州孝子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学。学成之后,选择回到偏远的山村工作,放弃在北京年薪55万的高薪工作机会,放弃自己每月一万元收入的工作,带着精神异常的母亲,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素有贫困县之称的贵州望谟县,开始了自己九年的教师劝学生涯,帮助了1800余名贫困学生回归校园。那么,13年过去了,那个千里背母上学的贵州孝子刘秀祥,现在怎么样了?
本篇文章就带您走近刘秀祥不服命运、抗争到底的人生。
1988年3月11日,刘秀祥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的一户农村贫困家庭。四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受到打击后精神重创,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患上了间接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之后,哥哥姐姐因为难以忍受苦难的生活,就相继离开家,从此失去了联系。剩下年幼的刘秀祥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小小年纪就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起了母亲的生活起居,为母亲洗脸、梳头、做饭、洗衣服等。
他带着生病的母亲,一边打工,一边求学。对于哥哥姐姐的出走,小小的刘秀祥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永别,他一直认为哥哥姐姐是出去挣钱了,会回来的,却不曾想,他们一去不复返。
母亲犯病的时候就不吃饭,就会心烦意乱地乱摔东西,也会用石头去砸别人家的房子。
对于有着一个精神病母亲的刘秀祥,村里的小孩子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刘秀祥放学回家,母亲有时会站在门口大吼,有时会大声骂从他们家门口路过的人。这时,别人就会用小石子,或是用牛粪扔刘秀祥。而看到被别人欺负的刘秀祥,发病中的母亲,会对着伤害刘秀祥的人大吼大叫,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保护儿子。可能潜意识当中,她知道这是她的儿子,此时此刻需要她的保护。
刘秀祥的母亲没有像其他人的父母一样把他养育成人,反而是年纪小小的他担负起了赡养母亲的责任,母亲这种潜意识里的“保护”,给了刘秀祥不少的安慰。有母亲在,刘秀祥就有一个家,有一个牵挂。
不管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里,都需要生活支出。母亲的病需要吃药,为了买药和买一些生活日常用品,刘秀祥开始了四处捡废品、打零工,他听说采药能卖钱,就跟着村里的大人们一起上山采药。生活的艰难,没有击垮刘秀祥,他仍旧坚持不懈地去上学,按时完成作业。
早上做饭给母亲吃了之后,刘秀祥就去学校上课。小小年纪的他只是想着“我要去读书”,却并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家里没有什么积蓄,也没有经济来源,刘秀祥就没有钱交学费。多年后,回想曾经的往事时,刘秀祥说到学费,他说:“应该是老师给我垫的”。当时老师就说了一句话:“你来读书就好。”
小的时候,刘秀祥很好学,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觉得学校的老师“很牛”,因为他们知道很多很多东西,这些都能够教给他们。也是从小的时候开始,刘秀祥就已经有着想“改变”的念头,他期望着过另一种与他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
刘秀祥成绩依然很优秀,即使是一个人养两个人,他在学习上的心思半分不少,小学毕业考试时,他以全县第三名的优势,被县里的中学录取。但因为学校在县城里,来来回回的不方便,也不能照顾母亲,他决心带着母亲离开老家,离开这个他父亲去世的地方,他母亲患病的地方,他哥哥姐姐们离开的地方,他生长了十几年的地方。
考上中学后,刘秀祥从没想过把母亲独自留在老家,因为母亲连简单的自理都做不到,穿衣、洗脸都需要刘秀祥亲手来做。离开刘秀祥的母亲,无疑是一个废人。
刘秀祥要带着母亲去城里上中学,村里人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们纷纷劝刘秀祥不要带着母亲一起去。带着母亲刘秀祥的负担会更大,他会坚持不下来的,最多一个星期,就会把母亲送回老家。刘秀祥心里拧着一股气,别人觉得他不行,那他就一定要行。于是,他毅然要带着母亲一起离开。
离开的那天,刘秀祥带着母亲去到父亲的坟前,他跪了下来,向父亲、也向自己郑重地发了誓言,说自己要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起离开了,并且承诺自己会把母亲的精神病治好,给她一个温暖的家,还说如果自己在外面混得不好,那他就永远不会再回老家了。
从小,刘秀祥的自尊心非常强,不会到处宣扬自己的窘境,他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到县城后,由于没钱租房子,刘秀祥就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用稻草搭了一间棚子,在棚子的前面挖了一个坑,他把从老家带来的铁锅架在坑上面,就成了母子俩的简易“厨房”。
初中的三年,刘秀祥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过,除了学习时间之外,他每天放学后就去四处奔波,拾捡废品,还因此结识了几个一起捡废品的小伙伴;周末的时候他就四处找零工打,每个星期捡废品和打零工能让他挣到20多块钱,勉强够维持他和母亲的生活。
中考时,刘秀祥考上了高中。为了赚取学费,暑假时,刘秀祥像是不知疲倦似的,马不停蹄地做过许多工作,他跟着同村人到遵义的水电站打工,也在工地上给人抬过钢筋,那时候正好是夏天,天气热得不得了,穿不了厚一点的衣服,他的肩膀都被磨破皮,一出汗,沾上汗液就特别痛。
为了挣学费,刘秀祥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他都在干活。白天10个小时一个班,晚上8个小时一个班,晚上的8个小时可以算白天的10个小时。为了尽快凑足钱,他基本不睡觉。因为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再加上没休息好,他就直接在架子上打盹,好几次从100米左右高的架子上直接栽了下来,好在架子下面有非常结实的安全网,把从高空坠落的刘秀祥给兜住。这一次玩命工作,刘秀祥总共赚了一千多块钱。而在交完800块钱的高中学费之后,刘秀祥身上的寥寥无几了,还不够他租一间房子。于是,他就带着母亲,租了一间猪圈。
房东是个年纪比较大的老者,去看房的时候,刘秀祥看上了一间房东之前养过牲口现在不养了的猪圈,最后房东把不用的猪圈租给了刘秀祥。那个“房子”四面通风,刘秀祥和妈妈就用裁剪之后的编织袋把上边通风的那一圈给围了起来。对于冬天的寒冷,刘秀祥说自己“习惯了”。
在述说当年这些经历过的种种的时候,刘秀祥的表情是平静淡然的,是千帆过后的释然;但是他觉得自己特别亏欠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儿子,自己却带着母亲四处飘荡,居无定所。说到这里时,他不由自主地红了眼眶,声音哽咽。也因此,他亟需一条能够改变他人生和命运的道路。
他说自己以前特别害怕过年,因为每到过年时,他自己不能给母亲买新衣服,无法给母亲做好吃的。刘秀祥把人生比喻成天亮前是最黑暗的时候,只要挺过了那一秒,下一刻就会看到黎明曙光。
经历了这些种种之后,刘秀祥知道了“奋斗”的真谛。高中时,刘秀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赚钱之上。高考考试的前一周,由于身体远超负荷,刘秀祥病倒了。
离开家的时候,刘秀祥雄心壮志、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他还发誓一定要把母亲的病治好,向父亲承诺给母亲一个温暖的家。没想到,他落榜了,只有6分之差。他一直期盼的黎明又变成了黑夜。一瞬间,他感觉天崩地裂,他已经踽踽独行了好些年,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再坚持下去。
他觉得所有人落榜了、失败了,都可以被原谅、被谅解,唯独他自己,不行。他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平,他是在用生命读书,与命运做着抗争。但是,他却失败了。于是,他开始抱怨,抱怨不负责任的父亲。父亲的离开,让他失去了父爱,也间接地让他失去了母爱,失去了一个家,甚至让他失去了所有的保护,这一切的丧失,才致使他一路这么的艰辛和艰苦,让他完全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当时,落榜的他一度绝望不已,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自杀。他觉得可能离开人世,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刘秀祥的高考和别人的不一样,别人落榜了可以再来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四年,但是,对于刘秀祥来说,他多一天都觉得是煎熬。他在用力地活着,却不知道,如果时间再多一天,自己是否还能坚持下去,扛下去。
落榜后,处于绝望状态的刘秀祥没有想到母亲。他想着自己离开人世就是最好的选择。
刘秀祥平时有记日记的习惯,沮丧的他翻开自己不到二十岁的人生记录。一是想看看自己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二也是心存侥幸,想从过往的字里行间里,给自己找出一个绝处逢生的希望和机会,一个让他能够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和动力。
他每翻开一篇,都是一种绝望,要么是“妈妈又犯病了”,要么是“又没吃东西”。随着他重读一遍日记,那些曾经记录过的痛苦和不美好,又一次让他身临其境,更是绝望。
每翻一页,过往的伤疤又一次被血淋淋地揭开。突然一句话映入他绝望的双眼:“ 2002年5月19日,星期天,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别人竟然没有脚。”
当他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他一瞬间就释然了。想到有的孤儿,他们连爸妈都没有,可是他至少还有一个妈妈,虽然可能状态不好,但有妈妈的他,就有一个家。当他迷茫的时候,奔波的时候,他知道回家,家里有一个牵挂;或是当他受欺负的时候,推开门回到家,能痛痛快快地叫上一声“妈”,他就觉得特别地幸福;或是在外受委屈了,回到家之后,能够抱着母亲痛哭一顿,那种所谓的委屈就没有了。于是,他决定要活下来。灰白的瞳孔重新熠熠生辉,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刘秀祥决定从头再来,于是他变卖了所有家当,换来了86元钱,再一次踏上征途,带着母亲去了兴义市。当时的他,已经放弃了读书,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在一家洗浴中心找到了工作,给别人洗澡擦背,一次5块钱。在给人擦了50天的背之后,他突然惊觉,自己现在这样的状态“不对”,他不想给人擦一辈子的背,靠给别人擦背过完他自己的一生。去洗澡的人有各行各业的人,他每天接触这些人,从他们聊天的话语中,知道了另一种他从未有过的生活方式,然后这个生活方式,可能只有通过读书这一条道路,才能够到达。于是,他决定复读。
他在兴义市里东奔西走、走街串巷地寻找能够接收他的学校,但他找的这五六所或公办、或民办的学校都拒绝了他。不接受他的原因,一是因为他的成绩并不是拔尖的那种,二是他的经济条件无法支撑起来。
他第五次去找一所学校校长的时候,刚见面,他就给校长跪下了,说他要复读,他要改变己的现状,但是自己没有钱,希望校长能相信他,他一年之后绝对不会让校长失望 ,他一定会考上大学。当时那一跪,是刘秀祥最后的希望,后来他讲述到,假如那一跪,或是跪完之后校长拒绝了他,他可能就真的离开了,或许心里会怀着一种仇恨,仇恨这个冰冷的世界和没有温情的人间。所幸,这个已经拒绝了刘秀祥四次的校长,终于被他感动,选择接受了他。
学校是全封闭式管理,刘秀祥向学校申请走读,了解刘秀祥情况的校长,特许他可以走读。班主任在了解了刘秀祥的情况后,发动了全校师生捐款。学校和老师同学的温暖,让刘秀祥得以专心致志地学习。
2008年,刘秀祥第二次参加高考,被山东临沂大学录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刘秀祥回到家后抱着他的母亲欣喜若狂地大哭了一场,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了希望。
可高兴之后,真正的难题又来了。
刘秀祥在查询之后,得知自己考取的学校学杂费就要三千多元。三千多元,这对于当时身上只有60块钱的刘秀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他觉得自己的人生真的太绝望了。可不管怎么绝望,这个大学,他一定要上。最艰难的日子,他都过来了。
于是,刘秀祥决定在临沂大学开学之前,他一定要挣足自己和母亲到达山东的路费。到山东之后,不管和学校签什么协议,他都会签,在毕业之后再慢慢偿还就行了。如果,学校不接受他,那他就带着母亲在山东打工,永远不回贵州了。
在老师的介绍下,刘秀祥在一家铁矿厂工作,每天工作18个小时,终于凑足了2000多元的路费。
2008年9月,他带着母亲从贵州跨越千里,到达山东临沂大学报到。也是在这个期间,他的故事被媒体发掘。在报刊亭,他看到有自己的新闻报纸,于是斥“巨资”把这些报纸全买下了,他后来说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心太强了,害怕别人可怜他。他说“一个人的困难和挫折,并不是你向他人或者社会,索取的资本。”
大学四年,刘秀祥利用课余时间做过各种兼职,他发过传单、做过家教、摆过地摊、当过服务生。这些做兼职而来的收入,他一部分用于母亲的治疗和生活费,另一部分则寄回了贵州,给自己捡废品时认识的三个小伙伴。在校期间,他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等诸多荣誉。
2012年,刘秀祥毕业了,他选择回到贵州,回到贵州有名的贫困县——望谟县执教,他拒绝一家北京公司年薪55万的机会,放弃了在大城市里一个月薪资一万的大好的工作机会,带着母亲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贫困的望谟县。他不想做一个贩卖自己苦难故事的人,他想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工作机会,并非是“带着母亲读书的那个小男孩”这样的名头。
后来,刘秀祥接到了一个来自家乡的电话,打电话的是他捡废品时认识的三个小伙伴中的一个,今年初三毕业,她告诉刘秀祥,说自己不想读书了。当时刘秀祥把学费都给她了,并告诉她一定要读书,谁知道,小妹妹现在竟然说不想读书了。刘秀祥一时间陷入了沉思,“钱和梦想,哪个更重要?”想通之后,刘秀祥带着母亲,坐上了回贵州的车。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有读书梦的孩子们,想做他们一转身的那个鼓励者和同行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们相信梦想和奋斗的力量。
回来之后的刘秀祥,走上了教师的岗位,用自己的方式去给辍学的孩子们四处劝学。他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担任副校长,2012年到2020年的八年间,他骑坏了八辆摩托车,劝回了1800余名的贫困辍学生。
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一遍遍地讲述给学生们听,带他们去自己生活过的地方观看,让他们切身体会自己说的话,相信读书的力量,相信奋斗的力量,相信梦想的力量。他说只有通过知识,才能走出大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祖国的未来。
2020年4月28日,刘秀祥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同年9月10日,中宣部和教育部授予刘秀祥“中国最美教师”的荣誉称号,他说“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更需要优秀的教师。”
2021年4月13日,刘秀祥再一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全国的劳动模范,他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践行自己当初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