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科学的特点与局限
世界是我们看到的样子吗?
贝克莱说,存在即是被感知。世界,对于人的肉眼所成的象是什么,人们就会习惯性的认为,世界就是什么。
因此不可以说:世界就是这样。而应该说:世界对于人的肉眼所成的象,就是这样。
所以对于人(所有生命?),世界就是一个象。
天平可以称量物体,却不能称量电波、磁场、暗物质。
因为它与测量对象不发生作用,失去了一个呈现结果的前提,怎么能测量它?测量对象无法成象,是由于彼此不被设定发生作用。
因此,对于天平这个仪器而言,电波、磁场、暗物质就是不存在。因为上述物质在该仪器的范围内无法成象,也就不能通过天平实证自己的存在。
天平是一个最简单的仪器。复杂高端的仪器,譬如粒子探测器也好,核磁共振也好……究其根本,亦是这样,均必须事先截取一个成象的层面,然后仪器才能给出结果来。只不过相比较天平而言,程度更精微,范围更广阔、更深入罢了。
人是宇宙的产物。人的感官本身也是一种仪器,它也是宇宙的产物。人却要运用这个产物,反过来去观察宇宙本身。
从逻辑上来说,产物是包含在母体内的子集。二者的从属关系导致了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的成象范围,必须被自身存在的特定方式所限定。
那么,不妨大胆假设:很可能,这个宇宙的主体,对于人来讲,就是不存在。
假定,这个不存在真的是宇宙的主体,那么其中肯定包含着我们无法想像的东西。进一步猜测,会不会包含着复杂的空间结构?会不会包含着意识的发生、运作的流程?
这些东西,人依靠自身的感官不能察觉。人能察觉到的是什么呢?是它们给出的结果。即如前所述,在感官范围之内所成的象。
每当人们观察蚂蚁的时候会感叹,人类社会有多少事情,这个小小的生灵,它们不知道呀。
说白了,生命的构成方式、以及感官的构成方式,就是天然的限定。生命被限定在各自不同范畴内,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类比于人亦是这样——起限定作用的就是感官这种仪器。
现代物理学有一个推测,即人们所能认知的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5%左右,剩余的是暗物质及暗能量。
照这个理论描述的图景,是不是在暗示人类,这个宇宙的主体,是人所不能见、仪器所不能测的。
也就是说,对于宇宙来讲,我们终身是个睁眼瞎子。
人所认为的存在,很可能,是更高存在的派生物。而更高存在对于人的感官来讲,就是不存在。
人们通过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取得了宇宙的概念。这个概念远不足以用来描绘真实的宇宙。
真实的宇宙,必然包涵着这个概念的外延所无法企及的那个不存在的部分。他远比人认识的更庞大、更复杂、更玄妙。
借用佛教的说法,是空中生色;借用道家的说法,是无中生有。
那么有人说,既然影响不到我们,与我们生活何干?不!有这样一种可能性:我们可见的一切,究其根本,恰恰是来源于人所不能见、仪器所不能测的这个宇宙的主体。
这中间似乎有个未知的流程。这个流程就像物理学中的‘’黑盒‘’一样——我们只知道输入端、及输出端,却无法知晓其内部究竟是如何运作的。这属于实证科学验证方法的探测盲区。
老子说,朴散则为器。我们看见的是器,朴,是看不见的。它是如何散的呢?
有人会说,既然科学不能作为完全的凭证,那么我们应依靠什么作为依据呢?如何证明上述猜测不是臆想?那个未知的世界与我们能够明了的世界之间是如何衔接?
这就牵涉到关键、核心的认知问题:空间。
我觉的,实证科学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没有走突破空间这条路,从而将人类强行阻止在更高认知之外。
现今,人们具有的空间概念很可能是错的,至少也是极不完善的。
宇宙可能存在着数目庞大的空间,我们的世界就镶嵌在N个叠加的空间之中。但是,自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用感官将之间隔开了。
另一个关键、核心的认知问题,也是实证科学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意识的本质。
精神活动产生、运作的具体流程究竟是什么?这又是一个不适宜用科学来探索的领域。
有人说,不对呀!研究心理学的著作、研究大脑神经认知科学的著作,摞起来要比摩天大楼还高吧。
哲学上也是这样,各种理论不可谓不多,譬如实体二元论、属性二元论、心物同一论、行为主义、功能主义等等各执一词,迄今也未PK出一个统一结论来。如同现有科学理论一样林林总总,在我看来皆有隔靴搔痒之感。
我觉的,是凡不能直接、正面回答意识的种种复杂具体现象及状态的理论,都是在外围兜圈子。
记忆是什么?情绪是什么?欲望是什么?观念是什么?这些精神领地里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运用现有理论解释起来常常是文不对题、束手无策、顾左右而言他。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的很直白:理智的特征就是,它天然就不能理解生命(精神)。
科学依靠感官,然后再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所以它得紧紧扣住感官允许测量的范围,这就要求科学在认识世界之前,须得先对完整的世界进行割裂。
而观察结果,即是对观察对象进行一番取舍、加工之后,呈现出特定的象。
因此,科学对机械论、还原论处理的最为得心应手。
物理定律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显得质朴而优美。这是科学的最精华之处。
科学擅长的是技术,即运用我们这个空间中有形的物体为材料,制造出这个空间中之前所不存在的产品。
这是科学公认最为出彩的地方,也是世人对科学之所以信赖的根本原因。
但是,对于本源问题,比如空间、比如精神,这种认知方式必定发生严重的错位。
正如庄子所言,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简单总结一下:
科学只是舀取了真理海洋里的一瓢水。它擅长的是技术,对于本源问题,科学并不能越祖代疱的去回答。
科学具有二个盲区:
一个是无法突破空间,另一个是无法解释意识的本质。
并且,这二个盲区在很高层次上可能会汇总,表明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整体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