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循经触诊寻病因,穴位就是诊断的路标
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显著, 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为经气虚。
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即为病穴。压痛强烈,多属实症;压有快感,多属虚症。病穴有助于明确诊断,刺灸病穴常获良效果。
触诊的顺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络穴、特诊点、过敏点和过敏带等。可疑病经要详细触诊。
十二经病的触诊要点
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肺经实热时,胸椎1-3旁开0.5寸处有压痛,滑肉门和大巨亦有压痛。
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
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
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压时有酸沉感。
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
大肠经:大肠俞、天抠、温溜、曲池、合谷。
经气实热或排泄障碍时,曲池、肺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
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
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明显,皮温高于邻穴。
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快感。
胃经:胃俞、中脘、梁丘、足三里、丰隆。
胃经有实热:中脘、梁丘有压痛。
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
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
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放散至膝以下者。胃痛剧烈:天宗有明显压痛,按之可止痛。
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脾俞。
消化不良或运化失常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
血行失和:脾俞呈现绷紧或压痛。
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明显压痛。
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
心经:心俞、巨阙、阴郄、少海。
心经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
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盲处有过敏点。
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
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小肠经病:关元、养老有反应。
被风寒所侵时,天宗、风门、小海均有压痛。
小肠经病移于心经时,取关元有效,如灸关元治心律不齐。
小肠经气受阻的肩肿痛时,下巨虚呈压痛,针之有效。
小肠俞部位的腰痛,养老有明显压痛,针之有效。
膀胱经:膀胱俞、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拄、八髎。
经气实热:委中穴皮温高,络脉充盈。
湿热下注,经气受阻,中极、金门、膀胱俞有压痛。
被风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压痛。
经气虚时,按中极、膀胱俞有快感。
肾经:肾俞、京门、水泉、水分、肓俞。
肾经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见压痛。肾脏为病:肾俞、京门有压痛。当肾排泄功能受累时,筑宾穴呈阳性反应(硬结、压痛)。因此,灸筑宾有解毒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时,八髎穴有压痛。
心包经:厥阴俞、膻中、郄门、大陵。
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门均有明显压痛。
妇女月经失常、痛经或少腹有瘀血时,间使至郄门处绷紧或压痛,针之可调经止痛逐瘀。
心悸动,按压厥阴俞、膻中有缓解之效,灸之亦效。
三焦经:三焦俞、石门、委阳、会宗。
经气受阻,会宗、委阳、石门均呈压痛。
经气实热,三焦俞一带绷紧,会宗压痛强烈。
尿闭,属三焦经气不宣者,石门呈胀满。
胆经:胆俞、日月、天宗、京门、阳陵泉、外丘。
胆囊炎时,日月、京门、天宗有压痛。
胆经实热:外丘皮温高。
经气虚:按胆俞、日月有舒适感。
肝经:肝俞、期门、中都、曲泉。
经气郁滞(失眠、易怒、高血压):肝俞多见高肿、压痛,中都呈强压痛。
肝炎(经气实热),内踝上二寸至中都处呈过敏带,阳陵泉与外丘有时亦呈压痛。
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痛或酸麻。
按上法找出病经病穴,结合四诊八纲,决定病因、病位、病性,为治疗提出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