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药和心理治疗都不见效?父母收藏这篇文章,帮助孩子加快康复,早日复学!(文末有福利)

很多父母得知孩子患病后,百思不得其解:“孩子本来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得病了呢?!”

其实,儿童、青少年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过程是逐步演变而来的。

一开始,孩子可能只是简单的情绪问题,波动较小。但父母以为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并不在意。甚至孩子提出要找心理医生时,父母还予以否定,说孩子“作”、“矫情”。

当然,情绪、行为症状与青春期叛逆现象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如果仔细分辨,两者的区别还是挺大的。后续我们再撰文分析。

又或者,孩子当时只是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做作业分心等学习障碍的症状。父母固然很担心,但往往只会继续向孩子施压,说他们不努力、不积极、不上进,或者直接放弃期待,“你就不是学习的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孩子出现所谓的“叛逆”、“学习障碍”等问题时,往往是精神心理障碍的早期征兆,但很多父母都忽视了。

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孩子的情绪波动会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学习。而学习障碍导致的成绩持续低迷,也会令孩子自我否定,情绪波动。

这二者形成恶性循环,渐渐孩子连正常上学能力都丧失了,精神、情绪出现崩溃的迹象,甚至有自杀念头。往往在这时,父母才有意识带他们去看病。而当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时,很多父母一开始是“懵”的,几乎接受不了。

尤其是双相障碍,父母更可能闻所未闻。上网一查,“重性精神病”、“遗传度高达80%”、“终身服药”、“慢性、复发性疾病”等字眼冲击着他们的神经,他们顿时陷入无助和绝望。

而当父母带着孩子遍寻名医,也尝试过不少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但孩子的病情仍然反反复复,无法上学时,父母也成了半个病人。部分父母甚至已经达到抑郁症、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而且,绝大部分孩子的患病背后,都遭受过来自原生家庭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也就是说,父母的不当教育曾对他们造成过伤害。所以,当孩子病情波动时很容易大发脾气,甚至对父母拳打脚踢。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未能体会父母的苦心,又备受疾病折磨,他们真的老泪纵横,恨不能自己替孩子生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急需打破困境!

可是,目前我国的精神科临床资源紧缺,专治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科医生少之又少,很多孩子、家长无法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而我们晴日心身医疗虽然经过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实践,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技术(TPMIH)的大量临床积累,我们已经探索出一套可帮助青少年患者高效康复的临床方法。

很多患者经过我们的系统化心理干预后,不但成功复学、逐步撤药,还塑造起越挫越勇的逆商,思想和性格越来越成熟。

可是,我们的临床技术仍难以复制和普及,只能为极少数患者家庭提供服务,这是目前的一大缺点。所以,在继续摸索技术进步,争取早日实现普及化的同时,我们也不断拍视频、写文章,分享我们在临床中的发现。

其中,我们发现,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根源是心理社会因素,是以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为主、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为辅的病理性记忆导致的。

而且,修复病理性记忆并非只能靠我们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

若父母积极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有意识地修复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这也能从逐渐修复孩子的内心创伤,令孩子加快康复!

已经有不少患者家长反馈,他们未能前来接受诊疗;但深入了解我们的文章、视频后,不但免于恐惧,而且按里面的建议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疾病明显加快康复,药吃少了,还成功复学!

这样的好消息,令我们更加意识到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传播和普及的重大意义!

因此,最近半年来,我们团队积极梳理临床心理干预中的发现和心得,推出了“晴日知识课堂”,目前,已有17个专栏。

那面对种类繁多的专栏,不同病情的患者的父母,应该有针对性地学习哪些专栏?

第一,无论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哪一种常见精神心理障碍,以下专栏都值得一读:

- 孩子患病,家长具体该怎么做?(文章专栏)

该专栏面向所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父母们,针对临床中最常见的家长困惑,比如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如何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实用的建议。

而且该专栏仍在不断更新,如果读者们有更多困惑,欢迎在文章下留言,我们会选择关注度高的话题撰文解答。

- 家长自述(文章专栏)

该专栏由青少年患者的家长亲自撰写,或口述整理而成。他们详细分享了自己的孩子从患病走向康复的过程。

读他们的文章,有助于广大患者父母学习他们的成功做法,找到共鸣,并看到康复的希望。

- 真实案例(文章专栏)

在这个专栏详细分享了接受过我们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的患者的康复经历。

由于很多患者的症状都比较复杂,既被诊断过抑郁/双相障碍,有的还有进食障碍、强迫症状等。所以,也适合所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父母们阅读。

- 学习障碍(文章专栏)

临床发现,绝大部分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都有学习障碍的问题。无论孩子患病时是先出现学习障碍,还是先出现情绪症状,如果学习障碍不解决,它都会成为康复的巨大阻碍。

而且,就算孩子的情绪恢复了平稳,与家人关系日益改善,可还是无法专心学习、回到校园完成学业的话,这会令他们错失重要的求学阶段。这对其人生发展无疑会产生影响。

第二,如果孩子的诊断为双相障碍,父母想了解更多关于双相障碍的特点,尤其是病因、遗传因素、预防复发等方面知识话,可了解以下专栏:

- 深度催眠解密双相情感障碍(文章专栏)

- 何日辉“疗”双相第一季(视频专栏)

- 何日辉“疗”双相第二季(视频专栏)

第三,如果孩子的诊断为抑郁症,父母可选择

- 深度催眠解密难治性抑郁症(文章专栏)

- 何日辉“疗”抑郁(视频专栏)

- 深度催眠解密双相情感障碍(文章专栏)

孩子的诊断明明是抑郁症,为什么我会推荐双相障碍的专栏?主要是因为目前主流精神科仍处于症状学诊断,诊断极容易随着病情、症状的改变而改变。

虽然孩子现在的诊断是抑郁症,可如果后续在家出现大发脾气、打人砸物,又或者曾过一段时间心情、精力特别好,话语比较多的话,精神科医生可能会诊断为“双相障碍”。所以,如果父母可以提前了解,做好准备。

第四,如果孩子被诊断为强迫症,值得父母阅读的专栏包括:

- 深度催眠发现强迫症本质(文章专栏)

- 何日辉“疗”强迫(视频专栏)

第五,如果孩子的情况还没达到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学习上遇到难题,而且情绪随着成绩的好坏而有所波动的话;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出现了学习障碍。父母可以深入阅读“学习障碍”文章专栏。

另外,由于抑郁症、双相障碍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有部分相似之处,所以我们撰写专栏时尽量避免了过多的重复。

无论患者的诊断是抑郁症、还是双相障碍,如果他们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父母对服药知识、药物副作用存在较多疑问,那么可以在“深度催眠解密双相情感障碍”专栏里,找到更加详细的药物知识。比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和镇静安眠药的特点,副作用,副作用的应对策略等等。

而如果孩子正在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父母想了解相关流派、注意事项,那么可以在何日辉“疗”抑郁专栏中学习到更多干货。里面对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疗法、催眠疗法都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有助于父母作出更理性的选择。

《孙子兵法》里说:“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其实,父母帮助孩子摆脱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过程,就相当于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父母先深入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再理性、客观地分析孩子的病情,初步计划康复路线,这很可能比直接去大医院挂一个几百上千的专家号更强。

同样,对于那些没有了解过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的患者家属,尤其是对于我们的临床理念、技术缺乏了解的家长,我们一般不同意预约面诊。如果因为家长缺乏了解和知识,面诊的效率、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对于患者家庭的资源和医疗资源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因此,希望广大患者父母一定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用知识武装大脑,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早日引领孩子和整个家庭渡过磨难,晴日归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编温馨提醒:

(0)

相关推荐